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7年天津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07 年天津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第Ⅰ卷 1 至 2 页.第Ⅱ卷 3 至 10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第Ⅰ卷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 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无效. 3.本卷共 10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 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 A B, 互斥,那么 ( P A B 如果事件 A B, 相互独立,那么 ( P A B  ( ( P A P B ) ( P A ( P B    ) ) ) ) )  球的表面积公式 2  4π R S 其中 R 表示球的半径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    S x R x 1 ≥ ,  T   , ,,, ,则 S T   1 0 1 2 2  2 ( ) A. 2 B. 1 2, C.  0 1 2,, D.  1 0 1 2  ,,, (2)设变量 x y, 满足约束条件 则目标函数 2  z x  的最大值为( 4 y ) ≥ ,  4 1 x y     y x ≤ ,  2 y ≥  C.13 D.14 A.10 B.12 (3) “ 2 a  ”是“直线 ax 2 y  平行于直线 0 x y  ”的( 1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设 a  log 3 A. a b c   y (5)函数  log ( 2 1 2 , 1  b     3   B. c b   4)( x  x 0.2 1 32 c  ,则( , ) a C. c 0)  的反函数是(   a b ) A. 2  y C. 2  y x x  4( x  2)  4( x  2) B. 2  y D. 2  y x x  4( x  0)  4( x  0) D.b   a c
(6)设 a b, 为两条直线, , 为两个平面,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 ) A.若 a b, 与所成的角相等,则 a B.若 a ∥ ,b ∥ , ∥ ,则 a b∥ b∥ C.若 a  ,b  , a b∥ ,则 ∥ D.若 a  ,b  ,  ,则 a b ( 7 ) 设 双 曲 线 2 2 x a  2 2 y b  1( a  0 , b 0) 的 离 心 率 为 3 , 且 它 的 一 条 准 线 与 抛 物 线 2 y x 的准线重合,则此双曲线的方程为( 4 ) A. 2 x 12 2 y 24  1 C. 2 x 3 22 y 3  1 B. 2 x 48 2 y 96  1 D. 2 x 3 2 y 6  1 (8)设等差数列 na 的公差 d 不为 0, 1 a ( A.2 B.4 C.6 ) D.8 d .若 ka 是 1a 与 2ka 的等比中项,则 k  9 (9)设函数 ( ) f x  sin x      3    ( x  R ,则 ( ) f x ( ) ) A.在区间    2  3 7  , 上是增函数 6    B.在区间      , 上是减函数  2    C.在区间      , 上是增函数 8 4    D.在区间    5   , 上是减函数 3 6    ( 10 ) 设 ( ) f x 是 定 义 在 R 上 的 奇 函 数 , 且 当 x ≥ 时 , 0 ( ) f x 2 x , 若 对 任 意 的 x  A. t  t , 2 ,不等式 (  2  , ∞ B.  f x t  ≥ ) 2 ( ) f x 恒成立,则实数t 的取值范围是( )  2 , ∞ C. 0 2, D.    2  ,  1     2 0 , 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3.本卷共 12 小题,共 100 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从一堆苹果中任取了 20 只,并得到它们的质量(单位:克)数据分布表如下: 分组 频数  90 100,   100 110,   110 120,   120 130,   130 140,   140 150,  1 2 3 10 1 则这堆苹果中,质量不小于...120 克的苹果数约占苹果总数的 %. (12)  x   9 1 2 x    的二项展开式中常数项是 (用数字作答). (13)一个长方体的各顶点均在同一球的球面上,且一个顶点上的三条棱的长分别为1,2 , 3 ,则此球的表面积为 (14)已知两圆 2 y x  相交于 A B, 两点,则直线 AB 的方  和 10 20 3) 1) .    y x ( 2 2 ( 2 程是 . (15)在 ABC△ 中, AB  , 2 AC  , D 是边 BC 的中点,则 AD BC  3    . (16)如图,用 6 种不同的颜色给图中的 4 个格子涂色,每个格子 涂一种颜色,要求相邻的两个格子颜色不同,且两端的格子的颜色 也不同,则不同的涂色方法共有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6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 12 分) 种(用数字作答). AC  , 2 BC  , 3 cos A   . 4 5 中,已知 在 ABC△ (Ⅰ)求sin B 的值;    6   (Ⅱ)求sin 2   B 的值. (18)(本小题满分 12 分) 已知甲盒内有大小相同的 3 个红球和 4 个黑球,乙盒内有大小相同的 5 个红球和 4 个黑球.现 从甲、乙两个盒内各任取 2 个球. (Ⅰ)求取出的 4 个球均为红球的概率; (Ⅱ)求取出的 4 个球中恰有 1 个红球的概率; (19)(本小题满分 12 分) 中, PA  底面 ABCD , AB AD AC CD 如图,在四棱锥 P ABCD ABC  (Ⅰ)求 PB 和平面 PAD 所成的角的大小; (Ⅱ)证明 AE  平面 PCD ; (Ⅲ)求二面角 A PD C  °, PA AB BC , E 是 PC 的中点. , P  的大小. 60 , E     A D B C
(20)(本小题满分 12 分) 在数列 na 中, 1 a  , 1 n 2 a   4 a n  3 n  , n  *N . 1 (Ⅰ)证明数列 na n 是等比数列;  (Ⅱ)求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 nS ; (Ⅲ)证明不等式 1 n S  ≤ ,对任意 n  *N 皆成立. 4 S n (21)(本小题满分 14 分) 设函数 ( ) f x   ( x x a  ( x R ),其中 a R . ) 2 (Ⅰ)当 1a  时,求曲线 y  ( ) f x 在点 (2 f, (2)) 处的切线方程; (Ⅱ)当 0 a  时,求函数 ( ) f x 的极大值和极小值; a  时,证明存在  (Ⅲ)当 3 的 x R 恒成立. (22)(本小题满分 14 分) k   , ,使得不等式 1 0 ( f k  cos ) x ≥ 2 ( f k  cos 2 x ) 对任意 设 椭 圆 2 2 x a  2 2 y b  1( a   的 左 、 右 焦 点 分 别 为 1 0) b F F A, , 是 椭 圆 上 的 一 点 , 2 AF 2 F F 1 2 ,原点O 到直线 1AF 的距离为 1 3 OF . 1 (Ⅰ)证明 a  2 b ; (Ⅱ)求 (0  , 使得下述命题成立:设圆 2 x b ) t  2 y 2  上任意点 t ( M x y, 处的切线交 0 ) 0 椭圆于 1Q , 2Q 两点,则 1 OQ OQ 2 . 参考答案 (2)C (7)D 一、选择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每小题 5 分,满分 50 分. (1)B (6)D 二、填空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每小题 4 分,满分 24 分. (11) 70 (14) 3 x y (13)14 (16) 630 (5)C (10)A (3)C (8)B (4)A (9)A 0  (12)84 5 2 (15) 三、解答题 (17)本小题考查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两角和公式、倍角公式、正弦定理等的知识, 考查基本运算能力.满分 12 分.
(Ⅰ)解:在 ABC△ 中, sin A  1 cos  2 A  1      2 4 5     3 5 ,由正弦定理,  BC sin A sin 所以 . AC sin B AC B  BC sin A 2 3 3 5 4 5    . 2 5 (Ⅱ)解:因为 cos A   ,所以角 A 为钝角,从而角 B 为锐角,于是 cos B  1 sin  2 B  1  cos 2 B  2cos 2 B 1 2    2    2 5     21 5 , 21 5 1   , 17 25 sin 2 B  2sin cos B B 2    5 2 21 5  4 21 15 .  sin 2   B    6   sin 2 cos B  6  cos 2 sin B  6   4 21 25  3 2  17 1 25 2  12 7 17  50 . (18)本小题主要考查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等概率的基础知识,考查运用概率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满分 12 分. (Ⅰ)解:设“从甲盒内取出的 2 个球均为红球”为事件 A ,“从乙盒内取出的 2 个球均为 红球”为事件 B .由于事件 A B, 相互独立,且 ( P A  ) C C 2 3 2 7  , 1 7 ( P B  ) C C 2 3 2 9  , 5 18 故取出的 4 个球均为红球的概率是 ( P A B  )  ( ( P A P B )  )   5 1 7 18  5 126 . (Ⅱ)解:设“从甲盒内取出的 2 个球中,1 个是红球,1 个是黑球;从乙盒内取出的 2 个 红球为黑球”为事件C ,“从甲盒内取出的 2 个球均为黑球;从乙盒内取出的 2 个球中,1 个是红球,1 个是黑球”为事件 D .由于事件C D, 互斥,且 ( P C  ) 1 4 1 C C C 3 C C  2 7 2 4 2 9  2 21 , ( P D  ) C C 2 4 2 7  1 1 C C 5 2 2 C 5  10 63 . 故取出的 4 个红球中恰有 4 个红球的概率为
( ( P C D P C   ) )  ( P D )  2 10 21 63   . 16 63 (19)本小题考查直线与平面垂直、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等基础知识.考查空间想 象能力、记忆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满分 12 分. (Ⅰ)解:在四棱锥 P ABCD 又 AB AD ,PA AD A 为 PB 和平面 PAD 所成的角. 从而 APB∠ 中,因 PA  底面 ABCD ,AB  平面 ABCD ,故 PA AB . ,从而 AB  平面 PAD .故 PB 在平面 PAD 内的射影为 PA ,   在 Rt PAB△ 中, AB PA ,故 ∠ APB  45  . 所以 PB 和平面 PAD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45 . (Ⅱ)证明:在四棱锥 P ABCD 因 PA  底面 ABCD ,CD  平面 ABCD ,故CD PA . 由条件CD PC 又 AE  面 PAC , AE CD , PA AC A . , CD  面 PAC .   中,   P M E A B D C   , ∠ ,可得 AC PA . PC CD C ABC    , 60 由 PA AB BC E 是 PC 的中点, AE PC  (Ⅲ)解:过点 E 作 EM PD AM 在平面 PCD 内的射影是 EM ,则 AM PD 因此 AME∠ .综上得 AE  平面 PCD . 是二面角 A PD C  的平面角.    . ,垂足为 M ,连结 AM .由(Ⅱ)知, AE  平面 PCD , 由已知,可得 ∠ CAD   30 .设 AC a ,可得 PA a , AD  a , PD  2 3 3  a , AE  2 2 a . 21 3  在 Rt ADP△ 中, AM PD , AM PD PA AD  ,则   a  AM  PA AD  PD  a 2 3 3 21 3 a 2 7 7 a . 在 Rt AEM△ 中, sin AME  所以二面角 A PD C  的大小  AE AM  14 4 . arcsin 14 4 . (20)本小题以数列的递推关系式为载体,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概念、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及前 n 项和公式、不等式的证明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满分 12 分. (Ⅰ)证明:由题设 1 n a   4 a n  3 n 1  ,得 a   1 n ( n 1)   4( a n  , n  *N . n )
又 1 1 1 a   ,所以数列 na n 是首项为1,且公比为 4 的等比数列.  (Ⅱ)解:由(Ⅰ)可知 na   n 14n  ,于是数列 na 的通项公式为 na 14n   . n 所以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 S n  1 4 n  3  ( n n  2 1) . (Ⅲ)证明:对任意的 n  *N , S n 1   4 S n   1 (  n  n 4 1  3 n  2) 1)( 2  4    n 4 1  3  1) ( n n  2      2 1 (3 n 2   ≤ . 4) 0 n 所以不等式 1 n S  ≤ ,对任意 n  *N 皆成立. 4 S n (21)本小题主要考查运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曲线的切线方程,函数的极值、解不等式 等基础知识,考查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满分 14 分. (Ⅰ)解:当 1a  时, ( ) f x   ( x x  1) 2  ( ) f x 3   x 2  4 x 1  , (2) f    . 5    x 3 2 2 x  ,得 (2) x f   ,且 2 所以,曲线 y   ( x x 5 x y   . 8 0 2 1)  在点 (2 2), 处的切线方程是 2    y 5( x  ,整理得 2) (Ⅱ)解: ( ) f x   ( x x a  ) 2  ( ) f x 3   x 2  4 ax a  2   (3    x 3 2 2 ax  2 a x x a x a   . )( )  ,解得 x  或 x a . a 3 f x 令 ( ) 0 由于 0 (1)若 0 a  ,以下分两种情况讨论. a  ,当 x 变化时, ( ) f x 的正负如下表: x    a ∞, 3    f x ( )  a 3 0    a 3 , a     a 0 ( ) a , ∞ 
因此,函数 ( ) f x 在 x  处取得极小值 a 3 af   3     ,且 af   3       4 27 3 a ; 函数 ( ) f x 在 x a 处取得极大值 ( ) f a ,且 ( ) 0 f a  . (2)若 0 a  ,当 x 变化时, ( ) f x 的正负如下表: x  ∞, a f x ( )  a 0 aa ,  3      a 3 0 a  3   , ∞     因此,函数 ( ) f x 在 x a 处取得极小值 ( ) f a ,且 ( ) 0 f a  ; 函数 ( ) f x 在 x  处取得极大值 a 3 af   3     ,且 af   3       4 27 3 a . (Ⅲ)证明:由 3 a  ,得 k   , 时, 1 0 1 a  ,当  3 x ≤ . 1 k  cos x ≤ , 2 k 1  2 cos 由(Ⅱ)知, ( ) f x 在 ∞, 上是减函数,要使 1 ( f k  cos ) x ≥ 2 ( f k  cos 2 x ) , x R 只要 k  cos x ≤ 2 k  cos 2 ( x x  R ) 即 2 cos x  cos x ≤ 2 k  ( k x  R ) ① 设 ( ) g x  2 cos x  cos x  cos x     2 1 2     1 4 ,则函数 ( )g x 在 R 上的最大值为 2 . 要使①式恒成立,必须 2 k k ≥ ,即 2 k ≥ 或 2 k ≤ . 1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