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4-2006年福建师范大学文学理论考研真题.doc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资料共4页,全文预览结束
2004-2006 年福建师范大学文学理论考研真题 2004 一、简答题(共 90 分,5 小题,每小题 18 分) 1、为什么说文学创作是特殊的话语生产? 2、怎样理解文学创造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情感把握? 3、马克思在论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时指出∶"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每一方直 接是它的对方。可是同时在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媒介运动。生产媒介着消费,它创造出消费 的材料,没有生产,消费就没有物件。但是消费也媒介着生产,因为正是消费替产品创造了 主体,产品对这个主体才是产品,产品在消费中才得到最后完成……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 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这样,生产就没有目的。"请用马克思的这个观 点简述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互动关系。 4、清代批评家王夫之说∶"夫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离。唯意所适。截分两橛,则情 不足兴,而景非其景。""不能作景语,又何能作情语耶?…以写景之心理言情,则身心中独 喻之微轻安拈出。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简述你对这几段话 的理解和评价。 5、传说有一个画家画花,画得栩栩如生,不仅人,甚至连蜜蜂都把它当真花去采。你认为 这幅画是否画得很出色?为什么? 二、论述题(共 60 分,3 小题,任选 2 题作答,每小题 30 分) 1、举例论述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 2、在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正处于大规模的交汇、碰撞与整合
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文学如何应对这一潮流,请谈谈你的看法。 3、举例说明文学抒情与叙事的区别。 2005 一、简答题∶(共 60 分,4 小题,每小题 15 分) 1.文学创作如何处理雅与俗的关系? 2.鲁迅在《怎么写》(1927)中认为,艺术是"以假为真"等假中见真的"的。你如何理解? 3."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途之事父,远之事君,多 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请说出这段话的出处和意义。 4.马克思在《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中说∶"作家当然必须挣钱才能生活、写作。但是 他决不应该为了挣钱而生活、写作。……诗一旦变成诗人的手段,诗人就不成其为诗人了。 作家绝不能把自己的作品看作手段,作品就是目的本身。无论对作家或其他人来说,作品根 本不是手段,所以在必要时作家可以为了作品的生存而牺牲自己个人的生存。"简述你对这 段话的理解。 二、论述题∶(共 90 分,3 小题,每小题 30 分) 1.论述语言形式在文学创造中的重要性。 2.请说出四位著名文学理论家的姓名、代表作名称(书名或论文题目)及主要观点(要求中 国古近代、现当代,外国古近代、现当代各一位)。 3.作品分析,解读卡之琳的 《断章》。 下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 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2006 一,简答题。(共 32 分,每题 16 分) 1,简述"期待视野"(expectation horizon)的含义,三个层次及相应内容。 2, 钟嵘《诗品序》中说到∶"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请运用相关 文学理论原理说明其内涵。 二,论述题。(共 58 分,每题 29 分) 1,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到∶"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 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也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是是对象生产 主体"试结合相应文学理论加以论述。 2 小说是虚构的,但是读者在阅读后仍然觉得小说再现了生活,十分的"逼真"。试论述此观 点。 三,文学评论与批评写作。(60 分) 试运用文学理论及诗歌理论分析冯至的诗歌《蛇》。 蛇冯至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 静静地没有言语。 你万一梦到它时, 千万啊,不要悚惧!
它是我忠诚的侣伴, 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 它想那茂盛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它月影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轻轻走过; 它把你的梦境衔来了, 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