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8云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08 云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8 道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是( )。 A.杜威 B.巴甫各夫 C.华生 D.斯金纳 2.终身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保罗•朗格朗 B.罗杰祈 C.索尔蒂斯 D.布鲁纳 3.苏格拉底法又称为( )。 A.问答法 B.发现去 C.讲授法 D.雄辩术 4.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属于( )。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建构主义 D.新行为主义 5.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其中起重要作 用的是( )。
A.练习 B.学习 C.强化 D.巩固 6.( )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 A.上课 B.教学 C.工作 D.交往 7.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是一种( )测验。 A.常模参照性 B.标准参照性 C.总结性 D.发展性 8.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 )。 A.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 B. 探讨因果关系 C.严格控制自变量 D.简便易行 9.程序教学的基础是( )心理学。 A.构造主义 B.认知主义 C. 行为主义 D.实用主义 10.( )发明了“发现学习法”。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凯洛夫 、 D.布鲁纳 1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12.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 A.观察力 B.想象力 C.思维力 D.创造力 13.“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课上,某老师把学生回答的关于分 l2 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 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4.( )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 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15.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6.( )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 A.课堂教学 B.复式教学 C.开放教学 D.电化教学 17.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18.有人急躁易怒,有人活泼好动,有人安静沉稳,有人胆小扭捏,这是个体心理特征 中什么的表现?( ) A.性格 B.情绪 C.人格 D.气质 19.视听觉的反射中枢位于( )。 A.后脑 B.中脑 C.前脑
D.延脑 20.吃糖之后再吃药,就觉得药特别苦,而吃完药再吃糖,就会觉得糖特别甜。这是哪 一种感觉规律?( ) A.感觉适应 B.同时对比 C.继时对比 D.感觉转换 21.学生在听教师讲课的时候,随着教师的讲述而在头脑中浮现出故事中的情景,就属 于( )。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22.俗语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说的是一种( )。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热情 23.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具确七种基本需要。 在这些需要中,最基本的是( )。 A.安全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C.生理需要 D.认识和理解需要 24.一位同学智力年龄为 12,实际年龄为 10,这位同学属于( )。
A.智力正常儿童 B.智力超常儿童 C.弱智儿童 D.品德良好儿童 25.“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出自( )。 A.《论语》 B.《荀子》 C.《孟子》 D.《学记》 26.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 E1 的行为指向,这是 一种( )。 A.替代强化 B.直接强化 C.自我强化 D.负强化 27.先行组织策略的代表人是( )。 A.加涅 B.布鲁纳 C.奥苏贝尔 D.托尔曼 28.个体道德的核心部分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观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4 道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8 分) 29.德育 30.绝对感觉阈限 31.投射测验 32.先行组织者 三、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3 分。请将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3.教育目的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影响人的发展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5.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除社会需 要以外无其他目的,其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6.研究表明,人们总是做带有倾向性的内归因或外因,对自己的成绩常做 ______________归因,而对他人的成绩出于嫉妒,可能做__________归因。 37.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奥苏贝尔将动机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4 道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 38.科技发展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39.简述美育的任务 40.简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 41.经验的保持是变化的,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 3 道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 42.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 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传教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 上十分努力。 问题:以上是黑格尔老师的评语,请谈谈这些洋语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应该怎样给学生 写评语? 43.新学年开始了,一位充满工作热情而热爱教育工竹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 为了给学生们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在教室内周围 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 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44.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于是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 才道出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月 J 无记名的方式评 选 3 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 r“坏学生”;而 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 9 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 选出了 18 条“罪状”。当天下午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 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 到年级组长手中。 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了。随后, 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 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 回答“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这么做有什么不对,其目的 也是为了孩子好。 自从这个 9 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 逃学。 问题:请用相关的德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评判。 六、论述题(11 分) 45.试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解析]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用狗做实验,通过观察狗的唾液分泌得出经典性条件 反射。 2.A [解析]“终身教育”这一专门术语,最早是由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于 1 965 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会议上首次提出的。 3.A[解析]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 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咕论。“苏格拉底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 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 4.C[解析]皮亚杰认为,发展就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 5.C[解析]强化是联结学的理论的核心。 6.B[解析]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上课是教师教学的一种形式 7.B[解析]测验结果转化成标准分数成绩,属于标准参照性测验。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