2013 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语
文
本试卷分为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
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
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 I 卷 1 ~ 6 题,第 II 卷 15 ~ 17 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
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 I 卷 7 ~ 14 题,第 II 卷 18 ~ 21 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
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的规定的位置绘出,
确认后再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
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 I 卷(阅读题,共 66 分)
一、(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3 题。
①科学所研究的是那些被认为是独立于研究者个人而存在的关系。这也适用于把人本身作为
研究对象的科学。科学陈述的对象还可以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概念,像在数学中就是那样。我
们不一定要假设这种概念是同外在世界显的任何客体相对应的。但是,一切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
都有一个共用的特征:它们是“真的或者假的”(适当的或者不适当的)。粗略地说来,我们对它
们的反应是“是”或者是“否”。
②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有另一个特征。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所用到的概念用是不表达什么
感情的。对于科学家,只有“存在”,而没有什么愿望,没有什么价值,没有善,没有恶;也没什
么目标。只要我们逗留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我们就绝不会碰到想“你不可以说谎”这样的事。
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③由此看来,好像逻辑思维同伦理毫不相干。关于事实和关系的科学称述,固然不能产生伦
理的准则,但是逻辑思维和经验知识却能够使伦理准则合乎理性,并且联惯一致。如果我们能对
某些基本的伦理命题取得一致,那么,只要最初的前提叙述得足够严谨,别的伦理命题就都能由
他们推导出来。这样的伦理前提在伦理学中的作用,正像公理在数学中的作用一样。
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根本不会觉得提出“为什么我们不该说谎?”这类问题是无意义的。我
们所以觉得这类问题是有意义的,是因为在所有这类问题的讨论中,某些伦理前提被默认为是理
所当然的。于是,只要我们成功地把这条伦理准则追溯到这些基本前提,我们就感到满意。在关
于说谎这个例子中,这种追溯的过程也许是这样的;说谎破坏了对别人的讲话的信任。而没有这
种信任,社会合作就不可能,成者至少很困难。但是要使人类生活成为可能,并且过得去,这样
的合作就是不可缺少的,这意味着,从“你不可说谎”这条准则可追溯到这样的要求;“人类的生
活应当受到保护”和“苦痛和悲伤应当尽可能减少”。
⑤但这些伦理公理的根源是什么呢?它们是不是任意的?它们是不是只是以权威为根据而建
立起来的?它们是不是来自人们的经验并且间接地受着这些经验的制约呢?从纯逻辑看来,一切
公理都是任意的,伦理公理也如此。但是从心理学和遗传学的观点看来,它们决不是任意的。它
们是从我们天生的避免苦痛和灭亡的倾向,也是从个人所积累起来的对于他人行为的感情反应推
导出来的。
⑥只有由有灵感的人所体现的人类的道德天才,才有幸能提出应用如此广泛而且根基如此扎
实的一些伦理公理,从而人们会把它们作为自己在大量个人感情经验方面打好基础的东西而接受
下来。伦理公理的建立和考验同科学的公理并无很大区别。真理是经得住经验的考验的。
(选自许良英等编译《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略有改动)
1、 联系上下文,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构建严谨完整的科学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充分表达个人感
情的。
B. 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只关注、研究客观存在,决不会碰到“你不可说谎”这一类
的命题。
C. 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都像清教徒一样追求真理而不放任自己或者凭一时冲动处理
问题。
D. 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运用的不表达愿望、善恶等感情的概念,是现代西方思想所
特有的
【答案】D
【解析】A 项“不充分表达”应为“不表达”;B 项“绝不会碰到”绝对化;C 项“科学家”应加
上“追求真理的”这一定语。
2.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①②段首先明确科学研究的内容以及科学研究所创造的概念,然后从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真
的或假的”这一特征推导出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另外一个特征。
B.③段承②段,表明逻辑思维和经验知识能使伦理准则合乎理性;叙述的足够严谨的最初伦理
前提在伦理学中的作用就像公理在数学中的作用一样,由此引出④段。
C. ④⑤⑥段先确定伦理问题有意义,举例阐述由伦理准则追溯到伦理公理的根源;接着探寻伦
理公理的根源所在;最后重点明确伦理公理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D. 文章前一部分着重阐述科学研究的特点,后一部分着重阐述伦理公理的根源、特点和作用;
全文意在明确伦理公理同科学公理在构建和验证过程中是有本质差别的。
【答案】C
【解析】A“推导出”错,另一个特征不是第一个特征推导出的;B③段承②段,说逻辑思维同伦
理毫不相干;D 伦理公理的建立和考验同科学的公理并无很大区别。
3.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科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独立于研究者之外的客观事物和关系,作为科学陈述对象的概念未必要与
外在世界里的任何客体对应。
B.“你不可说谎”的伦理前提是人类生活应当受到保护和苦痛悲伤英尽可能减少,这样的伦理前
提是经得住经验考验的真理。
C.伦理公理源自人们的经验,是从个人对于他人行为的感情反应推导出来的;从心理学和遗传学
的观点看,它决不是任意的。
D. 人类道德天才提出的根基扎实、应用广泛的一些伦理公理,被人们自觉接受并运用于丰富自我
情感、打好知识基础等方面。
【答案】D
【解析】文中说“人们会把它们作为自己在大量个人感情经验方面打好基础的东西而接受下来”,
因此“被人们自觉接受并运用于打好知识基础等方面”错。
二(3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
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
“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
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背约,自立为西
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
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
天下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
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郡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
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仪。”因问陆生
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
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
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
过数十万,皆蛮夷,踦区
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
何遣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
拜味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
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史,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
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猪。汉十一年,谴
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前传》)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②踦 区
:同“崎岖”。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亲戚:父母
B.如反覆..手耳
反覆:翻转
C.人众车舆.
舆:众多
D.政由.一家
由:如同
【答案】:D
【解析】:由,出于。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陆生因.说佗曰
将相欲移兵而.诛王
A.
C.
伺者因.此觉知
尉佗乃.蹶然起坐
B.
D.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史
今其智乃.反不能急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答案】:D
【解析】:D、用在动词前,形成所字短语。A 于是/因为;B 目的连词,来/转折连词,却;C
于是/竟然。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
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 尉佗原本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
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 委托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带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
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 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
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答案】:B
【解析】:“且南越君民同心”无中生有。
7、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译文:
(2) 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遣不若汉!
译文:
(3) 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译文:
【答案】:(1)而现在您却一反中国人的习俗,丢弃衣冠巾带,想用只有弹丸之地的小小南越来和
天子抗衡,成为敌国,那你的大祸也就要临头了。
(2)我不能在中原发迹起家,所以才在此称王。假使我占据中国,我又哪里比不上汉王呢?
解析:
陆贾是楚国人,以幕僚宾客的身份随从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所以
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
在高祖刚把中国平定的时候,尉佗也平定了南越,便在那里自立为王。高祖考虑天下初定,中国
劳苦,就没有诛杀尉佗,还派遣陆贾带着赐给尉佗的南越王之印前去任命。陆生到了南越,尉佗
梳着当地流行的一撮锥子一样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接见陆生。陆生就此高尉佗
说道:“您本是中国人,亲戚、兄弟祖先的坟墓都在真定。而现在您却一反中国人的习俗,丢弃衣
冠巾带,想用只有弹丸之地的小小南越来和天子抗衡,成为敌国,那你的大祸也就要临头了。况
且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都纷纷而起,只有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
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之后,征服天下,
平定诸侯,杀死项羽,灭掉楚国。五年之间,中国平定。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而是上天辅佐
的结果。现在大汉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
灭您。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因此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
你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您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但是您却想
以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人众收拢起的小小南越,在此桀骜不驯。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
毁您祖先的坟墓,诛灭您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您投降
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尉佗听罢,立刻站起身来,向陆生道歉说:“我在蛮夷中居
住得时间长了,所以太失礼了”接着,他又问陆生:“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有德有才
呢?”陆生说道:“您似乎比他们强一点。”尉佗又问:“那我和皇帝相比呢?”陆生回答:“皇帝
从丰沛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扫平强大的楚国,为整个天下的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皇的
宏伟业绩,纹理整个中国。而中国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
人多车众,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而现在您的人众
不过几十万,而且都是未开化的蛮夷,又居住在这局促狭小的山地海隅之间,只不过如同汉朝的
一个郡罢了,您怎么竟同汉朝相比呢?”通过交谈,尉佗非常喜欢陆生,留下他和自己饮酒作乐
好几个月。尉佗说:“南越人当中没有一个和我谈得来,等你来到这里之后,才使我每天都能听到
过去所未曾听到的事情。”尉佗还送给陆生一个袋装包裹,价值千金,另外还送给他不少其他礼品,
也价值千金。陆生终于完成拜尉佗为南越王的使命,使他向汉称臣,服从汉的管制约束。陆贾还
朝之后,把以上情况向高祖汇报,高祖非常高兴,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
姓赵。秦国兼并了天下。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把龙川令赵佗召来,任嚣死后,
赵佗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秦朝被消灭后,赵佗就攻击并
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汉高祖已经平定了天下,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
汉高祖放过了赵佗,没有杀他。汉高帝十一年(前 196),派遣陆贾去南越,命令赵佗因袭他的南
越王的称号。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8~9 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8、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 分)
答:
解析:同:孤独。异:韦应物的孤独是淡淡的,更多是在自然景物的动静中体现中恬淡自适的
情怀。赵秉文眼中的景物是悲冷凄凉的,表现 了自己内心孤独引发的清冷。
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 分)
答:
解析: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
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环境的凄冷。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两题都答
......,.则按甲题计
.....
分.。)(6 分)
甲: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①
②
,③
?
④
,⑤
;⑥
,亦使后
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乙:①
,余独好修以为常。
(屈原《离骚》)
②
③
,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塞上风云接地阴。
④其间旦暮闻何物?
。
(杜甫《秋兴八首》)
(白居易《琵琶行》)
⑤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⑥楚天千里清秋,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答案:(1)①使秦复爱六国之人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③谁得而族灭也④秦人不暇自哀⑤而
后人哀之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2)①民生各有所乐兮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③杜鹃啼血哀鸣④江
间波浪兼天涌⑤静影沉璧⑥水随天去秋无际
解析:注意“暇”“摧眉折腰”“璧”的写法
三、(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樱 桃
黄 裳
①富春江沿岸的几座县城,富阳、桐庐和上游的白沙(建德),几乎没有例外都有一条沿江的
长街。主要的商业店铺就集中在这里。一些行政机关和民居大抵都坐落在长街后面。有的江岸连
山,没有多少发展余地,新兴的建筑只能向长街侧边扩展,有时还免不了要上山。这一格局,恐
怕是一切沿江城市的通例。
②桐庐的街,从公路车站开始,一直向东伸展开去,迤逦行来,约有二三里远近。从八十年代
新建的百货公司大楼、电影院,到五十年代以来陆续修建的商店、机关,还有更早的、三五十年、
百把年前留下的老屋,杂然并陈地对峙在长街的两侧。这些时代脚步留下的痕迹,它们的新旧比
列、建筑规模与风貌的对比,说明本来是迂缓前进的步伐显然是一天天加快了,尤其近两三年来
是如此。前年到这里来时还没有看到踪影的电影院,这就是披着八十年代的新装新出现的“娇客”。
从簇拥在门前广告栏边人群的脸上,可以看到兴奋、专注的神色。他们中间有小孩子,也有中年
人;有城镇居民,也有进城来挑着担子的农村男女。
③这样一个中小县城居民的文娱生活,竟是出人意外的丰富。两三年前在山上的大会堂里,我
看到过金华堥剧团演出的广告;现在是浙江绍剧团在那里上演《火焰山》,是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
故事。票价是三角、四角、五角。好像比堥剧稍高一些。此外,桐庐越剧团在山演《啼笑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