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甘肃定西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
1. 考古工作者在半坡遗址除发掘出大量房屋、圈栏、窖穴外,还发现了大量磨制石器以及
石制研磨器。人们把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 )
A. 旧石器时代
C. 远古传说时代
【答案】B
【解析】
B. 新石器时代
D. 金石并用时代
【详解】原始社会打制石器成为旧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称为新时期时代。故 B 符合题意;
A 是打制石器为标志;远古传说时代不符合材料中生产工具分类,排除 C 项;金石并用时期
是新石器时代之后,排除 D。故选 B。
2. 西周时期封邦建国,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级制度。实行这一制度
的目的是
A. 割据称雄,争夺霸主
B. 奖励军功,授爵赐土
C. 讨伐商纣,建立政权
D. 稳定统治,巩固疆土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西周时期封邦建国,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级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的是西周的分封制,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稳定周初的政治
形势,巩固疆土。故选项 D 符合题意;“割据称雄,争夺霸主”是西周后期王室衰微的结果,
故选项 A 不符合题意;“奖励军功,授爵赐土”是商鞅变法的措施,故选项 B 不符合题意;
“讨伐商纣,建立政权”是西周的建立,故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D。
3. 220 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称帝,221 年,刘备在成都称帝,229 年,孙权在建业称
帝。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于( )
A. 公元 2 世纪前期
C. 公元 3 世纪前期
【答案】C
【解析】
B. 公元 2 世纪后期
D. 公元 3 世纪后期
【详解】220 年、221 年和 229 年均属于公元 3 世纪前期,故 C 符合题意;A、B 和 D 不符合
题意,排除 。故选 C。
4. 下边两幅图是我国古代一部科技著作的插图。画面直观生动地记载了我国古代的造缸和
采煤技术。由此判断这部著作应该是
A. 《齐民要术》
B. 《天工开物》
C. 《农政全书》
D. 《本草
纲目》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画面直观生动地记载了我国古代的造缸和采煤技术”可知与中国古代的
手工业技术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明朝时期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是一部记述了农业、
手工业技术成就的综合性科技著作,B 符合题意;《齐民要术》是北朝贾思勰所著的农学著
作,A 排除;《农政全书》是明朝徐光启所著的农学著作,C 排除;《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
珍所著的医学著作,D 排除。故选 B。
5. “永乐三年,有海军三万七千人,携罗盘针,乘大船六十二艘,由苏州刘家港出发,泛
海经福建,南达占城,以次遍历诸国”。该历史事件指的是( )
A. 张骞出使西域
B. 玄奘西游
C. 鉴真东渡
D. 郑和下
西洋
【答案】D
【解析】
【详解】1405 年到 1433 年,郑和率船队 7 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 30 多个国
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材料中“永乐三年”是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故
D 符合题意;张骞出使西域是西汉时期,排除 A;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都是唐朝时期,排除
B 和 C。故选 D。
6.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其中直接导致表格中《1843
年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数据变化的内容是( )
A. 割香港岛
B. 五口通商
C. 协定税款
D. 战后赔
款
【答案】C
【解析】
【详解】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表格中税率的下降与《南京条约》协定关税有关。故 C 符合题意;割香港岛、五口通商
和战后赔款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C。
7. 观察下列图示的遗迹、遗物,证明古埃人高超的建筑技术和数学水平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
智慧的结晶。B 是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故 B 符合题意;A 是古代希腊的陶器;C 是古代巴
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D 是中国的兵马俑。故选 B。
8. 文艺复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标志着一个伟大的转折,它是新文化,是当时社会的新政
治、新经济要求的反映。这说明文艺复兴实质上反映的是( )
A. 新兴无产阶级的要求
B. 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C. 庄园领主们的要求
D. 封建统治阶级的要求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它是新文化,是当时社会的新政治、新经济要求的反映”及所学知识可
知,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文
化的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 世纪,新兴无产阶级没有
产生,故A项错误;庄园领主们属于封建领主,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运动是
反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故D项错误。
9.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这
一法案的通过,预示着英国( )
A. 国内战争爆发
C. 摆脱殖民统治
【答案】D
【解析】
B. 进入共和时代
D. 确立君主立宪制
【详解】1689 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
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故 D 符合题意;国内战争爆发是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时期,排除 A;进
入共和时代是资产阶级革命中,排除 B;英国革命中没有摆脱殖民统治,排除 C。故选 D。
10.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
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独立宣言》中的这段话深受
A. 启蒙思想的影响
B. 等级制度的影响
C. 专制主义的影响
D. 殖民主
义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
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结合所学可知,启蒙思想家主张天赋人权,追求政治民主、权利
平等,追求个人自由平等,因此材料内容体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A 项正确;等级制度是奴
隶社会中统治阶级按血缘关系、财产关系、政治地位等将居民划分为不同的社会集团,用以
维护其统治的制度,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等级制度的影响,B 项错误;专制主义是一种国家政
治体制,其核心是专制君主在全国范围内居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独揽国家一切大权,材
料内容没有体现专制主义的影响,C 项错误;殖民主义是强国用各种侵略手段使落后国家变
为它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的侵略政策,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殖民主义的影响,D 项错
误。
11. “1929 年 10 月 24 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
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美国医治感冒”的有效药方是(
)
A. 斯大林模式
B. 罗斯福新政
C. 法西斯专政
D. 新经济
政策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指的是经济大危机,经济大危机爆发后,
各国都在寻找出路,美国的罗斯福上台后,开始实施罗斯福新政,新政实施后,美国经济缓
慢恢复,B 符合题意;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实行,A 排除;美国没有走上法西斯专政,C 排
除;新经济政策是在苏联实行,D 排除。故答案为 B。
【点睛】本题需要依据题干信息判断出事件,之后依据所学知识回答。解答时,先看题干信
息,从题干信息判断出事件,之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采取的措施,也可以拿备选项与
题干信息对照,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2. 随着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是
A. 自然灾害
B. 环境恶化
C. 地区冲突
D. 人口增
长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生态环境恶化成为严重的问题:
(1)人类使用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产生了温室效应,导致全
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2)大气中的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
生命,但化学污染破坏了臭氧层,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3)污染和浪费也使有限的淡水
资源面临短缺危机;(4)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故选项 B 符合题意;
“自然灾害、地区冲突、人口增长”都不是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导致的严重的问题,故
选项 AB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B。
二、材料解析题(第 13 题 9 分,第 14 题 9 分,第 15 题 10 分,共 28 分。)
1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阅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情况表(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材料二 “世界工厂”的转移(摘编自孙林岩《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
材料三 新中国的成立点燃了中华民族科技复兴的希望,国家初步建立了由政府主导和
布局的科技体系,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64 年,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
炸成功;1967 年,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这些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取得的重要成就,在
我国科技发展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
(1)分析材料一数据,指出公元 1——1500 年间和公元 1501——1840 年间我国科技发展分
别呈现出怎样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统治者的哪些政策导致出现了公元 1501——
1840 年间的这种发展状况?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世界工厂”国家的共同特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科技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答案】(1)公元 1——1500 年间处于领先地位;公元 1501——1840 年落后于西方。闭关
锁国政策、文字狱、重农抑商等。
(2)都是以发展制造业以及注重科技研究。
(3)新中国的成立;科技体系的建立;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一中表格数据信息比较可得出,公元 1——1500 年间处于领先地位;
公元 1501——1840 年落后于西方。依据所学可知,导致后者落后于西方原因可以从闭关锁
国政策、文字狱、重农抑商等回答。
(2)依据材料二表格中英国和美国特点可归纳出共同点 是制造业为主,科技发明为主。
(3)依据材料三“新中国的成立点燃了中华民族科技复兴的希望”可得出新中国成立作用;
依据材料“国家初步建立了由政府主导和布局的科技体系,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可得出科技体系建立的作用,依据所学还可以得出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有关。
14. “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阅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我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处在列强入侵、战火频
仍、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悲惨境地,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从那时起,实现民族
复兴就成为了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这犹如黑暗中的一道霞光,给正在苦苦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中国先进分子指明了方向,中国
共产党应运而生。”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21 年 2 月 20 日)
材料二 阅读下列图片,感悟中国共产党 28 年的浴血奋战历程。
材料三 “40 年前,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大江南北涌动滚
滚春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迸发勃勃生机。从 1.8%到 15%,这是 40 年来中国经济总量占世
界份额的攀升幅度;从 97.5%到 3.1%,这是 40 年来中国农村贫困发生率的下降幅度,成功
由低收入国家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
——摘编自新华社《风雨砥砺壮丽史诗》从改革开放 40 年看中国奇迹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中国共产党
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片反映的史实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或历史意义。
(任选两幅)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40 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原因。
【答案】(1)任务:反帝反封建。标志:中共一大召开。
(2)例如:选择图 2,其反映了红军长征胜利,保存了党和军队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
转为为安;例如选择 4,士兵占领南京总统府,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
(3)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吻合等。
【解析】
【详解】(1)任务:根据材料“鸦片战争以后,我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知,反
帝反封建。标志:根据所学知识,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结合所学知识,从四幅图片中任意列举两幅图,并对其影响和历史意义进行简述即可。
例如:选择图 2,其反映了红军长征胜利,保存了党和军队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为为
安;例如选择 4,士兵占领南京总统府,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要坚持党的领导;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将马克思
主义与中国国情相吻合等方面进行分析。
15.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发展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创新思维。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没能建立起支撑公允和持久和平的国际体系,二战后
国际关系中的雅尔塔体系本质上也是基于大国划分势力范围。苏美争霸使世界陷入了长达
40 余年的冷战,尽管竞争和对抗激烈,但两大集团力量的相对均衡维系了世界大体和平。
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一系列国际治理机制日臻成熟,并且在冷战结束后继续
发挥着作用。”
材料二 我们要平等协商,开创共赢共享的未来。全球治理应该符合变化了的世界政治
经济格局,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满足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现实需要。我们应该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
——傅莹《看世界》
发展。
——习近平在博鏊亚洲论坛 2021 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视频主旨演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确立的国际体系是什么?美苏
“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分析美苏争霸没有引发新的大规模战争的原因。并指出冷战结束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