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0年河北普通高中会考语文考试真题.doc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资料共1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0 年河北普通高中会考语文考试真题 一、现代文阅读(2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 题。 城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聚落形态,是历史文化的特殊产物。作为一种宏观的地理现象,又是 一种大规模的永久性的防御设施。它所代表的文化现象,被称做“城邑文化”或“防御文 化”。据已公布的考古资料,在我国迄今发现的 40 余处史前城址中,郑州西山仰韶城址的 年代较早,它堪称“中原第一城”。 西山城址是我国现已发现的最早的“雏形城市”。早先,在论及中国文明起源时,人们往 往把目光投向辽西地区红山文化的女神庙或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高台土冢”,而今中原 地区黄河之滨仰韶文化城址的面世, 西山古城是一座上承“周边集团”的规划布局,又具有自身特点的圆形城,堪称为我国圆 形城的滥觞。 城是一种“防御文化”设施,防御文化的具体表现是:藉各种寨堡、沟洫、障壁、栅栏之 助来防卫居住区。仰韶时代晚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财富积累日益增多,中原 地区氏族和部落间以掠夺财富为目的的战争日趋激烈,为了防御外来的入侵,以城垣环围 的新防御设施应运而生。西山城堡便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出现的。 1.下列对“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城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聚落形态,是历史文化的特殊产物。 B.城作为一种宏观的地理现象,又是一种大规模的永久性的防御设施 C.它所代表的文化现象,被称作“城邑文化”或“防御文化” D.郑州西山仰韶城址的年代比较早,他堪称“中原第一城” 2.根据原文信息,下列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论及中国文明起源,过去人们把目光投向辽西地区红山文化的女神庙,或者长江下游的 良渚文化的“高台土家“都是错误的 B.西山古城属于从仰韶文化早中期的环壕聚落到龙山时代方形城制的过渡形态,它不具备 “周边集团“的规划布局特点 C.仰韶时代晚期,为了防御外来入侵者掠夺财富,人们以城垣环绕城邑,西山承包就是在 这样的背景产生的
D.西山城址是我国现已发现的最早的“雏形城市“,他作为文化现象,不能体现城邑文化” 或“防御文化”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3-6 题。 幽径悲剧 季羡林 这一条路在燕园中是极为幽静的地方。 这是一条神奇的幽径,而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 是一株古藤萝。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 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因此,从下面看,除了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外, 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萝。每到春天,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 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的绿叶中,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 直到此时,我才清晰地意识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顾而乐之了。 经过了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不但人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六院前的和红二三楼之间的 那两棵著名的古藤,被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掉。茫茫燕园中,只剩下了幽径的 这一棵藤萝了。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 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 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 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 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看, 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 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它们仿佛成了失 掉了母亲的孤儿。 从此以后,我最爱的这一条幽径,我真有点怕走了。我不敢再看那一段悬在空中的古藤枯 干,它真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非走不行的时候,我就紧闭双眼,疾趋而过。但 是,眼睛虽闭,但耳朵是关不住的。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细如蚊蝇,却依稀可 辨。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 处。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每天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 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它的灵魂死守在这里。每天月白 风清之夜,它会走出来显圣的。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是 对它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约束,寸步难行,只能无言相对。在茫茫人世中,人 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 哭泣…… 古藤的哭泣声恐怕只有我一个能听到。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偏偏出了我这样一个 人,偏偏让我住在这个地方,偏偏让我天天走这一条幽径,偏偏又发生了这样一个小小的
悲剧;所有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压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这一个 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 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作于 1992 年春,有删节 ) 3.对“这一棵古藤”的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他自然,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 曲而上。 B.他美好,每到春天在一团团的绿叶中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花丛中一点红 的意味,他的幽香募得闯入鼻宫,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 C.它古老,他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阅尽人间沧桑,也见证了十年浩劫,也见证了新 时代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追逐。 D.它执着,同他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从无害人之意;每年春天都以自己的花朵为 人间增添美丽,被人无端杀害也只能偷偷地哭泣。 4.作者说“人间还不全是荆棘丛”,又说“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选出作者这样说 的两个原因(4 分) A.十年浩劫那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年代已经过去,人们不再遭受任意践踏,人生不再像 披荆斩棘般艰难,所以作者说“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B.十年浩劫对真善美的残害已成为历史,世上还余留有真善美,尚可安慰历经浩劫的人的 心灵,所以作者说“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C.在新的时代,劫后余生的真善美又遭遇“愚氓“的残害,令人大失所望、深感悲凉,这 更是时代的悲剧,所以作者又说“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 D.在新的时代,劫后余生的人们还要面对各种困难社会上还有很多丑恶的行为,人声仍需 要披荆斩棘,所以作者又说“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 5.对文中“愚氓”的特点以及他们砍伐这棵古藤的原因探究不合理的几项是(5 分) A.愚氓是当代社会的名利之徒,他们只看重名利,对真善美愚昧无知。 B.在一个黑白颠倒、善恶混淆的年代,不但任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 C.在一个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年代,愚氓砍伐古藤,无非是认为古藤于名利有关 D.古藤的灵魂死守在这里,每到月白风清之夜,他会走出来显圣的。
E.愚氓认为古藤已经生长了二三百年,长在幽径上,如吊死鬼一般让人害怕。 6.本文写“一棵古藤”毁于“愚氓”,标题却是幽径悲剧。联系题目,对文章主题的探究 合理的几项是(5 分) A.本文记叙的虽然是一棵古藤罗的悲剧,然而作者把这棵古藤的悲剧视为整个幽径的悲剧, 以及整个燕园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 B.文章通过“一颗古藤”被“愚氓”砍伐的悲剧,表达了对新时代随意破坏环境的陋行的 痛恨与无奈。 C.文章通过“我”对“一棵古藤”被“愚氓”砍伐的伤心与无奈,表现了自己多愁善感的 性格,也体现了作者用于肩负社会责任的生活态度。 D.文章批评了自私、冷漠、无情,只看重个人名利的世态人情,希望人们对自然,对生命 多一点宽容、理解、尊重与欣赏。 E.古藤毁灭与新时代的“愚氓”之手,说明对真善美的残害依然存在,表现了作者对于美 的痛恨,对提高国民思想文化和审美素质的思考。 二、古诗文阅读(16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1 题。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县 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赈济)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 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先遣吴班将数千人于平 地立营,欲以挑战。诸将皆欲击之,逊曰:"此必有谲,且观之。"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 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诸将并曰:"攻备当 在初,今乃令人五六百里,相衔持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以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 "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己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 计不复生,掎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 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 冯习及胡王沙靡柯等首,破其四十余营。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备 因夜遁,驿人自担烧铙铠断后,仅得入白帝城。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 漂流,塞江而下。备大惭恚,曰:"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 7.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始仕幕府 冲犯 C.计不复生 令 仕:任职、做官 B.未可干也 干:冒犯, 生:活着、生存 D.乃敕各持一把茅 敕:嘱咐、命
8.下列句子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 分) A.出为海昌屯田都尉 B.逊开仓谷以振贫民 C.备知其计不可 D.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都直接表现陆逊军事指挥才能的一组是(2 分) ①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 ②此必有谲,且观之 ③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④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 ⑤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 ⑥驿人自担烧铙铠断后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0.对“所以不停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敌也”翻译正确的是(2 分) A.因此不听从你们进攻吴班的建议,是揣测他定有诡诈的缘故。 B.之所以不听从你们进攻吴班的建议,是他一定揣有诡诈的缘故。 C.因此不听从你们进攻吴班的建议,是揣测他们一定有诡诈的缘故。 D.不听从你们进攻吴班建议的原因是揣测他定有诡诈的缘故。 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陈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陆逊开始任职幕府,后来又担任过东西曹令史、屯田都尉,大都督等职务。 B.陆逊在任海昌屯田都尉并兼理县事的时候,爱护百姓,重视农桑、显示了才能。 C.陆逊在作战中,申明军令、赏罚严明、加强纪律,统一步调,克敌制胜。 D.刚担任大都督的陆逊,统帅吴军把“天下枭雄”刘备打得全军覆没。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 12-13 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2.选出这首诗的文具解说不恰当的一项(2 分) 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二句写了梦境,描写了此人在刀光剑影中抗金杀敌的 形象,表现了作者念念不忘报国的思想感情。 B.“沙场秋点兵”预示着激战即将开始,仅仅五个字就把军队威武雄壮的阵容描绘出来, 显示了战士们无坚不摧的决心。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二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的喜悦、道出了 此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留名青史的理想。 D.末句“可怜白发生”,抒发了词人在南宋统治集团的压抑下,收复祖国河山的壮志无从 实现的悲愤。 13.对这首词赏析恰当的两项是(4 分) A.“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佳对天成,极为工整,形象的写出了战前所做的 准备,表达了将士胸有成竹战无不胜的信心。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抗金时惊险激烈 的战斗场面,十分振奋人心。 C.尾句是写现实生活,前面的句子都是回忆自己年轻是的战斗生活,前后形成强烈对比解 释了现实与理想的巨大矛盾。 D.这首词前九句雄姿英发,堪称壮语,而末句却是感情大转折,使全首词变得低沉凄凉, 一变而为婉约派的风格。 三、知识积累与运用(21 分 ) 1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 分) A、渲泄 毕竟 箴言警句 前倨后恭 B、震慑 趁火打劫 食不果腹 C、抱负 苟同 天涯海角 万劫不覆 D、引申 曝光 关怀倍至 嬉笑怒骂
1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自从蔡襄的《荔枝谱》成书之后(1059),福建荔枝也为人所重视。广西和云南也产荔 枝,却很少有人说起。 B、心里想道:与这样同样的花自然开放的时候,我会这样仔细凝视它吗?只摘了一朵花插 入花瓶,我才凝神注视它。 C、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 成金。 D“考试与评价(月刊)是天仁报业集团旗下的老牌杂志,是中国期刊岗镇的《双效期刊》。 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 分) 1 如果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那么写出的文章往往语言干瘪,内容…………….。 2 我国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其中大熊猫、金丝猴、野牦牛是我国的…………..动物。 3 一觉秒射太可惜了:球撞在球门的横柱上,…………进去。 A 空泛 珍奇 差点儿没 B 空泛 珍稀 差点儿 C 空乏 珍稀 差点儿没 D 空乏 珍奇 差点儿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张经理以买椟还珠的气魄,大胆地与外商签订了联合开发新矿区的协议。 B 他先是反复思考,认真研究材料,然后执笔成文,又不厌其详的推敲修改。 C 李局长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多次修改了自己的方案,真是从善如流。 D 为了让分别多年的老同学不期而遇,我们精心组织了这次的联谊会。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 专家指出,针对“陕西地震谣言“时间,国家必须加快相关立法和打击力度,以有效遏制 网络散播留言这一现象。 B“屈原投江”“牛郎织女”“登高赏菊”等优美传说对现在的青年越来越陌生,看来我们 要加强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宣传。
C 各地有关部门认真贯彻中央部署,在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支持下,查处并破获了一批利用 互联网进行诈骗的案件。 D 博鳌青年论坛,旨在促进全球青年,特别是港澳台青年了解中国在抵御金融危机过程中发 挥的建设性作用。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我曾多次来过西安,我也曾多次感觉到过,而且说出来过:西安市一块宝地。在这里,中 国古代文化仿佛阳光空气一般,弥漫城中。唐代著名诗人的那些名篇名句,很多都与西安 有牵连。谁看到灞桥、渭水等等的名字不会立即神往盛唐呢?谁走过丈八沟·乐游原这样 的地方不会立即想到杜甫、李商隐的名篇呢?………………………。 A 这里到处都是梦,神奇的梦;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这里是一个诗和梦的世界。 B 这里是一个梦和诗的世界:这里到处是梦,神奇的梦;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 C 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这里到处是梦,神奇的梦;这里是一个诗和梦的世界。 D 这里是一个诗和梦的世界: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这里到处是梦,神奇的梦。 20、下面是一则请柬,有多处毛病,划线处必须修改的两处是(4 分) 请柬 **先生: 本公司定于 2010 年 2 月 10 日(A)在市政府第一招待所宴会厅(B)召开祝贺(C) 我公司 2009 年产值超十亿元大会。敬请光临(D)。 此致 敬 礼! **市**有限公司 2010 年 2 月 5 日 2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对比喻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