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题目:套筒式运算放大器仿真与优化
指导老师:朱玮 联系方式:wzhu@chd.edu.cn
一、课程设计目的
复习、巩固模拟集成电路课程所学知识,运用软件 candence,在一定的工
艺模型基础上,完成一个套筒式运放器的电路结构设计、参数手工估算和电路仿
真验证,并根据仿真结果与指标间的折衷关系,对重点指标进行优化,掌握电路
分析、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加深对运放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目标和要求
1) 学习 cadence 工具的基本设计流程;
2) 了解运放器的工作原理,对运放器进行设计和优化;
3) 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 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三、设计参数和要求
1 设计参数(供参考):
工艺库
VDD
温度
功率
DC Gain
相位裕度
CMRR
PSRR
输出摆幅
电容
0.35um P-sub CMOS Process
3.3V
25
<10mW
>60dB
>45deg
>30dB
>30dB
>2.5V
1~2pF
表 1:设计参数表
2 设计要求:
1) 给出满足题目要求的电路图;
2) 根据设计目标,计算各 MOS 管的尺寸,各个结点的偏置电压和电流;
3) 利用 cadence 对电路进行仿真,仿真内容包括:DC、AC 及瞬态仿真、幅频
及相频特性曲线、直流开环增益、单位增益带宽、共模抑制比、电源抑制比、
输出电压摆幅、功耗等;
4) 对结果进行分析,并设计优化电路(共模反馈和二级放大电路)提高套筒式
共源共栅运放器的输出摆幅;
5) 若对参数进行改动,应说明改动原因。
3 设计报告要求
1) 设计指标的确定及原因;
2) 电路结构的确定及原因;
3) 电路原理论述,具体到每个 MOS 管的作用;
4) 每个晶体管沟道长度与宽度的确定依据,所用电阻电容的选取依据;
5) 设计过程;
6) 完成设计要求中的各种波形和性能指标:幅相和频相特性、带宽增益;
7) 仿真结果的总结与改进(思考与感想)。
四、设计基础
1 套筒式运放器
提高输入跨导和输入阻抗可以优化单级运算放大器的增益性能。提高输入阻
抗比提高输入跨导更具有研究价值。在电路结构中添置一个共源共栅放大器会显
著提高阻抗值,套筒式共源共栅结构应运而生。伴随着共源共栅结构的加入,P
管和 N 管的输出阻抗增大,以共源共栅差动的形式,使电路获得理想的增益,较
高的速度、低功率损耗、低噪声效应。但相应地,电路的输出摆幅得到约束。
1)参考电路
如图 1 所示的双端输出套筒式共源共栅运放器电路。晶体管 1 和 3 以及管 2
和 4 组成共源共栅放大器,而晶体管 5、6、7、8 组成共源共栅电流源负载。为
了简化设计过程,设计中所需的偏置电流可以直接由电源提供。
图 1 套筒式共源共栅运算放大器双端输出参考电路
图 2 筒式共源共栅运算放大器单端输出参考电路
单端输出需要一个从输出端到地的电容实现弥勒补偿,以增加电路结构的稳
定性。
2)运放的小信号操作
图 3 运放的小信号操作
以图 1 双端输出套筒式共源共栅运放为例,其开环输出阻抗为
因此,运放的开环直流增益表达如下
3 参数计算
注意所有的 PMOS 衬底接电源,NMOS 衬底接地,并且所有的 MOS 管需要工作
在饱和区。需要偏置电流可直接用电压源代替。
1)进行合理的电流和过驱动电压分配
2)宽长比的确定
通过电流与过驱动电压的关系式确定宽长比:
根据每个管子的阈值电压,以及工作在饱和区的条件确定 MOS 管的具体宽长比。
五 软件模拟
1 模型参数查看:
在 Windows 系统的 PC 机上启动 linux 虚拟机。点击鼠标右键,打开虚拟
机命令窗口(如图 4 所示),输入图中指令,打开本次设计所需的模型。在
打开的模型文件(.scs)中,输入/mn 即可看到本次所使用的 noms 的相关
参数(如图 5 所示)。
图 4
图 5
2 建立工作环境:
1)建库:
打开桌面 icfb 图标,在 CIW 窗口依次点击 File、New、Library(如图 6
所示)。在所弹出的窗口中输入此次设计的名字 Telescopic,在右边选择第
一个然后点击 OK,在弹出窗口添加工艺库文件 xxx.tf(如图 7 所示)。
图 6
图 7
2)建立原理图编译窗口:
在 CIW 窗口中,依次点击 File、New、Cellview,进行如图 8 所示设置。
图 8
3)原理图设计:
在原理图编辑窗口中,点击键盘上字母 I,出现如图 9 所示窗口,选择
analoglib,选择 nmos4 等所需的器件。
点击键盘上的字母 P,添加所需的输入、输出端口,最后连接每一个器
件,再在所需的地方给线命名,完成原理图的设计(如图 10 所示)。
图 9
图 10
4)参数设定:
I)过驱动电压分配:
按照工程上的常规设计,将输入管的过驱动电压 Von 设为 0.2V,负载管
的过驱动电压设为 0.2 到 0.5V,尾电流管设为 0.3 到 0.5V。此次设计中,
M0 过驱动电压为 0.3V,M1 到 M4 过驱动电压 0.2V,M5 到 M8 过驱动电压为
0.3V 。
II)M0 管偏置电压:
将所有 mose 设置为两个管子并联。把 M0 管的漏极电压潜位到 0.3V,然
后打开仿真环境编译窗口(如图 11 所示)。
图 11
依次点击 Setup、Model Library,选择仿真模型,Section 设置为 tt(如
图 12 所示)。
图 12
打开扫描选项,选择瞬态扫描。打印出 M0 的仿真参数,如图 13 所示,
可见其 Vth=747.1mV。所以其偏置电压设为 1.075V。
5)宽长比的设定:
图 13
对 M0 进行 DC 扫描,选择对 M0 模型参数 W 扫描,扫描范围为 1uM 到
20uM。选择扫描输出结果为 M0 的漏极电流,扫描结果如图 14 所示。选
择漏极电流为 20uA,其所对应的宽为 9.3965uM。
图 14
取 M1、M3、M7 管子的漏极电流为 M0 管子的一半,对其余除 M5、M6 之外的 mose
以相同于 M0 的方式进行偏置电压和宽长比设定。
五、考核与评价
该门设计实验课程的考核将采取现场验收和设计报告相结合的方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