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山东青岛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考研真题
一 是非判断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 铸铁试件拉伸曲线的四个阶段依次是弹性、屈服、强化和局部变形阶段。
2. 材料力学的变形固体力学模型仅指各向同性材料。
3. 动载荷问题需要的安全因数要大于静载荷问题。
4. 塑性材料制成的构件,在静载荷作用下,可以不考虑应力集中的影响。
5. 拉压胡克定律要求材料在受载后,正应力不超过弹性极限。
6. 变截面梁各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都相等,且都等于许用应力,就是等强度梁。
7. 应力圆上的每个点的坐标,对应单元体上相应斜截面上的应力,且转向一致。
8. 脆性材料在三向等压的情况下,会发生塑性变形,因而宜采用第三或第四强度理论。
9. 两端铰支的长压杆一定为细长压杆,且约束系数 1 。
10. 不论简支梁,还是悬臂梁,其弯曲应变能均可以写为
V
l
M x dx
(
2
)
EI
的形式。
二 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20 分)
1. 计算外力偶矩可以通过功率和转速来进行,例如,已知功率单位 P 为马力,转速 n 单位
为 r / min ,则外力偶矩 M
2.
是表征构件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kN.m 。
3.
原理认为,静力等效前提下,外力作用方式的不同,只在作用力区域有较明
显差别,离开作用区域较远后,影响可以忽略。
4. 实心圆轴,直径变为原来 3 倍后,抗弯截面系数为原来的
5. 图 1 所示的梁上, B 端的约束反力大小为
6. 图 2 三角架中,若将力 F 由 B 移至 D ,则杆件 AB 为
kN 。
倍。
变形。
D
B
F
A
B
0.5m
1kN
1m
第二题图 1
A
C
第二题图 2
7. 对称结构上受对称载荷作用时,在对称截面上,
内力等于零。
8. 弯曲正应力公式
M y
I
z
中的 y 表示欲求应力的点到
的距离。
9. 可以采用公式
,在测得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后,给出剪切弹性模量。
10. 已知弯扭组合变形的圆轴,抗弯截面系数是 ZW ,扭矩和弯矩分别为T 和 M ,则按照
第四强度理论,其强度条件可以写为
]
[
。
三 作图题 (每图 5 分,需 4 图,共 20 分)
根据载荷和约束情况,做出下列构件的内力图
1.
第三题图 1
第三题图 2
33N
23N
A
B
C
23N m
23N m
C
B
A
q
2
kN m
/
q
1
kN m
/
2.
3.
A
B
第三题图 3
2m
2m
四 计算题 (共 90 分)
1. 地面上某立柱,下端固定,上半段承受 1
q
kN m
/
的均布载荷,原设计横截面为箱型(正
方),壁厚为 2mm 。由于生产商偷工减料,实际选材时,外轮廓尺寸未变,但壁厚仅为1mm 。
试:(1)给出原设计中的最大正应力位置及数值;(2)实际的最大正应力数值。(20 分)
2m
2m
q
1
kN m
/
z
2mm
第四题图 1
80mm
2. 桁架结构设计图如图所示,在G 端悬挂重物10kN 。所有斜杆均为 45 方位,水平杆和
竖直杆均为相等长度 2
m ,杆件材料采用角钢,许用应力 [
l
]=160
aMP
,弹性模量
E
200
GPa
, 现 有 三 种 型 号 的 等 边 角 钢 可 供 选 择 , 其 横 截 面 面 积 分 别 为 : 2 号
A
2
1.132
cm
2
,7 号
A
7
10.667
cm
2
,10 号
A
10
29.627
cm
2
,假设空间不存在干涉。
则(1)给出 EC 杆所受内力;(2)给出哪种角钢型号更合理。(3)计算选用 10 号角钢时,
EC 杆件的变形量。(20 分)
A
D
B
E
C
F
45
第四题图 2
G
10kN
3. 从某零件的关键部位截取一个平面应力状态单元体如图所示。(单位: MPa )
试求:(1)主应力大小、主平面方位角;(2)切应力极值。(3)图示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切
应力;(4)若许用应力[
]=160
aMP
,试用第三强度理论进行强度校核。(20 分)
30
n
第四题图 3
50
10
30
4. 加工轴类零件时,一端用三爪卡盘固定,另一端用尾顶针,可以简化为一端固定,另一
端铰支的压杆。已知轴长
100
cm
,直径
d
4
cm
,弹性模量
E 200
GPa
,比例极限
l
235
p
200
MPa
,
s
MPa
,试(1)判断杆件类型;(2)求杆件临界压力。(若用到
经验公式,则用
cr
300
0.1
)(3)若规定稳定安全因数为
stn ,而当前工作压
6 8
力为
F
20
kN
,那么压杆稳定性如何。(20 分)
A
B
F
第四题图 4
5. 使用冲床在钢板上冲孔,若钢板的厚度为 5
mm
t
,剪切极限为
u
300
MPa
,则冲出
如图所示的正八边形形状,(1)在当前的钢板厚度下,需要多大的冲力;(2)当钢板厚度减
小一半时,需要多少冲力。(10 分)
5cm
第四题图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