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博弈论基础 —— 罗伯特 1999 中文 (2017年发布的mobi版本,已经转成了pdf,可以文字识别.pdf

第1页 / 共201页
第2页 / 共201页
第3页 / 共201页
第4页 / 共201页
第5页 / 共201页
第6页 / 共201页
第7页 / 共201页
第8页 / 共201页
资料共20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版权页
内容简介
当代经济学教科书译丛编委会
序言
前言
目录
第1章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1.1 基础理论:博弈的标准式和纳什均衡
1.1.A 博弈的标准式表述
1.1.B 重复剔除严格劣战略
1.1.C 纳什均衡的导出和定义
1.2 应用举例
1.2.A 古诺的双头垄断模型
1.2.B 贝特兰德的双头垄断模型
1.2.C 最后要价仲裁
1.2.D 公共财问题
1.3 理论发展:混合战略和均衡的存在性
1.3.A 混合战略
1.3.B 纳什均衡的存在性
1.4 进一步阅读
1.5 习题与练习
第1.1节
第1.2节
第1.3节
1.6 参考文献
第2章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2.1 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博弈
2.1.A 理论:逆向归纳法
2.1.B 斯塔克尔贝里双头垄断模型
2.1.C 有工会企业的工资和就业
2.1.D 序贯谈判
2.2 完全非完美信息两阶段博弈
2.2.A 理论:子博弈精炼
2.2.B 对银行的挤提
2.2.C 关税和国际市场的不完全竞争
2.2.D 工作竞赛
2.3 重复博弈
2.3.A 理论:两阶段重复博弈
2.3.B 理论:无限重复博弈
2.3.C 古诺双头垄断下的共谋
2.3.D 效率工资
2.3.E 时间一致性的(Time-Consistent)货币政策
2.4 完全非完美信息动态博弈
2.4.A 博弈的扩展式表述
2.4.B 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2.5 进一步阅读
2.6 习题
第2.1节
第2.2节
第2.3节
第2.4节
2.7 参考文献
第3章 非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3.1 理论:静态贝叶斯博弈和贝叶斯纳什均衡
3.1.A 一个例子:非对称信息下的古诺竞争
3.1.B 静态贝叶斯博弈的标准式表述
3.1.C 贝叶斯纳什均衡的定义
3.2 应用举例
3.2.A 再谈混合战略
3.2.B 拍卖一种
3.2.C 双向拍卖
3.3 显示原理(The Revelation Principle)
3.4 进一步阅读
3.5 习题与练习
第3.1节
第3.2节
3.6 参考文献
第4章 非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4.1 精炼贝叶斯均衡概述
4.2 信号博弈
4.2.A 信号博弈的精炼贝叶斯均衡
4.2.B 就业市场信号
4.2.C 公司投资和资本结构
4.2.D 货币政策
4.3 精炼贝叶斯均衡的其他应用
4.3.A 空谈博弈
4.3.B 非对称信息下的序贯谈判
4.3.C 有限重复囚徒困境中的声誉
4.4 精炼贝叶斯均衡的再精炼
4.5 进一步阅读
4.6 习题
第4.1节
第4.2节
第4.3节
第4.4节
4.7 参考文献
(京)新登字030号 图字:01-1999-0959号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博弈论基础/(美)吉本斯(Gibbons,R.)著;高峰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1999.3 (当代经济学教科书译丛) ISBN 7-5004-2454-X Ⅰ.博… Ⅱ.①吉…②高… Ⅲ.对策论 Ⅳ.022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1999)第13099号 “Translation Copyright©1998by China Social Sciences Publishing House”Copyright©1992 All Rights Reserved. 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the original publisher,Prentice Hall Europe,a Simon&Schuster company. 责任编辑 张红 责任校对 李明 封面设计 毛国宣 版式设计 吴明 数字编辑 于晓伦 出版发行 (北京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编 100720 经销 新华书店 印刷 北京大兴新魏印刷厂 版次 1999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开本 787×1092毫米 1/16 印张 13.25 插页 2 字数 228千字 印数 4000册 纸书定价 25.00元 ISBN 7-5004-2454-X/F·446
内容简介 介绍博弈论的杰出之作:清晰、精确,并间以丰富的例证,此书将是尚未涉足 博弈论的应用经济学者入门必读,亦为博弈论大师们讲授这门课的最好教材。 戴维·克雷普斯,期坦福大学 此书的力量在于从博弈论的最新发展中撷取了大量例证,吉本斯善于把抽象的 问题讲得简单易懂。这方面他真是个天才,使人对这一理论兴味大增。绝大多数例 子本身就妙趣横生——简直令人不忍释卷,这种理论和应用的完美结合正是读者希 望此类书籍能够达到的。 舍文·罗森,芝加哥大学 这本书在理论和应用的结合方面是非常杰出的,例子已成为每章不可分割的组 成部分,不仅为学习技术方法提供了可信的例证,同时还介绍了经济学应用领域的 最新进展。此书对希望掌握博弈论应用的学生和研究人员都是必读乏物。 詹姆斯·波特巴,MIT 此书为各类读者介绍现代经济学最为常用的分析工具之一,不仅针对那些将要 学习博弈论专业的,还面向那些计划在应用经济领域建立(甚至只是使用)博弈论 模型的读者。吉本斯在强调纯理论的同时,还同样强调这一理论在经济学中的应 用;对抽象博弈理论的正式讨论不是本书重点,广泛的应用显示出在经济学的不同 领域都提出了相似问题,并都可使用相同的博弈论工具进行分析。为强调该理论广 阔的发展前景,本书从经济学的多种分支——产业组织、劳动力经济学、宏观经济 学、金融理论和国际经济学中广泛取例。 作者系约翰逊管理学院的助理教授
当代经济学教科书译丛编委会 顾问 主编 陈岱孙(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 肯尼斯·阿罗(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晏智杰(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钱颖一(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1990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 执行编委 罗涛 苏剑 叶南奇 张红
序言 最近20年来,中国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和经济变迁,而且可以预期,还会沿着邓 小平理论指引的方向继续前进。这种变迁呼唤着适当的经济理论来提供某种指导 ——中国的发展和改革需要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在创新过程中,无疑需要借鉴西方 经济学。同样,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也越来越需要更为广阔的经济视野,需要从更为 多样化的经济实践中吸取营养。于是,西方经济学界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把目光转 向了原来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这些国家的苦恼、阵痛、期望和奋斗历程都可能成 为经济学进一步发展的契机,都可能为经济学的发展提供新的素材、新的视角、新 的思路、新的方法。而在原计划经济国家中,中国是惟一保持转轨与发展并行不悖 的国家。这使东西方的许多经济学家感到振奋。 为了深化我们对中国经济及其改革过程的理解,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切 实可行的指导,为经济学的发展提供新的素材和新的视角,加强中国与西方经济学 的交流和沟通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了。为此,北京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两个经济学院系 的有关教学和研究人员准备全面系统地向中国介绍西方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 究方法,主要是把西方一流经济学院系正在使用的最新、最好的经济学教材译介到 中国来。 这套丛书有如下特点。第一,层次高。本丛书所选书目均为中高级教材。第 二,内容新。所选书目均为美国最近几年出版的教材,体现了西方经济学的最新研 究成果与水准。第三,题材广泛且具有系统性。大凡当代经济学的各个领域,从基 础理论到各专门学科,从理论、历史到方法,本译丛均有涉及。第四,选材权威。 本译丛所选书目均经北京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有关经济学家严格挑选,都是美国经济 学教材中的优秀之作,均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之手,并在美国名牌大学经济学系 广为使用。 这套《当代经济学教科书译丛》包括高级和中级两个系列。高级系列覆盖了西 方经济学的各个基础领域,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计量学、对策论、 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等,入选各书均为目前西方一流经济学院系所用的最新最好的 研究生教材。我们希望这套书能对读者了解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有所帮助,也希望对理解中国经济、从而为中国的经济改革有所裨益。
前言 博弈论是研究多人决策问题的理论,这类问题在经济学研究中又经常会遇到。 例如,大家都已十分熟悉的寡头垄断市场就是典型的多人决策——其中的每一厂商 必须考虑其他厂商的行为。但博弈论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远不限于产业组织理论。 在微观研究领域,交易机制的模型(诸如讨价还价模型和拍卖模型)就涉及博弈 论;在中观经济研究中,劳动力经济学和金融理论都有关于企业要素投入品市场 (而非寡头垄断模型中的产出品市场)的博弈论模型,即使在一个企业内部也存在 博弈论问题:如许多工人可能会为同一升迁机会勾心斗角,不同部门间也会为争取 公司的资本金投入相互竞争。最后,从宏观的角度看,国际经济学中有关于国家间 的相互竞争(或互相串谋),选择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的模型;宏观经济学中也有 货币当局和工资、价格制定者(厂商等微观单位)间的战略相互影响,最终决定了 货币政策效果的模型。 这本书是为那些以后将在经济学应用领域建立(至少是使用)博弈论模型的人 设计的,介绍理论应用的篇幅至少和纯理论一样多,原因有三:第一,具体应用的 例子有助于对纯理论的学习和理解,本书也有关于抽象博弈论模型的正式讨论,但 相比之下较为次要;第二,在介绍应用的同时也说明了构建模型的程序——即把非 正式的对多人决策问题的描述转化为可分析的正式博弈论问题的程序;第三,不同 的例子也显示出在经济学的不同领域中遇到的问题有很多在本质上是相似的,并可 使用相同的博弈论分析工具去分析不同类型的问题。为强调博弈论广泛的潜在运用 领域,本书尽量减少使用大家已广为熟悉的其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应用例子,而更 多地介绍其在经济学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劳动力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 在本书中,我们将讨论四种类型的博弈: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 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如果其中一个参与人不知道另 外参与人的收益函数,该博弈就是不完全信息的,如在拍卖中,每一个竞买者都不 知道另外竞买者愿为拍卖品出多高的价格)与上述四种类型博弈相对应的是博弈论 的四个均衡概念: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subgame- perfect Nash equilibrium)、贝叶斯纳什均衡(Bayesian Nash equilibrium)和精炼贝 叶斯均衡(perfect Bayesian equilibrium)。 为更好地在整体上理解这四个均衡概念,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这四个均衡 概念的条件是逐渐强化的,更为严格的概念的提出是为了弥补条件较弱的均衡概念 的不足和漏洞。例如,我们会看到,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的条件比纳什均衡的条件 更为严格,而精炼贝叶斯均衡的条件又较子博弈精炼均衡为强。第二,如果我们愿 意,可以把所有的均衡概念都归为某种条件下的精炼贝叶斯均衡(甚至是条件更强 的均衡概念),它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条件下与纳什均衡是等价的,在完全(且 完美)信息动态博弈中等价于子博弈精炼均衡,在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下等价于贝 叶斯纳什均衡。 本书可提供两种用途。经济学系一年级的研究生,由于对书中的许多应用已十
分熟悉,可用半学期的课程讲完博弈论的主要内容,余下的应用部分可安排课下自 学。对本科大学生,一整个学期的课程安排更为妥当,从而有时间较从容地学习理 论,并在课堂上讲授书中的应用。所需的主要数学基础为一元微积分;概率论的基 本概念和分析工具,本书在用到时将加以介绍。 我的博弈论知识主要得自我在研究生期间的戴维·克雷普斯(David Kreps)、 约翰·罗伯茨(John Roberts)、鲍勃·威尔逊(Bob Wilson)以及其后的亚当·布兰登 贝格尔(Adam Brandenburger)、德鲁·富登伯格(Drew Fudenberg)和琼·泰勒尔 (Jean Tirole),书中的理论主要得自他们所传;本书偏重于应用的特点及通俗易 学的风格,则主要得益于MIT经济学系聪敏好学的学生,我于1985—1990年间为他 们开设这门课程。我对以上师友们的指导和鼓励致以万分的谢意,并衷心感谢对本 书草稿提供宝贵意见的乔·法雷尔(Joe Farrell)、米尔特·哈里斯(Milt Harris)、 乔治·马拉斯(George Mailath)、马修·雷宾(Matthew Rabin)、安迪·韦斯(Andy Weiss)及其他无法提及姓名的读者。最后,我还非常荣幸地得到普林斯顿大学出 版社杰克·莱普彻克(Jack Repcheck)的指导和鼓励,以及国家经济研究局奥林经济 学奖金(Olin Fellowship in Economics)的资助,在此一并致谢。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1章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1.1 基础理论:博弈的标准式和纳什均衡 1.1.A 博弈的标准式表述 1.1.B 重复剔除严格劣战略 1.1.C 纳什均衡的导出和定义 1.2 应用举例 1.2.A 古诺的双头垄断模型 1.2.B 贝特兰德的双头垄断模型 1.2.C 最后要价仲裁 1.2.D 公共财问题 1.3 理论发展:混合战略和均衡的存在性 1.3.A 混合战略 1.3.B 纳什均衡的存在性 1.4 进一步阅读 1.5 习题与练习 第1.1节 第1.2节 第1.3节 1.6 参考文献 第2章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2.1 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博弈 2.1.A 理论:逆向归纳法 2.1.B 斯塔克尔贝里双头垄断模型 2.1.C 有工会企业的工资和就业 2.1.D 序贯谈判 2.2 完全非完美信息两阶段博弈 2.2.A 理论:子博弈精炼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