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0 分)
D.②④
D.张择端
B.推行郡县制
D.推行行省制
C.①④
D.②④
B.①③
C.②③
②《论语》
B.②③
②玄奘
③鉴真
④郑和[
C.实行科举制
③《毛诗笺》
④《齐民要术》
B.赵州桥的设计和建造者李春
D.“画圣”阎立本与写意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的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为加 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
是
A.实行分封制
2.潍坊是我们可爱的家乡,历史悠久、人杰 地灵。有为官清廉的刘墉,有学富五车的经学
大师郑玄……。郑玄在传播、整理经学方面,著述颇丰,经过长时间流传,至今存世不多。
下列作品中,属于他的是
①《三礼注》
A.①③
3.中外交往源远流长。下列人物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中生活在唐朝的是
①张骞
A.①②
4.在学习完中国古代文化史的相关内容后,某历史兴趣小组设置了以下课外拓展主题。其
中不正确的是
A.都江堰的修筑者李冰
C.孔子与“仁”的思想
5.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名画《清明上河图》因反映北宋
城市生活 而被制成多媒体长卷,凝固的历史“动”了起来,成为世 博会中国馆的镇馆之宝。
这幅 名画(《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我们潍坊人,他是
A.赵明诚
6.2010 年 5 月 17—19 日,中 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充分体现了党
和国家对新疆地区的重视。清朝时,认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
师”,毅然率军从沙俄手中收复新疆的将领是
A.左宗棠
7.《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
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A.割辽东半岛、 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增辟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8.2011 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参加过中共“一大”、被董必武称为“不老松”的
潍坊人是
A.王尽美
9.《2004—2010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培育形成 12 个重点“红色旅游区。”
其中为井冈山设计的宣传推介语是:“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认为井冈山“历
史红”的主要依据是
A.红军三大主力在此会师
C.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10.观察下面的史料,反映的信
息是
A.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第一
次重大胜利
B.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C.林则徐
D.谭嗣同
C.王翔千
D.陈介祺
B.郑板桥
C.贾思勰
B.李鸿章
B.马保三
B.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
C.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D.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
11.中西两种文明的交流碰撞,有力地促进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下列
人物与其成就的连线,不正确的是
A.聂耳——写成《黄河大合唱》
C.魏源——编成《海国图志》
12.“铁人 ”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先进人物,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
贡 献,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①艰苦创业 ②国际主义、人道主义 ③同仇敌忾抗击侵略 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A.①②
13.照片,能记载历史的瞬间;照片,能记录成长的 足迹……下面两幅照片,成功记录了
共和国成长史上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是
B.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
D.詹天佑——设计并修筑京张铁路
B.①④
D.③④
C.②③
B.青少年深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
乔冠华(左)在联合国大会上开怀大笑
D.青少年的体质有所下降[来源:学科网
B.中国和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
A.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4.王伟的爷爷说:“爷爷象你这么大的时候(15 岁)一顿能吃 5 碗饭,你却连 2 碗都吃不
了。”王伟辩解道:“你们那时吃饭只求‘吃饱’,我们现在吃饭不但要求‘吃饱’,而且还
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这段对话说明改革开放以来
A.国家粮食产量有所下降
C.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ZXXK][来源:学_科_网 Z_X_X_K]
15.小强同学深受《行知天下》一书的影响,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到某国际蔬菜博览会参
观,看到了长 1.45 米、重 17.5 千克的“墨龙吊瓜”,外观奇特、长 2 米的盆栽蛇瓜。他去
的地方是
A.高密
16.飞天,自古以来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大厅 里悬挂着一只
中国风筝,它边上写着:“人类最早 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最早发明和放飞风筝、
被称为“鸢都”的是
A.青岛
17.雅典是一个奴隶制共和国。伯利克里当政期间,决定同另一个城邦建立同盟关系。作
出这一重大决策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大陆会议
18.2011 年发生的日本大地震导致核泄漏、核污染,再次引起人们对原子能利用的持续关
注,如何利用科技成果造福人类成为热议的话题。历史上为原子能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打开原子时代天门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达尔文
C.人民代表大会
D.人民委员会
C.爱因斯坦
B.寿光
C.诸城
D.青州
B.公民大会
B.烟台
C.威海
D.潍坊
D.邓稼先
19.图表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工具。下面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统计
表》
时间(年)
1952—1960
1961—1970
日本
8.2
11.2
美国
2.8
4.1
英国
2.7
2.8
联邦德国
法国
7.5
4.8
4.8
5.8
B.受到通货膨胀的困扰
D.经济进入全球化
据此可以说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A.经济持续发展
C.进入新经济时代
20.“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
生产力。”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不包括
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6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第 21 小题 16 分 ,第 22 小题 16 分,第 23 小题 14 分,
第 24 小题 14 分,共 60 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 分)
材料一 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
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
——摘自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面对上述 变化,商鞅在变法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4 分)
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材料二 (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
还采集植物和贝类为食;放火 烧荒,耕种水田;……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材料三 (据史书记载,南朝时)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
(丰收),则数郡 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供天 下人享用)。
(2)材料二、三中描述的江南有很大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4
分)
[
材料四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
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 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 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法)谢和耐:《南 宋社会生活史》
(3)举三例说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6 分)
(4)通过阅读上面材料,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归纳出能够促进国家(或地区)经济
发展的一个因素。(2 分)
22.历史证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
国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这次探究活动,完成下列任务。(16 分)
材料一 1950—1954 年中国农村不同 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来源:Zxxk.Com]
1950 年(%)
1954 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富农、地主 14 .5
45.2
54.8
92.1
7.9
91.4
8.6
(1)观察上表,我国土地所 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2 分)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
什么?(2 分)
材料二
农 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2)上述图片反映的是 同一重大历史事件,请你写出这一事件的名称。(2 分)
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
材料三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
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
什么?(4 分)此后,农村开始的“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什么?(2 分)
材料四 澳门回归十多年来,GDP 以年均近 l5%的增幅快速增长,人均 GDP 已达 3.9 万美
元,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
(4)“事实胜于雄辩”。材料四证明了哪一伟大构想的正确性?(2 分)
(5)综观上述材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认识?(2 分)[
23.相隔数百年,欧洲、中国都经历了一场思想文化运动,都爆发了一次有重要影响的革
命,通过一些法律的制定,巩固了革命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 分)
材料一 在 14—16 世纪的西欧,人们认为:“人类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文学巨匠莎士比
亚说:“人具有高贵的理性,人具有伟大的力量,人的行为像天使,人的智慧像天使。”
(1)材料一显示 14 一 l6 世纪的西欧广为流传的一种思潮是什么?(2 分)
材料二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启示青年,必须树立变革现实的思想,要有探索勇气和
创新的胆识。“应战胜恶社会,而不被恶社会所征服”。
(2)陈独秀为“战胜恶社 会”,希望青年们高举的两面大旗是什么?(2 分)这两场“思
想文化运动”有什么共同作用?(2 分)
材料三 为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许多国家爆发了革命,为巩固革命成果制定了法律性
文件。下面是某法律条文的摘要和某次革命时的情景。
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图一
(3)图一中的条文出自哪一法律性文件?(2 分)图二中的情景出现在哪次革命中?(2
分)制定图一文件的革命与图二所示的这次革命,从影响上看有哪些相似点?(4 分)
图二
24.美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国家,从 1776 年建国至今只有 200 多年的历史,然而已成为世
界上最 发达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 分)[来源:学*科*网]
材料一 18 世纪时,美国走向独立,领土大块大块地扩充,资本主义经济大步地发展;……
19 世纪后半期,美国迅速开始了它的现代化进程,欧洲二、三百年完成的事,它在不到百
年内便完成了。——摘编自钱忠文:《读美利坚》
(1)美国在 18、19 世纪发生了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 分)哪一
次工业革命促使 19 世纪后半期的“美国迅速开始了它的现代化进程”?(2 分)
材料二 在 1932 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总统。面对“大萧条”现
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地、坚持不懈地试验,如 果试验失败,就再试
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选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历
史必修第三册》
(2)罗斯福“进行试验”的目的是什么?(2 分)为此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2
分)
材料三 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 仑或其他任
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l945 年 4 月 16 日美国总统杜鲁门的谈话
(3)当美国自己认为“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时,它拥有了怎样的经济地位? (2 分)
(4)阅读上述材料,请你用最简练的语言,给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一条合理化建议。(2 分)
5.D
9.B
10.C
12.B
l3.C
2.A
3.C
4.D
l4 .C
l8.C
19.A
20. D
7.D
l6.D
8.A
l7.B
6.A
l5.B
2011 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A)
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B
11.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 。第 21 小题 l6 分,第 22 小题 l6 分,第 23 小题 l4 分,
第 24 小题 l4 分。共 60 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表述,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得分不能超过该题的赋分。
21.(16 分)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4 分)
(2)北方人口南迁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相对和平稳定的社
会环境。(三项任选答二项,每项 2 分,共 4 分)
(3)商业繁荣(或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出现早市、夜市;
沿街设立店铺;旅店业兴旺;使用纸币;出现娱乐场所瓦子;有春节(或元宵节、端午节、
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等。(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列出符合题意的三条即可,每条 2 分,
共 6 分)
(4)根据实际制定恰当政策(或引进人才;引进先进技术;维持地区和平稳定等。本题为
开放性 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2 分)
22.(16 分)
(1)由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2 分)土地改革完成。(2 分)
(2)三大改造。(2 分)
(3)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4 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
分)
(4)一国两制。(2 分)
(5)改革创新才能使国家富强。(或社会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
力的发展等。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2 分)
23.(14 分)
(1)人文主义(2 分)。(2) 民主、 科学。(2 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或反封建;或宣传
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2 分)
(3)图一:《权利法案》;(2 分)图二:辛亥革命。(2 分)影响:都推翻了本国封建帝制
(君主专制);都推动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4 分)
24.(14 分)(1)第一次: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经济的发展;(2 分)第二次:奴隶
制的存废问题(或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2 分)第二次工业革命。(1 分)
(2)目的:消除经济危机。(2 分)中心措施:国家对工业的调整。(2 分)
(3)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2 分)
(4)勇于改革,大胆创新(或面对困难,充满信心;抓住机遇,发展经济等。本题为开放
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