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面试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33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5页 / 共33页
第6页 / 共33页
第7页 / 共33页
第8页 / 共33页
资料共3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面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批
第二批
第三批
第四批
2018 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面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批 初中化学《气体的收集方法》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 月 5 日上午 山东省济宁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气体的收集方法 2.内容: 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因而常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方法提示: 气体的收集方法 收集某种气体的方法,主要取决于这种气体的性质。例如,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密度 比空气大的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图 2-16a),密度比空气小的用向下排空气集气法收集 (图 2-16b)。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图 2-16c)。 3.基本要求: (1)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简单的板书设计。 (2)教学过程中要有课堂互动环节。 (3)请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 答辩题目: 1.实验室收集氢气可以用什么方法 2.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探究中,能否选取生活中的一个素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导入 【教师提问】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制取氧气,氧气在收集的时候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学生回答】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 【教师总结】对于其他的气体又该如何来收集呢?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收集有没有规律可 循呢?这节课一起来研究。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演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教师提问】现在请大家看投影,老师提供三种实验方法:①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 ②石灰石和稀盐酸的反应;③石灰石和稀硫酸的反应,同学们进行小组实验,然后仔细观察 现象,分析三种方法哪个比较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为什么?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回答】①选择石灰石和稀盐酸,用碳酸钠反应太快,不易控制;②选择稀硫酸, 会生成硫酸钙微溶,会阻止反应继续发生。 【教师讲述】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我们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来制取。请同学 们写出反应原理。 【学生回答】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教师演示】教师演示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制取后请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收集。 【教师提问】从气体密度与空气的比较、是否溶于水和是否与水反应等方面比较二氧化 碳和氧气的相关性质,确定制取二氧化碳应采取哪种收集装置? 【学生回答】 气体密度与空气的比较是否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 二氧化碳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与水反应 氧气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所以不能采取排水法收集,但是二氧化碳和氧气都比空 气密度大,所以同样可以采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气体收集方法的总结
【教师提问】气体的收集装置有哪几种? 【学生回答】排水装置、向上排空气和向下排空气装置。 【教师提问】选择气体收集装置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回答】考虑气体的密度、水溶性、是否与水反应。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考虑这些因素? 【学生回答】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 气小的气体;排水法适用于收集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气体。 环节三:巩固提高 画出实验室常见的气体收集装置的装置图。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重点知识,教师补充。 作业:请学生课后思考收集气体后如何进行检验和验满。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实验室收集氢气可以用什么方法? 【参考答案】 可以采用排水法与向上排空气法。 2.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探究中,能否选取生活中的一个素材? 【参考答案】 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就是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在生活中以及小学科学实 验中已经知道了食醋可以溶解鸡蛋壳,因此可以选取这一素材。
初中化学《分子结构》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 月 5 日上午 四川省成都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分子结构 2.内容: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例如,水在蒸发时,它 只是由液态变成了气态,而水分子没有变成其他分子,它的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当品红溶 于水时,品红分子和水分子都没有变成其他分子,它们的化学性质也各自保持不变。由分子 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种物质的分子会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例如,我们在实验 室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过氧化氢分子就变成了水分子和氧分子,水分子和氧分子是 与过氧化氢不同的分子;再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氢分子和氯分子都发生了变化,生成 了氯化氢分子,氢气和氯气的性质不再保持。可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 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有些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如 1 个氧分子是由 2 个氧原子构成的, 1 个氢分子是由 2 个氢原子构成的;大多数分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构成,如 1 个二氧化 碳分子是由 1 个碳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的,1 个氨分子是由 1 个氮原子和 3 个氢原子构成 的(如图 3-5)。 图 3-5 几种分子的模型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例如,由过氧化氢分 解制取氧气时,过氧化氢分子分解,生成水分子和氧分子;再如,加热红色的氧化汞粉末时, 氧化汞分子会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每 2 个氧原子结合成 1 个氧分子,许多汞原子聚集成 金属汞(如图 3-6)。可见,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可以发生变化,而原子的种类不会发
生变化,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图 3-6 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 3.基本要求: (1)讲解分子的结构与组成。 (2)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化学变化。 (3)讲课时配合相应的板书。 (4)如需要媒体辅助教学演示即可。 答辩题目: 1.在原子结构中决定元素种类的是什么?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什么? 2.简要评价你本节课的优缺点。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景引入 【提出问题】到了夏天,经常下过雨之后地面很快就干了,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地面温度高,水很快由液态水蒸发成气态水。 【提出问题】蒸发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那从微观上怎么去解释物质由液态到气态的 变化呢? 环节二:新课教学 【演示实验】动画演示液态水蒸发成气态水的过程,学生观察动画中粒子的变化。 【学生回答】水在蒸发时,它只是由液态变成了气态,而水分子没有变成其他分子,它 的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
【提出问题】除了蒸发之外,还有哪些现象分子也不会发生变化? 【学生回答】糖的溶解、品红的扩散等。 【提出问题】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变化吗?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的微粒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种物质的分子会变成 其他物质的分子。例如,我们在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过氧化氢分子就变成了 水分子和氧分子,水分子和氧分子是与过氧化氢不同的分子。可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 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视频演示】几种常见的分子结构图,如氧分子、氢分子、二氧化碳分子,观察分子是 由什么组成的?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有些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如 1 个氧分 子是由 2 个氧原子构成的,1 个氢分子是由 2 个氢原子构成的;大多数分子由两种或两种以 上原子构成,如 1 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1 个碳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的。 【视频演示】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 【提出问题】在分解过程中,发生了何种变化? 【学生回答】氧化汞分子会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每 2 个氧原子结合成 1 个氧分子, 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 【教师讲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可见,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可以发生变化,而原子的种类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原子是化学 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环节三:拓展提高 【提出问题】从微观角度解释由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发生的变化。 【学生回答】由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过氧化氢分子分解,生成水分子和氧分子。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培养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意识。 作业:思考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吗?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在原子结构中决定元素种类的是什么?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 核电荷数);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决定于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 2.简要评价你本节课的优缺点。 【参考答案】 我认为本节课教学重难点突出,培养了学生从微观角度看化学变化,达到了本节课的教 学目标,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物质的分子结构,我借助了媒体的方式帮助学生。 在教学语言上,注重直观系统,层次分明,力求通俗易懂。但是,由于经验有限,没有过多 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缺乏灵活性,但是这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改进的。 第二批 初中化学《探究灭火的原理》 一、考题回顾
二 、 考 题 解 析 【 教 学 过 程 】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