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上半年教师资格高中生物面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批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游戏导入:多张人物图像,找出其中的一对父子。
提问:1.你是依据什么找出的这对父子?(外貌。)2.在亲子之间遗传信息通过什么方式传递?
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
提问:同学们根据以前只是的学习,能否将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出
来?(提示学生:主要分哪两个步骤?让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演示。)
展示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3.讲解中心法则的提出,并简单介绍克里克。
1957 年,科学家克里克首先预见了我们现在总结的这样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并将这
一规律命名为“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 DNA 流向 DNA,即 DNA 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 DNA
流向 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传递到
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 RNA 或 DNA。
与学生一起共同体验克里克对中心法则的研究和总结,让学生理解到科学家对科学的追求精
神。
4.分析资料,对传统中心法则进行补充。
资料一:RNA 病毒里含有 RNA 复制酶,RNA 复制酶能对 RNA 进行复制。
资料二:科学家在致癌的 RNA 病毒里发现了逆转录酶,它能以 RNA 为模板合成 DNA。
分析得出:遗传信息从 RNA 流向 RNA 以及从 RNA 流向 DNA 这两条途径。
(三)能力展示,巩固提高
科学家将含人的α-抗胰蛋白酶的 DNA 片段,注射到羊的受精卵中,该受精卵发育的羊能分
泌含α-抗胰蛋白酶的奶。这一过程不涉及( )。
A.DNA 以其一条链为模板合成 RNA
B.DNA 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自我复制
C.RNA 以自身为模板自我复制
D.按照 RNA 密码子的排列顺序合成蛋白质。
(四)小结作业
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中心法则包含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路线。
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探究中心法则:蛋白质能否进行自我复制?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这节课你是怎么导入的?
【参考答案】
对于本节课,我采用的是生活实例导入的方式,我会在课件中展示几幅图片,请学生辨认哪
一对属于父子,从性状出发进而探究遗传信息是怎样传递的。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既能激
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谈谈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及实例?
【参考答案】
(1)间接控制:通过控制酶或激素的合成来影响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如豌豆粒
型、白化病。
(2)直接控制:通过控制蛋白质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识,设疑导入
温故知新导入:组织学生共同回顾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什么?(核酸。)核酸的种类有几种?(2
种。)
设疑:由什么组成?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引出课题。
(二)新课讲授
教师展示核酸的两种模型 DNA 和 RNA,组织学生观察,DNA 和 RNA 的形态特征。提出问题:
DNA 和 RNA 有什么特点?
(DNA 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RNA 由一条核糖核苷酸链构成。)
教师演示拆模型,展示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教师展示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
图片,组织学生观察图片总结:根据五碳糖的不同,可以将核苷酸分为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
糖核苷酸。
教师组织学生将下发的模型初步拆卸,观察并提问:核苷酸的种类有哪些?
(脱氧核糖核苷酸有四种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包
括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继续追问:核苷酸的化学组成?(一个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的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
磷酸组成的。)
教师组织学生再次拆卸模型,设置小组讨论,观察其它组成的不同点与相同点,学生归纳总
结后进行对比。
(不同点:DNA 特有脱氧核糖、胸腺嘧啶;RNA 特有核糖、尿嘧啶;共同点:磷酸、腺嘌呤、鸟
嘌呤、胞嘧啶。)
(三)巩固提高
快问快答,总结 2、5、8 分别代表的内容。(核酸分为 2 种,含有 5 种含氮碱基,共有 8 种
核苷酸。)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
作业:课后利用废旧物品制作 DNA 与 RNA 的模型。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如何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简述基本原理。
【参考答案】
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 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 DNA
和 RNA 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 DNA 呈现绿色,吡罗红使 RNA 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
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
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 DNA 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 DNA 与染色剂结
合。
2.运用表格式板书的好处是什么?
【参考答案】
表格式板书有利于帮助学生清晰直观的进行比较学习,明确 DNA 与 RNA 的区别,与其他形式
板书相比,更利于学习思路的形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出示上届学生制作的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设问:
1.你能认出它们中的哪些结构?
2.这些细胞器相互合作,如同工厂的各个车间和部门,这些细胞器如何确保合作无间呢?
学生根据模型识别细胞器,并经讨论回答:需要一个控制中心。顺势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资料分析
结合初中所学知识初步认识细胞核的重要性。
过渡:对于细胞核的认识必须要通过实验来证明,不能靠猜测,科学家是如何认识细胞核的
功能呢?
资料 1:美西螈核移植实验
问:(1)美西螈的体色由什么决定?说明了什么结论?(提供细胞核的美西螈决定,生物肤色由
细胞核决定。)
(2)回顾初中克隆羊多莉的产生过程,生物性状由谁控制?(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动画展示资料 2: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
问:(1)分隔后蝾螈受精卵的两半有什么不同?出现的不同结果说明什么问题?(一半有核,一
半无核的;有核的一半能分裂,无核的一半则停止分裂;细胞核与细胞分裂有关。)
(2)这个实验结论的得出是体现了实验的什么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图片展示资料 3:变形虫去核及核移植实验
问:(1)如果让你设计实验探究细胞核的功能,该如何设计实验?(介绍变形虫去核和核移植
实验。)
(2)该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结论?对照实验完善吗?(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视频展示资料 4: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
问:(1)切去帽后长出来的新帽的形状是由柄决定的?还是由假根决定的?(假根。)
(2)该实验能否说明伞帽的形状由细胞核控制?(能。)
(三)归纳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
资料 1 和资料 4 主要体现了生物性状的遗传由细胞核控制。
资料 2 和资料 3 主要体现了细胞代谢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最后,学生总结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
提出问题:结构决定功能,细胞核具有怎样的结构才能具有这样的功能呢?引出下节课对细
胞核结构的学习。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在教材中这节课提到了制作真核细胞的模型,请问是哪种类型的模型?你能再列举一些例
子吗?
【参考答案】
教材中尝试制作的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的概念是指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特征的模型。比如:制作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血糖调节的模型等都是物理模型。物理模
型操作简便,形象并且可以多次重复加深印象;而且物理模型建构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动手
能力。(另外,生物教学中所涉及的模型还有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
2.简单说说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异同点。
【参考答案】
染色质是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它与染色体是在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相互转变的
形态结构。染色质指间期细胞内由 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 RNA 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
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染色体是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
凝聚而成的棒状结构。二者之间的区别不是在化学组成上,而是在构型上,反映出它们处于
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
第二批
高中生物《分离定律》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思考:之前学习过对分离现象是怎样解释的?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显性因子用 D 表示,隐性因子用 d 表示;②体细胞中遗
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③生物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
进入不同的配子中;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解释是假说,但是一种正确的假说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是不够的,设疑:怎样才能验证
假说是正确的呢?以此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测交实验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问:孟德尔怎样对假说内容进行验证的?(孟德尔用杂交子一代高茎豌
豆(Dd)与隐性纯合子矮茎豌豆(dd)进行测交实验,在得到的 64 株后代中,30 株是高茎,34
株是矮茎,这两种性状的分离比接近 1:1,验证了假说是正确的。)
追问:你能根据之前的学习,利用图解来分析测交实验么?(高茎豌豆(Dd)产生配子分别是 D
和 d,隐性纯合子矮茎豌豆(dd)只产生配子 d。测交后,产生高茎豌豆(Dd)和矮茎豌豆(dd)
的比例为 1:1。)
2.假说-演绎法
思考:什么是假说-演绎法,结合孟德尔的研究历程,说一说分为哪几个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
3.得出结论
请同学讨论总结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
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教师提问:孟德尔的分离定律是指()?
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 3:1。
B.测交后代分离比是 1:1。
C.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
(三)巩固提高
如果想知道一个生物是否为纯种,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自交、测交。植物可以自交,动物无法自交就用测交。测交可以用来纯合子和杂合子的鉴
定。)
(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同学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作业:设计实验程序“怎样才能获得开紫花的纯种呢?”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在本节课中孟德尔是怎么进行测交实验的?
【参考答案】
孟德尔用杂交子一代高茎豌豆(Dd)与隐性纯合子矮茎豌豆(dd)杂交,在得到的 64 株后代中,
30 株是高茎,34 株是矮茎,这两种性状的分离比接近 1:1。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结果验
证了他的假说。
2.本节课的难点是什么?你是怎么突破的?
【参考答案】
本节课的难点是:分离定律的推导过程。在这个部分采用图解式教学,通过一步步讲解和引
导让学生不仅可以直观形象的看到豌豆的性状变化更直观看到分离中基因型的分离过程。最
后巩固阶段通过具体习题更加加深学生对本节课难点的学习和理解。
高中生物《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考题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