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8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资料共1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08 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给定资料 资料一 牛肉面俗称“牛肉拉面”,是兰州餐饮业的一张名片。黄河岸边的古城兰州,牛肉面馆 遍布每个街巷。 2007 年 6 月 16 日,兰州市西固区市民首先发现,他们钟爱的“牛大碗”竟一夜之间上 涨 0.5 元,小碗牛肉面由原来 2.3 元上涨到 2.8 元,大碗由原来 2.5 元上涨到 3 元。有市 民惊呼:吃不起牛肉面了! 6 月 26 日,兰州市物价局联合兰州市工商局、质监局、卫生局和兰州牛肉拉面行业协 会出台《关于规范兰州市牛肉面行业价格行为的通知》,决定对兰州市 780 余家牛肉面馆按 特级、一级、二级、普通级四个级别进行分等定级,实行优质定价,并限制每个级别的最高 价。其中规定普通级牛肉面馆大碗牛肉面不得超过 2.5 元,小碗不得超过 2.3 元;通知还说, 凡不按规定报批登记的牛肉面馆,一律执行普通级的规定价格,违者按《价格违法行为行政 处罚规定》进行处罚。 限价令一出,舆论哗然。“限价违背市场经济规律”、“限回了计划经济时代”等言论 把兰州市物价局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兰州市场物价局局长徐希望 7 月 9 日接受记者 专访时坦言,自己好比是在“走钢丝”:管吧,频频遭受非议;不管吧,职责所在,良心难 安,还容易被市政府纳入“不作为”的对象。他介绍说,牛肉面涨价后,群众意见非常强烈, 一天 80 多个投诉电话,还有转办的市长专线,不断有群众信访。一位老者甚至把电话打到 了他们办公室,质问他:“牛肉面反反复复涨价,你们还管不管?”另外,甘肃省人民政府 办公厅 2007 年 4 月刚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价格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价格主 管部门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价格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加大民 生价格监管工作力度。可是早在 2001 年,物价局自身就曾明确表示过,政府已经对牛肉面 的价格取消控制,实行市场调节价,价格高低由店家根据成本自行确定。这样一来,物价局 就感到非常为难,最后“动真格的,解决百姓关心的牛肉面价格问题”,却“没想到招来这 么多的议论。” 资料二
一碗牛肉面到底能赚多少?兰州市物价局于 7 月 11 日委托市工农业产品成本调查队, 选取全市近 800 家拉面店中的 12 家,对它们进行生产成本测算。在他们认为科学的数字中, 大碗面成本为 2.19 元。其中包括 0.44 元的面粉,0.46 元的牛肉,还有燃料、水电、工资、 税金、房租等等。于是,2.5 元的牛肉面政府估计出的价格空间为每碗 3 角钱。根据估算, 一家小店每天可以用掉 3 袋面粉,卖掉一袋半面粉做的面条时,就能收回一天成本了。这个 数字远远低于猜测中所说的 40%,却仍然高于牛肉面“业内人士”承认的利润。 马俊礼经营着兰州西固区的一家牛肉面馆,每天凌晨 4 点半钟,他就要早早从家里来到 面馆。切肉,配好调味的蒜苗、香菜,和面,揉面,打扫卫生,是员工们上班前必须准备好 的工作。马俊礼告诉记者,做牛肉面是一个手工活,也是一个体力活,一碗牛肉面的出锅要 经过十几道工序,而这些工序都要手工一步一步地操作。为此,店里现在聘了 16 位员工, 这要比一般经营早点的饭店多得多。牛肉面限价规定让他感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压力。他说 : “两块五我们没法做。” 马俊礼对近两年牛肉面原料的涨价情况进行了这样的描述:牛肉由原来的 6.8 元一斤涨 到了现在的 10 元,面粉由原来的每袋 75 元涨到了现在的 81 元,拉面工的工资则由原来的 1000 元,涨到了现在的 1300 元,每年的税收也由 976 元涨到了每年的 1445 元。让马俊礼 想不通的是,为什么做牛肉面的面、肉、油等原材料的价格在上涨,而牛肉面却一定要进行 限价。 资料三 从 2.5 元涨到 3 元,从天天吃到吃不起,市民们到底能承受多少钱的面? 一位关注此事的人士为我们提供了一份 2001 年针对兰州牛肉面的市场调查。 每天,兰州城区的 200 万市民中,有 36.55%的人愿意去占总数 5%的优质面馆吃面,在 那里,牛肉面价格早就提高到了 3 元,最贵的拉面卖到了 25 元,但去的人还是不少。另外, 早在 6 年前,愿意拿出 3 元吃正餐的市民,就达到了市民总数的 55%,根据调查,这些市民 并不在乎牛肉面价格上涨到 3 元。 家住兰州市西固区的张奎生,是兰州市机械化公司的退休工人,每天早上,夫妇俩晨练 回来,都要在当地的拉面馆吃碗牛肉面。张奎生告诉记者是,对于上涨的 5 角钱,虽然一些 人不以为然,但对于他们退休人员来说,经济上还是感到了压力。张奎生夫妻俩的退休金只
有 1500 元左右,生活上并不富裕,这次牛肉面的涨价,也让他俩每天一碗牛肉面的习惯发 生了一些变化。 记者了解到,如果牛肉面的价格真的进行了限制,一些市民又会产生另外的一种担心。 兰州市民 A:“质量肯定差,没有问题,为什么,这啥东西都有个成本问题的嘛,多少 年前是两块五,现在肉价是多少钱了。” 兰州市民 B:“兰州的牛肉面还是可以的东西,你总不能硬压下来以后,最后就是味精 汤,不给你拿大骨头熬,你肯定就不行嘛。” 兰州市民 C:“你搞市场经济就要以市场决定物价的高低,有些东西涨价,它牛肉面馆 也控制不住牛肉别涨价,能控制住吗?” 资料四 牛肉面价格究竟是该政府管?还是让市场说了算?兰州的牛肉面经营者和当地物价部 门之间,可以说是针锋相对。物价部门认为,牛肉面涨价背后有经营者联手串通的嫌疑,违 反物价法规。而经营者认为,涨价是否合理最后还得看消费者的态度,物价部门管的有点太 宽了。 老板 M 经营的面馆,由于口味好,地处繁华的十字路口,虽然价格由原来的 2.5 元涨成 了 3 元,但前来吃牛肉面的顾客还是排起了长队,每天从早上开门,到下午关门,一直是顾 客盈门,络绎不绝。与其形成鲜明以比的是,离他不远的这家牛肉面馆,价格虽然由原来的 3 元一碗,降到了现在的 2 元 5 角,顾客还是不见增加。 面馆老板 W:“你看,我们这附近 50 米之内,有好多家牛肉面馆,他可以选择三块的, 也可以选择两块五的,附近有卖豆浆油条包子,做的不好你卖多少钱没人来吃,人家做的好 的,排着大队去吃,是不是,这个是自由,老百姓自由去选择,这个是比较合理的”。 面馆老板 Z:“分等守级下来也不合理,我们这条街上比如有三个面馆,你比如给我定 了个特级,让我卖八块或者卖五块,顾客不买这个帐,你给我定了八块又能怎么样!我们开 门做生意,是顾客选择我们,不是我们选择顾客。”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包国宪教授认为,兰州市物价局的初衷是好的,但方式方法不妥, 它的决定已经越出了政府履行职能的边界,政府应该管质量、管环境、管培训、管信息披露、
管产业的规划。他建议,公共政策的制定出台,要建立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要界定 哪些是政府可为的,哪些是不可为的。 资料五 自“限价令”发出后,其合法性一直未得到公众的认可。 有关人士指出:首先,按照我国《价格法》的规定,“政府指导价的定价权限和具体适 用范围,以中央和地方的定价目录为依据”。但目录中没有牛肉面的名字,这意味着牛肉面 的价格不在政府的指导价的范围内。其次,如果牛肉面要进入政府定价目录,则必须“由省、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按照中央定价目录规定的定价权限和具体适用范围制 定,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报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审定后公布。”显然,牛肉面能否进 入政府定价目录,也应该由甘肃省政府的有关部门上报国务院。再次,如果被列入政府定价 目录,在具体制定政府指导价时,还应当事先召开听证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但兰州牛肉 面限价令制定过程中并没有经过上述程序。 “显然,兰州市物价局没有发布牛肉面限价令的合法权限,属于无故插手。”有关人士 说。 就兰州市物价局发布牛肉面限价令一事,记者采访了当地政府的上一级物价管理部门— —甘肃省物价局,但省物价局拒绝就此事表态。 值得注意的是:兰州市工商局曾是与兰州市物价局联合发出“限价令”的政府部门之一, 但兰州市工商局的有关人士曾透露说:“虽然当时会签了文件,但我们对限价令并没有完全 认同。” 资料六 记者:“针对兰州市牛肉面价格上涨的这种问题,兰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种限价的手段, 您怎么看待这个事?” 经济学家刘福垣:“我们现在市场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中期阶段,市场机制要求的是产 品要按照价值规律正常的调整,而政府限价这还是恢复到计划经济的手段,它不利于市场主 体的成熟,也不利于市场结构的调整。所以我认为它这个做法是好心办了错事。” 记者:“可是像兰州当地老百姓确实也说兰州牛肉面如果价格上涨的话,对他们来讲也 确实是一种负担。”
经济学家刘福垣:“作为一个消费者,他永远希望东西越便宜越好,作为一个生产者, 他希望他的东西越贵越好。这都是市场的问题,政府不能说老百姓要求贱,你就强迫生产者 贱,这两者之间要靠市场的力量来平衡,而不能听大家的,包括我们每个人在内。我去吃面, 我也希望面是便宜的,但是希望和事实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是另外一回事情。既然我们现在 搞了市场经济,就应该要无形的手去调整,政府来打这个官司,当这个裁判员。这样你迎合 了一方,就要损伤另一方。你要想牛肉面便宜,那就要等将来牛肉面生产的价格贵了以后, 生产的厂商多了,牛肉面的饭馆多了,叫他们去竞争,他们会把牛肉面的价格竞争下来。而 现在实际上是吃牛肉面的人在竞争,那只能把它竞争贵,政府管也管不了。” 资料七 2007 年 12 月 4 日新浪网报道:入冬以来,兰州市的牛肉面悄悄集体涨价至每碗 3 元, 突破了今年 6 月当地物价部门 2.5 元的“限价令”。 根据甘肃省物价局的监测,从 10 月底开始,甘肃全省面粉价格开始波动,11 月 22 日 全省平均特一面粉价格为每公斤 2.54 元,较月初上涨 7.62%,较上年同期上涨 14.41%。 食用植物油价格一直处于小幅波动中,11 月 22 日全省平均散装菜子油价格为每公斤 12.52 元,桶装菜子油价格为每桶 63.22 元,较月初分别上涨 14.23%和 7.44%,较上年同期价格 分别上涨 60.10%和 42.77%。 部分接受记者采访的市民表示,现在面粉、油价格上涨大 家都了解,因此牛肉面馆现在涨价在情理之中。 部分牛肉面馆老板表示,兰州物价等部门在制定“限价令”时,明确提出在原料价格变 动后可以适当调整价格。但政府的价格调整明显滞后于市场价格的变化,因此他们采取自行 调价的措施也是适应市场价格变化的自主行为。 兰州市物价局副局长李发庭表示,目前,物价部门已经将牛肉面价格的调整权完全“归 还”市场。牛肉面馆可以根据原料的变化适当调整价格。 资料八 2008 年 1 月 3 日中国法院网、人民网、央视国际网联合推出 2007 年中国十大法制新闻, 其中第九大新闻是“兰州物价部门对牛肉面限价引发争议”。其入选理由为:漩涡中的兰州 市物价局坚持认为;“牛肉面的价格就是兰州人心目中最重要的民生价格”,但是此举似乎 并没有讨到百姓的好。许多市民认为,现在面价、油价都涨了,牛肉面涨价也是在情理之中
的。市民也表示,对牛肉面涨价五角也不会打举报电话。消费者追求的是物美价廉,经营者 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而政府则是一手牵两家。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用限价破解民生困局, 不能治本,尴尬的限价令就是佐证。 资料九 2008 年 4 月 1 日《中国民族报》报道:限价事件过了半年多,兰州牛肉面又一次被推 至行业的风口浪尖——品牌店风起云涌,作坊店管理粗放,3 元钱一碗的兰州牛肉面,利润 微薄,一些经营者偷工减料,损害着牛肉面的品牌。 “西雅轩”餐馆的牛肉面,曾经在兰州市牛肉面大赛上被消费者评为“十佳牛肉面”。 每到中午时分,店内就坐满了就餐的人,取面口还排着队。几位在附近工作的政府工作人员 说,这间店风味不错,量也足,同事们吃牛肉面基本都来这家。然而店主马宝生却说:“虽 然现在牛肉面卖 3 元一碗,但对我来说,承受的压力比卖 2.5 元一碗时大多了。” 马宝生仔细地算了成本账:“牛肉面卖 2.5 元时,清油 5.4 元 0.5 公斤,现在要 8.5 元,店里现在一天用 50 公斤左右的清油,仅这一项每天的成本就增加 300 元左右。牛肉从 去年夏天的 0.5 公斤 8.5 元涨到 13.5 元,1 袋面粉从 70 元涨到 84 元。煤炭去年夏天 650 元 1 吨,现在每吨不低于 1000 元。”马宝生店里雇了 17 个人,人员的最低工资从 800 元调 到 1000 元,最高的拿 1600 元。这些因素叠加起来,再次抬高了牛肉面的成本,使经营压力 骤然增大。每天不到 6 时进店,直到晚上 8 时关门,苦心经营 1 个月下来,只有 2000 多元 的收入,“现状就是这样,一碗面的成本达到两块七八了,我还能有多大的赢利?”马宝生 一筹莫展。至于面的质量,马宝生说,他店里光煮牛肉的调味品就有十几种,只有用足量的 料才能煮出好汤。很多小店做不到这一点,质量当然无从保证了。 兰州牛肉面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在兰州市,有的一公里长的道路两边就有 13 家 牛肉面馆。一位经营者有些沮丧地说:“眼下物价较高,平心而论,3 元钱已经做不出一碗 正宗的兰州牛肉面了!” 这些感慨似乎意味着,牛肉面新一轮涨价又要开始了。 三、申论要求
(一)用 300 字的篇幅写一份情况报告,概述兰州牛肉面限价事件的来龙去脉。(20 分) (二)资料八用“尴尬”一词来形容兰州牛肉面“限价令”,从给定资料来看,这个“限 价令”的尴尬之处体现在什么地方?(25 分) (三)如果你是一位物价局的公务人员,你认为应当从兰州牛肉面限价事件中吸取那些 教训?(15 分) (四)结合给定资料,以《小事情,大道理——从一碗牛肉面的定价说起》为题,写一 篇议论文章,篇幅不少于 1000 字。(40 分) 参考答案 (一)用 300 字的篇幅写一份情况报告,概述兰州牛肉面限价事件的来龙去脉。(20 分) 【参考答案】 关于兰州牛肉面限价事件的情况报告 市政府: 2008 年 1 月 3 日,“兰州物价部门对牛肉面限价引发争议”被中国法院网、人民网、 央视国际网评为 2007 年中国十大法制新闻第九条,此事对政府部门正确履行职能、管好经 济事务具有警示意义。现将我们了解到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2007 年 6 月 26 日,为遏制牛肉面行业价格上涨的趋势,兰州市物价局联合有关部门出 台《关于规范兰州市牛肉面行业价格行为的通知》,对全市牛肉面经营者实行分等定级限价, 其中规定普通级牛肉面馆大碗牛肉面不得超过 2.5 元。此决定引起了各方的强烈反应,经营 者表示在成本上升的形势下,执行限价令难以盈利;市民表示牛肉面涨价在情理之中,实行 限价必然导致牛肉面质量下降,最终损害消费者利益;新闻舆论和学术界认为单纯依靠行政 手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牛肉面价格应由市场调节,政府不应干预。2007 年底, 在原料价格发生变动的情况下,兰州市物价部门允许牛肉面馆自行调整价格。 此事充分说明政府在管理经济事务中,必须正确履行职能,严格依法办事,防止越位。
以上报告,请审阅。 市政府办公室 2008 年 1 月 8 日 (二)资料八用“尴尬”一词来形容兰州牛肉面“限价令”,从给定资料来看,这个“限 价令”的尴尬之处体现在什么地方?(25 分) 【参考答案】(343 字) 限价令的尴尬之处体现在: 首先,限价令不合法。没有法律依据——根据我国《价格法》的相关规定,牛肉面不属 于政府定价的目录范围;没有遵照法定程序——不属于政府定价范围的项目,如果要列入政 府定价的范畴必须遵循法定的上报程序和听证程序,兰州市物价局没有经过这些程序。 其次,限价令违背经济规律,超越政府职能范围。牛肉面作为普通商品,价格由自身价 值和供求关系决定,应由市场按照价值规律进行调节,政府以行政手段干预定价不符合市场 经济的要求,超越政府的职能范围,属于越位。 再次,政府的限价举措并没有得到市民的支持。在物价不断上涨的形势下,牛肉面行业 成本上升,涨价是情理之中的事,市民对此很理解;同时,牛肉面价格与质量相互制约,市 民认为限价必然导致牛肉面质量下降,损害消费者利益,因此,并不认同政府的限价举措。 (三)如果你是一位物价局的公务人员,你认为应当从兰州牛肉面限价事件中吸取那些 教训?(15 分) 【参考答案】(298 字) 作为一位物价局的工作人员,通过牛肉面限价这件事,首先应当明确,作为政府的职能 部门自身的职责是什么,哪些是可以为的,哪些是不能为的。处理好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该 市场调节的交由市场平衡和决定。在市场失灵,不能正常发挥自身的优势作用时,政府应当 及时干预。 第二,公共政策的制定要建立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并且要做到有法可依,要遵 循法定程序,要让人民群众信服。公共政策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人民群众的生活休 戚相关,所以,每一项政策的制定都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