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
学校:________
号:________
一、单选题(共 6 小题)
1.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的以为初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强大约为(
)
A.1250 帕
B.2500 帕
C.5000 帕
D.12500 帕
2.对于同一物态的某种物质,根据 c=
得知(
)
A.比热跟热量成正比
B.比热跟质量成反比
C.比热跟温度变化成反比
D.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质量与温度变化的乘积之比是个恒量
3.流速为 5 千米/时的河流中有一只自由漂浮的木桶,甲、乙两船同时从木桶位置出发,以如图所示速度
计上显示的速度分别逆流、顺流而行,1 小时后两船离木桶的距离(
)
A.甲船 25 千米,乙船 35 千米
B.甲船 30 千米,乙船 30 千米
C.甲船 35 千米,乙船 30 千米
D.无法确定
4.关于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近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
B.乙为近视眼,可佩戴凸透镜矫正
C.甲为远视眼,可佩戴凸透镜矫正
D.乙为远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
5.如图所示,几个完全相同的条形磁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关于比较甲、乙两图中桌面受到的压力的大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桌面受到的压力比乙图大
B.乙图中桌面受到的压力比甲图大
C.两图中桌面受到的压力相等
D.无法确定
6.太阳光穿过地球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如果没有这层大气,会出现(
)
A.日出会提前,日落会延迟
B.日出和日落都会提前
C.日出会延迟,日落会提前
D.日出和日落都会延迟
二、填空题(共 2 小题)
7.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根据图象的特征和信息,可以判定该物质是
(选
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
℃,在熔化过程中
(选填“吸热”“放热”或“不
吸热也不放热”);这种物质液体的比热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固体的比热。
8.木块在两端开口且足够长的竖直筒中自由释放可向下作匀速直线运动;若木块在其右侧质量为 5 千克的
物体牵引下则可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绳子质量及滑轮与转轴、绳子间的摩擦均忽略不计),如图所示,
问:(g 取 10 牛/千克)
(1)当右侧物体刚落地时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为
。
(2)木块的质量为
千克。
(3)若右侧物体下落 20 厘米时其重力做的功为
焦。
三、实验探究题(共 2 小题)
9.小金尝试将电流表改装成可直接测电阻的表,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电路,在 M、N 中可接待测电阻。已知
电流表量程为 0~0.6 安,电源电压为 12 伏,请回答:
(1)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应处于
(选填“A 端”或“B 端”)
(2)先将 M,N 直接用导线连接,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满偏,电流表 0.6 安的刻度上标定
的电阻值为
欧,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
欧。若在 M、N 间接入一个与此时滑动变阻器阻值
相同的电阻,电流表示数为
安。
(3)电流表 0.2 安刻度处,标定的电阻值为
欧。
( 4 ) 改 装 后 可 直 接 测 电 阻 的 表 , 其 表 盘 刻 度
( 选 填 “ 均 匀 ” 或 “ 不 均 匀 ”), 理 由
是
。
10.现有一根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将其下端蒙上橡皮膜。描述橡皮膜外表面在以下不同情境中的形状变
化。
(1)向管内缓缓注水,观察到橡皮膜向外凸。随着加入的水量增多,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会
(选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将注入水后的玻璃管放人装有水的水槽中,慢慢向下移动型如图所示的位置,橡皮膜向外凸的程
度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当玻璃管移动到管内液面和水槽液面恰好相平时,橡皮膜的形状是
(选填“凸面”“凹面”
或“平面”),试说明理由。
四、计算题(共 3 小题)
11.如图甲,有一轻质杆,左右各挂由同种金属制成、质量分别为 m1 和 m2(m1>m2)的实心物块后恰好水平
平衡。
(1)求左右悬挂点到支点 O 的距离 L1 与 L2 之比。
(2)将两物分别浸没于水中(如图乙),杆将会
(选填“左端下降”“右端下降“或“仍
然平衡”),试通过推导说明。
12.如图所示,将密度为 0.6 克/厘米 3、高度为 10 厘米,底面积为 20 厘米 2 的圆柱体放入底面积为 50 厘
米 2 的容器中,并向容器内加水。(g 取 10 牛/千克)
(1)当水加到 2 厘米时,求圆柱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大小。
(2)继续向容器中加水,当圆柱体对容器底压力为 0 时,求圆柱体在液面上方和下方的长度之比。
13.如图是一电动机提升物体的示意图,电源电压为 120 伏。电动机将一个质量为 50 千克的物体 1 秒内匀
速上提 0.9 米,电路中的电流为 5 安培,(g 取 10 牛/千克)
(1)求该电动机工作 1 秒钟所产生的电热。
(2)求电动机线圈阻值。
(3)当该重物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电动机的转子突然被卡住,为什么这种情况
下电动机容易烧坏?
2019 年杭州中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 6 小题)
1.【分析】 要估测学生对地面的压强,根据 p= 可知需要先估测中学生的体重和中学生双脚的面积。
【解答】 解:中学生平均体重约为 500N,两脚的总面积约为 0.04m2,
则他对地面的压强为:p= =
=1.25×104Pa,故 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D。
【知识点】压强大小比较、压强
2.【分析】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根据比热容的概念,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来判断。
【解答】 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物质本身的固有的属性。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状
态有关。对同一物态的某种物质而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质量与温度的变化的乘积之比是一衡
量,即比热容。故 A、B、C 不正确,D 正确。
故选:D。
【知识点】比热容的概念
3.【分析】 甲船逆流而行,实际速度为船的速度减去水流的速度;乙船顺流而行,实际速度为船的速度
加上水流的速度;木桶自由漂浮,其速度等于水流的速度。根据以上分析利用速度公式解答
即可。
【解答】 解:由图可知,v 甲船=v 乙船=30km/h,
甲船逆流而行,乙船顺流而行,木桶自由漂浮,
则甲船的实际速度 v 甲实=v 甲船﹣v 水=30km/h﹣5km/h=25km/h,乙船的实际速度 v 乙实=v 乙船+v
水=30km/h+5km/h=35km/h,木桶的速度 v 木桶=v 水=5km/h,
根据 v= 可得,甲船、乙船和木桶 1h 通过的距离分别为:
s 甲船=v 甲实 t=25km/h×1h=25km,s 乙船=v 乙实 t=35km/h×1h=35km,s 木桶=v 木桶 t=5km/h×1h
=5km,
所以,1 小时后甲、乙船离木桶的距离分别为:
=s 甲船+s 木桶=25km+5km=30km,
=s 乙船﹣s 木桶=35km﹣5km=30km。
故选: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4.【分析】 (1)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
的前方,形成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2)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
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
【解答】 解:
图甲中的光线在视网膜前会聚,表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表示的是近视眼,近视眼应该
佩戴凹透镜矫正;
图乙中的光线在视网膜后方会聚,表示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因此表示的是远视眼,远视眼应
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由此可知,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知识点】凹透镜的发散作用、透镜的光路图、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5.【分析】 置于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
【解答】 解:几个完全相同的条形磁体,则重力相等,如图所示,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其对桌面的压
力等于重力,故两图中桌面受到的压力相等。
故选:C。
【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
6.【分析】 太阳光从真空进入大气层时,会产生折射现象。
【解答】 解:由于大气层的存在太阳光会发生折射,我们会看到地平线以下的太阳,则有大气层时,
我们会早看到日出,晚看到日落;如果没有这层大气,则会晚看到日出,早看到日落,故 C 正确,
ABD 错误。
故选:C。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
二、填空题(共 2 小题)
7.【分析】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②同一加热设备,相同时间提供的热量相同。
【解答】 解:由图象知,此物质从 30℃加热经 10min,温度达到 80℃,虽然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
再升高,直到第 25min 后温度继续升高,也就是在 10﹣25min 时间内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
属于晶体的熔化过程,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也就是熔点为 80℃;
同一加热设备,相同时间提供的热量是相同的,也就是这种物质每分钟吸收的热量相同。固态
时加热 10min(0﹣10min),温度升高 80℃﹣30℃=50℃;液态时加热 10min(25min﹣35min),
温度升高 100℃﹣80℃=20℃,
由公式 Q=cm△t 知,升高温度越少,说明比热容越大。即该液体的比热容大于固体。
故答案为:晶体;80;吸热;大于。
【知识点】比热容的概念、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8.【分析】 (1)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
对运动的力,这个力是摩擦力。
(2)右侧没有挂物体时木块向下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的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
向上的摩擦力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当右侧挂一个物体时,木块向上进行
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摩擦力作用;前后两个运动
过程的摩擦力大小是不变的。
(3)知道右侧物体的质量求出重力,根据 W=Gh 求出做功。
【解答】 解:
(1)木块在其右侧质量为 5 千克的物体牵引下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当右侧物体刚落地时,
木块由于惯性还会继续竖直向上运动,所以此时木块受到容器壁竖直向下的摩擦力作用。
(2)木块单独向下作匀速直线运动时,由二力平衡条件可得木块受到的摩擦力:f=G 木=m 木
g;
木块受到右侧物体的拉力而竖直向上匀速运动时,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下的摩擦
力,还有竖直向上的拉力,
木块受到的拉力:F 拉=G 右=m 右 g=5kg×10N/kg=50N,
因木块与容器侧壁间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所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不变,仍然为 f=G 木=m 木 g;
因木块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F 拉=G 木+f=2m 木 g,
即:50N=2×m 木×10N/kg,
解得 m 木=2.5kg。
(3)右侧物体下落 20 厘米时其重力做的功为:W=G 右 h=50N×0.2m=10J。
故答案为:(1)竖直向下;(2)2.5;(3)10。
【知识点】功的计算、力的合成与应用、摩擦力的方向
三、实验探究题(共 2 小题)
9.【分析】 (1)闭合开关前,为保护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应处于阻值最大处;
(2)将 M,N 直接用导线连接(电阻为 0),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满偏,即
为 0.6A,据此回答;
由欧姆定律得出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
若在 M、N 间接入一个与此时滑动变阻器阻值相同的电阻,由电阻的串联规律和在电压不
变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得出电流表示数;
(3)由串联电路的规律及欧姆定律得出测量的电阻值;
(4)由串联电路的规律及欧姆定律得出改装后电路中的电流,据此分析。
【解答】 解:(1)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应处于阻值最大处的 B 端;
(2)先将 M,N 直接用导线连接(电阻为 0),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满偏,即为
0.6A,电流表 0.6A 的刻度上标定的电阻值为 0 欧,
由欧姆定律,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
R 滑=
=
=20Ω;
若在 M、N 间接入一个与此时滑动变阻器阻值相同的电阻,由电阻的串联,电路的电阻为原来
的 2 倍,根据在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故电流表示数为;
×0.6A=0.3A;
(3)由串联电路的规律及欧姆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