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3年广东中山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料共3页,全文预览结束
2003 年广东中山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真题及答案 一、简释题(每题 8 分,共 24 分) 1.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 2.最优决策与满意决策。 3.行政道德与行政立法。 二、简答题(每题 15 分,共 45 分) 1.简述西方行政组织理论的演变。 2.简述行政监督的意义及我国现行的行政监督制度。 3.简述政府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三、论述题(每题 30 分,共 60 分) 1.试论加入 WTO 后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2.试论当代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及其指导理论。 四、案例分析题(21 分) 为改变林业生产中长期形成的林木品种单一,林业生产率低的局面,B 县人民政府专 门发文,要求全县人民大搞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为贯彻县政府的指示,该县林业局立即 召开局长办公会议,专门讨论建设丰产林基地的问题,与会的三位局长经过简单讨论,一 致决定在该县某区沿江村建设一块面积达 200 亩的“泡桐”速生林基地。 沿江村有一片 200 亩的荒滩,这片滩地由于地势低,地下水位高,土壤的碱性重,根 本不适合泡桐树的生长,针对这种情况,在局长办公会议的决策形成后,林业局的林业助 理工程师曾专门向局长进谏,要求局长取消这个决定。 可是局长却无视劝告,一意孤行,坚持实施原决策。于是,林业局便利用省里下拨的 林业扶助款,一方面从邻省购树苗,另方面从沿江村召集劳动力,从而正式开始了基地建 设。经过一个月的奋战,作为“样板林”的泡桐速生林基地建成。 然而,至第二年春天,该基地的泡桐树苗却发芽慢、长势弱。一到夏天,由于基地的 地下水位迅速增高,树苗开始大面积枯黄,至年底,树苗已死亡了 40%,而到第二年年底, 该基地的树苗已全部死亡。
案例分析:某县林业局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为什么导致失败?应如何防范类似情况的 发生? 参考答案: 一、简释题(每题 8 分,共 24 分) 1.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 答:(1)所谓职位分类是指公务员担任的职务和责任。把公务员的职位按照工作性质、 业务内容、简繁难易、责任轻重以及所需资格条件等,区分为若干规范化的种类,作为公 务 员管理的依据。公务员的品位分类是把公务员分成不同的品位等级,公务员既有代表 其地位高低、资格深浅、报酬多寡的官阶,又有代表其权力大小、职责轻重、任务难易的 职位。 (2)职位分类制度与品位分类制度相比,二者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和各自的优劣,概 而言之: ①职位分类是以“事”为中心,以公务员所在职位的:工作、责任为分类的依据,以 工作的多少来定待遇,是按事设职,按职择人;品位分类是以“人”为中心,以公务员个 人的资格条件为分类的主要依据,以品位的高低来定待遇。 ②职位分类制中,公务员本人的等级就是所在职位的等级,职位变动,等级也就变动, 等级是随职位而定,而不是随人走;品位分类制中,等级与职位是分开的,同样职位 的公务员可能品位等级不同,而同样品位等级的公务员也可能职位不同,当职位变动时, 品位却可以不变。 ③职位分类制中工资差别与职位工作的难度、责任大小和资格深浅成正比,是同工同 酬;品位分类制中则以品位等级定工资,存在同工不同酬、同酬不同工的现象。 ④职位分类制重视专家作用,利于专才成长,实行专才专用原则,非经考试合格,一 般不得晋升,而且每一次晋升,几乎都得经过相应的考试,不能“一步登天”式地跨级晋 升;晶位分类制主要不以考试来确定是否晋升,比较注重公务员的资历,由下级升到上一 级比较容易,而且可以有较大的晋升幅度。 ⑤职位分类制中,公务员分类较复杂,职类、职系、职级、职等划分较多,办理职位 分类的程序比较复杂,技术性要求较高;品位分类制中,公务员只做大体上的分类,分类 较少,较为简单,不需很高的技术性。 ⑥职位分类制下,任何公务职位都经调查、评价和划分等级,都有规范性的职位说明, 公务员的升迁调转范围和程序都有严格的规定,易于对公务员进行科学管理,但是管理方
面缺乏灵活性,公务员流动与调转的限制条件较严格,流动与调转的范围也较小;品位分 类制下,公务员的管理具有伸缩性,人事管理机构拥有灵活和富有弹性的管理权限,但在 品位分类制下,对公务员的管理带有更多的经验色彩和主观性。 2.最优决策与满意决策 答:(1)最优决策也被称为科学决策。其思想渊源可追溯至古典经济学。因为在古典 经济学理论中已提出经济行为的最大化原则,即追求最大利润,在决策中选择最优方案。 在这一理性原则的指导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将现代化科学技术应用于决策领 域的同时,在理论上提出了最优决策模式。这种决策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决策时要求 遵循严格的程序;决策时要求运用科学方法;把决策过程看成一个理性分析的过程;认为 能够制定和选择出最佳决策方案。 (2)满意决策又称为有限理性决策。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决策学家赫伯特·A.西 蒙。西蒙认为,理性决策模式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式,它与决策的实际状况是不一致的, 并不具有实用价值。因此,他试图修正理性决策模式,提出了著名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即满意决策模式,使决策的理论与决策的实际状况相一致。满意决策模式的主要观点可概 述如下:首先,认为理性分析有其必要性,但也有其局限性;其次,用满意准则代替最优 准则。西蒙提出用“满意准则”代替“最优准则”,强调决策模式理论的实用性,从而使决 策理论与决策实践相一致,有其积极意义。但把“令人满意”作为决策的行为准则,带有 一定的主观色彩,因而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