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湖北天门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测试真题
答题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辨析题(每小题 8 分,共 2 小题)
1、刚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小卉,工资不高但热衷网购,花钱大手大脚,父母劝她注意节
俭时,她说:“我们生活都已经小康了,你们就我一个孩子,有节俭和艰苦奋斗的必要吗?”
你怎么看小卉的言行,请分析说明。
2、王先生付 2 元钱乘空调公交办事,公交因机械故障未开空调。王先生因此要求公交公司
按普通车收费,归还自己 1 元钱并公开道歉。公交公司不同意被王先生起诉至法院。法院判
决公交公司归还王先生 1 元钱,支付王先生因开庭而花费的 3 元交通费并公开道歉。对于这
件事,很多人认为为了 1 元钱打官司不值。
你怎么看这件事?说出你的理解和依据。
二、论述题(每小题 8 分,共 2 小题)
1、2014 年 3 月 17-18 日,习近平到河南兰考县调研指导教育实践活动。习总书记说:
“我之所以选择兰考作为联系点,一个主要考虑就是兰考是焦裕禄同志工作和生活过地方,
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我希望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在习近平看来,“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
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气”的焦裕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真正实践了“为人民服务”
的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简述“焦裕禄精神”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2、意大利诗人但丁有句名言,“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
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能力不足,责任可补。”因此,一个人的道德水平越高,其人生
价值就越大。
根据你的理解,简述德才等个人素养与实现人生价值的关系。
三、案例分析题(13 分)
王成和刘鑫系邻居,关系很好。王成被派往外地办事处工作,临走时拜托刘鑫照看自己
的房屋及物品。几个月后,王成从外地打电话给刘鑫,说自己买了一台柜式空调,家里的挂
壁空调不要了,请刘鑫以合适的价格卖掉。刘鑫的同事李昆听说后,想买下这台空调,但又
不愿意多出钱,李昆就对刘鑫说:“你给王成打个电话,就说空调压缩机坏了,只能低价出
卖。”刘鑫觉得自己和李昆是同事,有许多事会求着李昆,于是就按李昆的意思给王成打了
电话,王成说既然压缩机坏了,就低价处理吧。刘鑫就以 500 元价格甩卖给李昆。不久,王
成从外地回来,知道了卖掉挂壁空调的实情,非常生气,他找到了李昆,要求李昆返还空调。
问:(1)刘鑫、李昆买卖空调的行为是否有效?(3 分)
(2)本案应该如何处理?说明理由。(10 分)
四、应用公文写作(15 分)
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面对日趋强化
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
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
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在《中国低碳经济与发展报告(2011)》发布会上,报告的主编指出:“中国是一个经济
发展迅猛的发展中国家,一方面中国的 GDP 总量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同时,中国二氧
化碳排放量也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使得中国在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的过程中,也成为
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和批评的对象。”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经济高速增长必然带来温室气体排放
的迅猛增长,地方政府面临加快经济发展与经济转型的两难选择。
消费者鉴别产品的品味越高越能激发企业之间的竞争。消费者在消费时除了注重消费品
的内涵外还非常在意产品的包装、款式等。好看的商品包装在买入前可以显示产品的身价,
但在商品消费后变成垃圾,不但会增加能源浪费而且会造成环境污染,使处理垃圾成本提高,
这些最后都会增加温室气体排放。
人们对低碳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低碳需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用新技术替代传统技术
需要增加经济投入。事实上,低碳经济并不意味完全抛弃传统产业,有效替代传统产业的同
时,快速发展低碳产业才是对低碳的正确理解。还有一部分人,提到低碳经济马上就想到这
是政府的事情,实际上政府并不完全代表低碳,低碳经济也是普通民众的事情。
A 市政府准备在全市大力宣传低碳生活理念。请以 A 市环保局的名义,草拟一份《低碳
生活倡议书》。
要求: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2、用语得体,通俗易懂;3、300 字以上。
五、材料作文(40 分)
日前,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北京等 19 个重点大城市的义务教育在 2015 年实行就近入
学政策。此举旨在杜绝择校,推进教育公平,但客观上也使一些地方学区房市场迅速升温。
不少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周边区域的学区房价格持续上涨,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附近,学区
房的价格被炒到 30 万元一平方米的天价。
消息一出,顿时引发了人们网上热议,有人说“教育资源不平衡,划分片区就是制造不
公平”,有人说“房价又有新的增长点了,学区房价格又要起飞了”,有人说“择校是学生与
家长维护平等受教育权利的正当行为”……划片就近入学是现代许多国家在义务教育阶段推
行的基本教育政策,在我国之所以遭受质疑,根本原因在于“择校”的根基——教育水平不
均衡——没有消除。
在邻国韩国,为了推进划片就近入学政策,他们在 1968 年便将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各学
校的标准化、均衡化发展作为文教政策的根本任务,制定了详细的标准,并将教师、设施、
财政等因素作为均衡化的重点,然后对每一所学校进行普查评估,对没有达到均衡化标准的
学校,终止招生或缩减招生定员,甚至不惜关闭原先的名牌学校,同时新设一批学校来实现
均衡化。
教育部推行就近入学举措,有其道理:就近入学,这样一来能够杜绝为了择校出现“递
条子”、“送票子”等种种歪风邪气。但如果“就近入学权”被打上了价格,价高者得,由此,
就容易造成富人子弟更容易进好学校的现象。某种意义上,这是受教育权不平等的新表现,
这个问题必须正视。
除了需要政府有所作为,我们的社会和家长也应树立正确理性的教育观念,认识孩子多
元发展的重要性,拒绝盲目追逐名校,我们也呼吁社会和个人承担起应有的教育公平和社会
公平的责任与义务,真正关心和关注教育本身,不盲目追逐所谓的“名校”,用自己的理性
行动投票,拒绝天价学区房。
教育公平备受民众关注,现在上大学的农村学生数量在逐年下降,农村学生尽管努力读
书,但改变命运的机会却越来越少,当前城乡和地区的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农村地区,特
别是边远贫困地区的教师工作任务很重,生活条件比较艰苦,获得培训机会比较少,难以吸
引和留住比较优秀的教师,要加强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基础教育师资良性
流动。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说,这些年,咱们国家的教育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是不
容否认的。但是,如果说我们现在就已经实现了教育的现代化,似乎还有一点勉强。我是觉
得,说到教育改革,我建议今后我们应该把教育现代化作为今后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目标。
这背后的意思是什么?实际上我们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停止过教育改革,中国大学里面一
直提教育改革,但是,我们教育改革,我认为我们还没有真正触摸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问题。
长久的看,咱们最终是不是真正的能够崛起。我觉得人的现代化是非常重要的。人的现代化
主要靠什么呢?这里面关键在教育。教育有一个现代化的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里面讲到全面深化改革,教育方面要深化教育领域里面综合改革。
所谓的综合改革,就是和过去的局部、某一个方面、单兵独将的改革不一样,必须是整个教
育的体制机制的改革,是整体的改革,涉及到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
仔细阅读上面的文字,根据自己的理解,自拟题目,写一篇 800 字以上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