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考生注意:
1.本试巷分试题卷、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 6 顶,答题卡 2 页。不在试题上卷作答,
答案必须写入答题卡,否则不计分。
2.本卷共四道大题,29 个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量 90 分钟。
3.考试结束后,考生将试题卷、答题卡全部交回。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 2 分,共 20 小题 40 分)
1.《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
B.朝觐
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该材料说明诸侯对周天子有什么义务?
A.纳贡
2.“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者……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
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材料反映了孝文帝在改革中
A.严禁贪污
D.实行汉化政策
3.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一系列侵华战争,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如下所
示,(
)处侵华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是
B.颁布均田令
C.迁都洛阳
C.作战
D.分封
A.《南京条约》
C 义和团运动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B.太平天国运动
B《马关条约》
4.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
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该学者讲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A.李自成起义
D.秋收起义
5.右图《梅开三度》反映了我国 20 世纪 70 年代外交史上的三件
大事,其中“甲”是什么事件?
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6.一百年前的 5 月 4 日,北京青年学生用他们的满腔热血掲开了
一个新时代的序幕。在他们身上我们最能感受到的是
A.艰苦奋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C.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7.“毛泽东和中央军委走了两步最关键又最精彩的棋:一是首先歼灭黄伯韬兵团,争取了战
役主动权;二是截断徐蚌线,对整个战役的发展起了加速作用。”材料中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8.某同学进行探究性历史学习,出现“古巴比伦”、“债务奴隶”、“成文法”等关键词,由
此判断该同学是对下列哪一内容进行探究性学习?
A.《查士丁尼法典》
9.2018 年 5 月,首届中英人工智能对话会议在英国剑桥大学举行,会议主题为“人工智能
时代的技术预测与社会影响”。该大学办于 1209 年,历史悠久。请问在中古时期与其齐名的英国最古老的
大学是
B.保卫世界和平的国际主义精神
D.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汉漠拉比法典》 D.《十二铜表法》
B.《民法典》
B.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
D.准海战役
D.纽约大学
C.牛津大学
B.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D.1917 年饿国十月革命
A.巴黎大学 B.莫斯科大学
10.右图中的两位历史人物直接参与的历史事件是
A.创立空想社会主义
C1871 年巴黎公社成立
11.某国驻印度总督本廷克说:“这种灾难,在商业史上无与伦比。棉
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据此判断当时印度反抗的是哪个
殖民统治?
A.英国
12.“……瓜分德国殖民地。条约规定剥夺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主要战胜国以‘委托统治’形式予以瓜
分……”此条约内容出自
A《九国公约》
13.某学者利用下面的思维导图研究“1921—933 年经济危机”,你认为不属于其影响的是
B《国际联盟盟约》C《五国条约》D.《凡尔赛和约》
织 工 人
国 家 的
D.葡萄牙
C.西班牙
B.法国
涨
C.加剧世界紧张局势
14、下表反映了苏联 1966—1985 年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源是
D.罗斯福新政消除了经济危机
B.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
治经济体制
C.戈尔巴乔夫改革
15.图片是凝固的历史,观察下图,①处填
B.赫鲁晓夫改革
D.苏联解体
A. 工 农 运 动 高
A 高度集中的政
A. 诺 曼 底 登 陆
D.日本投降
B 北京人遗址
C.城头山遗址
C.德国突袭波兰
B.日本偷袭珍珠港
16.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号称“中国第一城”的城址是(C)
A.玉岩址
17.鸦片战争时期进步思想家中,谁编写了《海国图志》?
A.魏源
18.1878 年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是
A.曾国藩
19.谁领导衡阳守军与日军激战 47 个日夜,写下了抗战史上悲壮的一页?
A.方先觉
D.罗荣桓
20.小说《边城》的作者是湖南湘西凤凰人
D.半坡遗址
B.林则徐
B.左宗棠
C.陈宝箴
D.丁汝昌
B.彭德怀
C.李宗仁
C.谭嗣同
D.张之洞
D 沈从文
C.王先谦
A.周立波
二、历史判断(共 5 小题 10 分。判断下列历史表述,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涂“T",错误的
涂“F)
21.1921 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2.焦裕禄被誉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好干部”。
23.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24.阿拉伯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其文学代表作是《天方夜谭》。
25.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
三、读图说史(共 1 小题 10 分)
26.读下列图,回答问题。
(
(
(
(
)
B.丁玲
(
)
)
)
)
当时的哪一个城市?(2 分)
(2)西汉时期,汉武帝派谁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形成有什么历史意义?(3 分)
(1)图一 A 处是
图二
(3)图二中的历史事件发生于哪一年?(2 分)
(4)该事件发生于哪一个根据地?该根据地的创建对中国革命有什么影响?(3 分)
四、综合探究(共 3 小题 40 分)
27.(12 分)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等民生问题与经济的发展成治变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村料一:“望不尽,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
笑筵歌席连昏昼,任旗亭、斗酒十千。
——刘辰翁《宝鼎现.春月》
——柳永《看花回(二之二·大石调)》
(1)材料一反映了宋代城市居民怎样的生活情景?(2 分)其深刻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2 分)
材料二:1913 年的一则日记(部分):“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竟袭洋夷之皮毛,
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
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2)材料二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哪些变化?(2 分)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说出 1985 年后中国城镇居民拥有电器数量(台/百户)呈现什么趋势?(2 分)结合所学,分析
其主要原因。(2 分)
材料四:“中国梦”是建成社会主义現代化国家之梦。2013 年 3 月 17 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讲话时,継续强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从而明确了“中国
梦”的具体内涵,即努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由此,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就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成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政治宣言,成为全党全国各族
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4)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你认为应如何实现人民幸福?(2 分)
——摘自《学理论·上》)2014 年第 01 期
28.(14 分)人才选拔制度和教育制度的建立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推动着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
材一: 科举入仕是 1300 年间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就像当代知识分子多
数参加过高考一样,科举时代读书人从未参加过科举考试的只是少数……科举制与现代的文官制度无论是
在考试内容上,还是在实施环境上,都有根本的差异,但两者采用公开考试、公平竞争的精神却是相同的。
(1)“科举入仕”是哪朝确立的?(2 分)该制度与现代文官制度都采用什么方式选拔人オ?(2 分)
——摘自《中国科举文化》
材料二: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和中西交流的密切,人们看到科举考试的狭隘之处,“所举非所用,
所用非所举”,认为新式学堂教育才是培养国家建设人才、开启民智的正途。“科举不停,学校不广,士
心既莫能坚定,民智复无由大开,求其进化日新也难矣。”
(2)针对材料二所述情况,清政府采取了什么举措?(2 分)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1871 年日本政府成立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的教育,开始建立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技术体制,其
中小学为义务教育,所有适龄儿童都必须入学,教学内容也增加了许多自然科学的知识。教育改革为经济
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二战后,日本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注重人才培养。教育经費在政府的财政预
算中所占比重超过 20%,名列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首。到 20 世纪 90 年代,日本有 1/3 以上的成年人受过
大学教育,工程师在人口中的比例居世界之首。
——摘自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教材
(3)依据材料三,对以下表述作出判断,能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划“√”;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
在括号内划“╳”;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O"。(4 分)
( )
①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实行了小学义务教育。
②1968 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
( )
③二战后,日本政府在教育经费方面的投入位列全世界之首。 ( )
④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和二战后都重视教育。
( )
材料四: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有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出全面部暑,今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明确要求。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考试招生度不断改进完善,初步形成了相对
完整的考试招生体系,为学生成长、国家选オ、社会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对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
素质、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服务国家現代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一制度总体上符合国情,
权威性、公平性社会认可,但也存在一些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題,主要是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
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区域、城乡入学机会存在差距,中小学择校现象较为突出,加分造假、违规
招生现象时有发生。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暑,现就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政革提出如下实施意
见……
(4)依据材料四概括我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原因。(4 分)
——摘自《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29.(14 分)科技的进步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应星在撰写《天工开物》的过程中非常重視调查、实验,虚心向农夫、工匠请教,并亲自实践。
该书共 18 卷,附有插图 123 幅,是保存我国科技史资料最丰富的一部书。书中记述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炼锌技术,引起了欧美化学家的注意。
(1)《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它详尽记述了古代农业、手工业哪些方面的内
容?(2 分)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19 世纪 60 年代,洋务派认为中外差距主要在军事装备上,从长远的国防意义上考虑,必须取得外
国的船炮。租借不如购买,购买不如自造,于是积板倡导引进西方造船制炮的机器和技术,创办军事工业。
(2)洋务派 19 世纪 60 年代引进的机器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2 分)此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什么时代?(2
分)
材料三:20 世纪 70 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因为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等部门,
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的生产和组织形式不适应时代
发展的要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短缺等。经历了老工业基地在经历了重工业化时期的繁荣后走向
衰落,大量工厂倒闭,到处是闲置的厂房和被遗弃的锈迹斑斑的设备,因此这些老工业基地如俄罗斯的乌
拉尔山、美国的俄亥俄州被形象地统称为“铁锈地带”。
(3)材料三中“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主要是因为什么?(2 分)依据材料,概括“铁锈地带”出现的原因。(3
分)
材料四
四,结合所学,谈谈如何辩证地看待网络?(3 分)
(4) 依 据 材 料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答案 B
题号 11
答案 A
2
D
12
B
3
B
13
B
4
B
14
A
5
C
15
C
6
C
16
C
7
D
17
A
8
C
18
B
9
C
19
A
10
B
20
D
22.T 23.F
二、判断题
21. F
三、读图说史
26. (1)长安;
24.T 25.T
(2)张骞 “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如中国的凿井、冶铁传到西方、罗马的
开创了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毛织品、玻璃等传入中国。
(3)1928 年
(4)井冈山根据地
四、综合探究
27.(1)热闹繁荣,幸福祥和
为提高
(2) 阴历为阳历,服色亦效洋式
(3)逐年增加趋势,渐趋平缓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科技发达,我国电器事业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正在逐步提高
(4) 提高生活质量, 改善民生, 改善经济状况,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不仅要创造物质
财富,而且要创造精神财富; 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商业繁荣,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
28.(1)唐朝 公开考试方式
(2)开办新式学堂,开启民智
(3)①√ ②O ③╳ ④√
(4)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区域、城乡入学机会存在差距,中小
学择校现象较为突出,加分造假、违规招生现象时有发生。
电气时代
29.(1)《天工开物》记述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及经验。它不仅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成就,而且比较完整地反映出当时工农业各部门的生产过程、工具设备和操作技
术等实际情况,以及有关物理、化学、生物、矿物等自然科学知识的应用。
(2)第二次工业革命
(3)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主要是因为:生产结构单一;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的生产和
组织形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石油天然气及新能源的广泛应用
铁锈地带”出现的原因:重工业化时期的繁荣后走向衰落,大量工厂倒闭,到处是闲置的厂房和被遗弃的
锈迹斑斑的设备
(4)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为我们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和帮助;如沉迷于网络的虚拟性,
快速传播性、不健康性等也给我们带来极大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