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湖南大学新闻传播实务考研真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1、报道策划
2、人物特写
3、社论
4、媒介生产管理
5、媒介产业整合
二、简答题(每小题 15 分,共 45 分)
1、大数据时代,数据新闻盛行。请联系实例叙述数据新闻的特点及发展要求。(湖南
大学 2015 年研)
2、电视评论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创新电视评论的形式,让其更好地发挥电视语言优势。
3、APEC 会议期间,车辆限行,11 月 2 日-13 日,“APEC 蓝”如期而至,“抬头便是蓝
天,转角就是风景”。但不久之后,雾霾复至。谈谈你对“APEC 蓝”及之后雾霾的看法。
三、实务题(每小题 40 分,共 80 分)
1、雅鲁藏布江的臧木水电站开始发电,结合材料写消息。
2、关于湖南日报集团旗下的报纸、网络、广播媒介融合的材料。
(1)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媒介融合内涵意义的理解。
(2)有人说,与新媒体融合是传统媒体生存的不二之路,你认为多么?为什么?
(3)根据材料,说明湖南日报集团是如何进行媒介融合的?对报纸媒体有什么借鉴?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1、报道策划
答:报道策划是指对整个新闻传播过程的谋划设计,这是一种把看似孤立发生的客观
事物,看似彼此没有内在联系的事物,看似零碎、片段的事物,通过系统、思辨的手段以
及严密的设计和规则,从内涵上把它们联系、串联起来的过程。从方法论意义上讲,新闻
策划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新闻传播行为加以谋划,从而使之具有系统性和整体
性,它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既不能脱离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而凭空产生,也不能排斥
主观能动性。有学者认为,新闻策划一语应改为“报道策划”,因为“新闻”是不能被策划
的。
2、人物特写
答:人物特写是新闻报道的一种体裁,是指以文艺手法写所报道的人物,再现场景和
气氛,使之有强烈的感染力。但要求完全符合事实,不容许虚构。亦为文学体裁报告文学
的形式之一,写真人真事,可以在细节上作适当的艺术加工,但必须有高度的真实性。在
选材上,人物特写注重再现生活中的画面,放大新闻事实诸要素中有意义、有情趣、有影
响的一两个场面或片断,以说明事件如何发生及当时情形怎样。在结构上,人物特写以概
括性导语开头,点出部分要点,将最精彩的东西放在后面;或以特写镜头开始,逐步过渡
到实质,最后才突出主题。在角度上,人物特写选择一个特定的角度,细察局部,从一点
一面插入放大,出奇制胜。
3、社论
答:社论是代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大众传播媒介编辑部发言的权威
性言论。它针对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和重大问题发言,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和指导性。
党报的社论不仅代表编辑部发言,而且直接表达同级党委和政府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点。
在所有评论体裁样式中,社论的规格最高,直接代表媒介编辑部发言,是最具权威性的评
论形式,政党机关报的社论一般还代表同级政党组织的意见;社论的内容具有特殊的重要
性,主要针对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或重大问题议论表态,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指导性;
社论发表的位置最为显著和重要。
4、媒介生产管理
答:媒介生产管理是指研究媒介管理者协调、组织、领导和控制媒介员工的工作和充
分利用媒介资源来达到既定的媒介发展目标的过程。媒介生产管理涉及协调、组织、领导
和控制属于管理行为,不同的管理行为反应不同的管理风格,不同的管理风格又可以产生
不同的管理绩效。媒介员工属于管理对象,但不是没有血肉的被动工具,而是富有感情的
能动主体,因此让他们心情愉快的工作显得十分重要。目标是媒介组织致力达到的目的,
是媒介组织的基本构成元素。没有目标,媒介组织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媒介组织必须为
达到其目标而取得和利用必要的资源,除了人力资源还有受众资源、信息资源、广告资源、
物质资源等。没有资源媒介就无法组织生产和销售。
5、媒介产业整合
答:媒介产业融合指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其概念应该包括狭义和广义
两种,狭义的概念是指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产生“质变”,形成一种新的媒
介形态,如电子杂志、博客新闻等等;而广义的媒介产业融合则范围广阔,包括一切媒介
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
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换言之,媒介产业融合是信息传输通道的多元化
下的新作业模式,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
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
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媒体融合是信息时代背景下一种媒介发展的理念,是在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的基础上的传统媒体的有机整合,这种整合体现在两个方面:技术的融
合和经营方式的融合。
二、简答题(每小题 15 分,共 45 分)
1、大数据时代,数据新闻盛行。请联系实例叙述数据新闻的特点及发展要求。
答: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当下已经进入了一个以数据新闻为流行的大数据时代。
(1)数据新闻的含义
数据新闻又叫数据驱动新闻,是指基于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
的新型新闻报道方式。数据新闻是在大数据的技术背景下产生的。数据新闻是随着数据时
的代到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报道形态,是数据技术对新闻业全面渗透的必然结果,它的出现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新闻生产流程。
(2)数据新闻的特点
①数据可视化
其一,可视化促进受众参与。百度推出“春运期间人口迁徙图”后,央视晚间新闻便
进行了持续报道,许多网友和观众参与其中,互动性增强,形成线上线下互动参与,可视
化技术为受众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其二,可视化增强互文性。可视化技术将时间与空间联
系在一起,文本与图表联系在一起。
②数据叙事化
数据新闻运用大量的数据、可视化的叙事方式呈现出来,增强了可信度、趣味性,与
传统新闻生产方式不同,如倒金字塔结构、时间顺序等等,以往纯粹通过文本叙事,配上
简单的事件照片,易读性弱,受众往往不能进行深入阅读。而如今通过可视化的技术创作
的新闻,易读性增强、叙事方式简单明晰,更得受众青睐。
③数据私人订制
数据新闻的出现,使得受众与世界的距离拉近了。传统的新闻报道,受众只是单纯的
了解世界上新近发生的事情,而数据新闻的私人订制化,运用新的新闻叙事形式,搭建与
受众之间的交流平台,引领受众思考社会问题,帮助受众了解事实的真相,使得受众可参
与创作新闻,通过可视化手段了解自己感兴趣或者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情,也为新闻工作
者提供重要的信息和资源,以便更好地为受众服务。
(3)数据新闻的发展要求
①熟练运用计算机能力。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的地位不容忽视。互联网时
代,尤其是社交网络、电子商务与移动通信把人类社会带入了一个以“PB”为单位的结构
与非结构数据信息的新时代。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传统的计算机无法
处理大量的、无规律的数据,需要云计算进行分析、处理、统计,因此,对于当今的新闻
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熟练运用计算机,以便处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②提高分析处理数据能力。数据新闻与传统的文字图片新闻不一样,数据新闻需要大
量的数据,新闻工作者可以通过数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可以先有了问题之后,再去
收集相关的数据。而拥有大量数据后,必须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将不需要或不相关的数
据过滤掉,剩下有价值的数据加以分析整合,供新闻编辑使用。德勤在美国华盛顿特区的
研发创新团队招聘数据记者,其中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要具备分析数据的能力,由此可见,
数据新闻记者必须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才能胜任此工作。
③培养可视化平面设计能力。数据新闻的可视化表达为新闻行业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
液,让数据新闻充满希望与活力。数据新闻的可视化图片将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联系在一起,
将繁杂的数据简单化,便于受众理解,更有利于受众参与其中,满足不同受众的各方面需
求。数据新闻的可视化是其一大特点,因此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应熟练掌握可视化技术,
学会识图制图以及各种表格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