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下半年陕西教师资格证小学心理健康面试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资料共7页,全文预览结束
2020 下半年陕西教师资格证小学心理健康面试真题及答案 小学心理健康《控制情绪》 (一)热身活动:你划我猜 1.介绍规则 这里有一些纸条,上面写了一些词,接下来老师会请一位同学上来表演,下面的同学 可以根据这位同学的表演来猜测一下,看看谁猜得又准又快。 2.完成活动 3.师生交流 师:刚才做了一个简单的小游戏,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 1:这些词都是关于情绪的。 师:那么你们猜对了几个? 生 2:X 同学的表演太有趣了,我猜出来 6 个。 4.提出主题 刚才同学们都很积极地参与了游戏,有同学发现了这些表演都和情绪有关,有的同学 很敏锐,对 X 同学的观察很仔细,识别出了很多情绪。接下来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 情绪。 (二)主题活动一:情绪分类 1.介绍规则 老师这里有一些情景,想请大家前后左右四个人为一组把它们表演出来。 情景一:小美画画得了一等奖,公布名次的时候,小美手舞足蹈,回到家也开心极了, 碰到每一个人,她都开心得和大家打招呼。 情景二:小美妈妈给她买了一件新裙子,小美非常喜欢,第二天就换上新衣服去上学,
到了学校小刚对小美说,这件裙子一点都不好看,还不小心把她裙子弄脏了。小美非常不 开心。 情景三:小兰和小亮是邻居,关系非常好,结果小亮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要搬到另一 个城市去居住和上学了,小兰知道后闷闷不乐,已经很多天没有好好吃饭了。 情景四:小强假期和爸爸去了野生动物园,见到了他喜欢的大熊猫,金丝猴,还去了 爬行动物馆,看见了很多不同类型的蛇,小强一看到蛇就跑到了爸爸身后,非常害怕。晚 上还做了噩梦。 2.完成活动 3.师生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演都很精彩,谁来说一说你们组表演得是什么呢? 生 1:我们表演的第一个情景,是开心。 生 2:我们的主题是伤心。表演得时候我感觉闷闷的,很不舒服。 师:那表演的时候是什么感受呢? 生 1:我感觉很开心,并且打招呼的人也都感到很愉快。 生 2:表演的时候我感觉闷闷的,很不舒服。 生 3:我们表演得是生气,我都别愤怒,感到再也不想理“小刚”了。 4.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刚刚表演得就是我们四种最基本的情绪:喜悦、愤怒、哀伤、恐惧。当我 们开心时连周围的人也感到喜悦,当我们心情不快时,心理闷闷得,再也不想理人了。看 来不良的情绪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接下来我们一起头脑风暴下,看看大家遇到不快时会 怎么解决。 (三)主题活动二:头脑风暴 1.介绍规则:请大家分成小组,谈一谈最近让自己不快的事情,其他同学为他提供一个 解决的方法。 2.完成活动 3.师生交流
师:哪个小组派代表先来分享一下? 生 1:我期中考试没有考好,难受了好几天,感觉吃饭都不香了。 师:哪组同学有什么建议吗? 生 1:我们组认为考不好确实挺难受的,但是建议我去打打球,换换心情。 师:其他组同学有什么分享的吗? 生 2:我的邻居弟弟把好朋友送我的变形金刚弄坏了,可是却不向我道歉,他妈妈还说 只是一个玩具而已,弟弟还小,让我原谅他,我特别生气。我跟小组说完后,大家都在安 慰我,认为我生气是应该的,但是也建议我以后碰到这种事不要憋在心里,可以找人倾诉 一下或者写在日记里。并且以后家里来了人可以把玩具收起来。 4.教师总结:听了同学们的分享,看来大家在讨论中有了很多收获。当我们有不快情绪 时我们可以写一写情绪日记,或者找人倾诉,也可以转移注意力,比如打打球听听音乐。 老师认为这些方法都非常实用,希望大家之后碰到不良的情绪也能够合理对待。 (四)总结升华 本堂课我们认识了情绪,也知道了遇到不良情绪时我们要发挥智慧去控制它们。最后 老师给大家播放一首《快乐颂》,在这首钢琴曲下,请各位同学把控制情绪的方法写成在卡 片上面,自己保存,如果之后有了新的方法可以进行补充,随时更新。 (五)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及解析】 1.你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怎么实现的? 【参考答案】 我的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识别情绪,认识情绪的类别,二是学会控制和管理情绪。 根据这两个教学目标我进行了我的教学活动设计,通过热身活动你比划我猜,导入课堂并 且让同学们通过别人的表演来识别情绪;通过主题活动一,让同学们情景表演,通过真实的 体验来体会情绪,并且认识情绪的类别;通过主题活动二,让同学们针对身边人遇到的不好
情绪互相建言献策,从生活和现实出发,头脑风暴,对不良情绪进行调控。 2.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情绪? 【参考答案】 培养学生的健康情绪首先要培养学生觉察情绪的能力;其次帮助学生接纳不良的情绪, 不苛求自己,以平常心来面对情绪上的波动;第三,学会调整情绪。引导学生合理宣泄不良 情绪,善于采用多种方法及时进行调整;第四,学会有效表达情绪。有的同学想要与别人成 为朋友但可能会采取相反的行动来表达;第五培养学生的幽默感。 小学心理健康《唠叨也是爱》 (一)热身活动:“家有儿女” 1.播放视频 《家有儿女》片段中的妈妈不断唠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家庭的矛盾冲突。 2.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看完视频有什么感受? 生:视频里的妈妈一天到晚都在唠叨,从学习成绩到吃饭睡觉,真是太烦了。 师:大家的生活中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 生 1:每天上学前,我的妈妈总是唠叨好几遍:“上学过马路千万要小心,上课要认真 听讲……” 生 2:我一回家妈妈就各种唠叨,有时候我偏和她反着来。她让我收拾屋子,我偏做作 业。让我做作业,我就去收拾屋子…… 生 3:我的爸爸总是拿我与邻居家的孩子比,说我这也不行,那也不好。有时我真想和 他大吵一架。 3.提出主题 大家在生活中都遇到过父母的唠叨,也都有不耐烦。大家有没有认真思考过,父母为 什么唠叨呢?其实唠叨的背后,也是一种爱的体现。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去体会《唠 叨也是爱》。 (二)主题活动一:“空椅子”游戏
1.讲述规则 通过空椅子的游戏再现刚才讲述的父母唠叨的情景。教室前方放着高矮两把椅子,坐 在高椅子上的时候,你就是“爸爸”或者“妈妈”;坐在矮椅子上的时候,你就是自己。请 同学们尝试模拟父母唠叨的情景。 2.师生交流 师:当你是“爸爸”或者“妈妈”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生 1:希望对面的“孩子”可以认真听我说话,理解我的想法。我想到自己之前对父母 那么不耐烦,还故意和他们反着来,他们当时一定很难过。 生 2:表达担心的时候,说话的语气会变得有些着急,但是没有责备的意思。我想到之 前爸爸跟我说话也是一样的语气,我觉得我以前可能误会爸爸了。 3.教师小结 当我们站在父母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就会发现他们的唠叨其实是出于对我们的关心和 爱。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合理应对父母的唠叨,有效和父母进行沟通。 (三)主题活动二:巧对唠叨 1.讲述规则 按照心理小组为单位,每组十分钟时间,进行针对“巧对唠叨”的讨论活动,思考合 理应对唠叨,有效沟通的方法。 2.交流分享 师:如何应对父母的唠叨? 生 1:认真倾听父母的想法和意见。这是对父母尊重的表现,也是建立有效沟通的前提。 生 2:换位思考,学会理解。父母的唠叨都是出于关心和爱,我们应该多一点耐心,用 感恩的心体会他们的付出和爱意。 生 3:向父母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获得支持和认同。比如,我不喜欢爸爸总拿我和邻 居家的孩子比较,我应该把我的想法告诉爸爸,坦诚交流。 4.教师小结 同学们都认识到了父母的唠叨也是爱的体现。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可以运用今天 学习到的技巧,认真倾听,学会理解,真实表达,做到合理应对父母的唠叨,有效沟通。
(四)总结升华 在课堂的最后,请同学们给父母写一封信。在信中运用我们今天学到沟通技巧,感谢 父母的关心和付出,真实地和父母沟通自己的想法,回家后把信交给自己的父母。希望大 家都可以和父母架起有效沟通的桥梁! (五)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你对刚才的课程进行教学反思。 【参考答案】 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保持授课的优点,改进授课的不足,是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 个环节。对于本节课,我的反思如下: 本节课的优点在于:教学目标清晰,教学重难点突出。本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学生理 解唠叨也是爱,学会合理应对唠叨并掌握和父母沟通的技巧。教学重点是理解唠叨也是爱 的体现。教学难点为掌握有效沟通的方法。首先,在热身活动的环节,通过播放视频,引 导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引出主题。然后,我通过“空椅子”的活动引导学生在角色扮演中 体会“爸爸”和“妈妈”的思想活动和情绪感受。在自我对话的同时进行换位思考,站在 父母的角度思考唠叨的原因,看清问题的本质,理解父母的唠叨也是爱。接下来,我鼓励 学生发表看法,提出应对唠叨以及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在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达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总结升华的环节,通过写信交流的方式,对沟通技巧进行了巩固。 以上教学设计突出了重点,并突破了难点,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本节课在还需要优化的部分在于:由于紧张出现了个别口误和词语重复情况。针对此 问题,我会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 2.简述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参考答案】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1)快速性。小学生入学以后,在适应这种新环境和新要求中,他们的各种能力都得到
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在以学习为主的活动中,智力与思维的发展上出现了质变,是智力 迅速发展的好时机。 (2)协调性。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迅速的,但又是非常协调的。这与小学生自身协调、 平衡的心理发展密切相关。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在小学阶段的心理发展中占有相当显著 的地位。 (3)开放性。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内心世界不复杂,自控能力尚未得到发展,因此 他们心理活动显得纯真、坦率,喜怒哀乐常溢于言表。也就是小学生可以通过外在行为能 够表现出来情绪情感。比如他们开心的时候就会哈哈大笑,难过的时候就会嚎啕大哭。 (4)可塑性。小学生的心理活动正在处于由不成熟的婴儿时期向成熟的青少年时期发展 的过渡阶段,其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等方面还只是处于开始形成时期。即这个时期小学生 向师性、模仿性强。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