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资料共1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0 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说明:1.全卷满分 70 分,考试时间 50 分钟。 2.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四个大题、17 个小题。 3.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选择题使用 2B 铅笔填涂答案,非选择题使用 0.5 毫 米黑色墨的签字笔或钢笔答题。 4.考试结来,将答题卡和试卷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Na-23 Mg-24 Cu-64 第Ⅰ卷选择题(共 30 分) 一、选择题(本题 10 个小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 铜丝用作导线 B. 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C.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铜丝用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便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 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因为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便能表现出来,利 用的是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便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 不符合题意;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因为熟石灰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 D。 2.物质分类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氧气 C. 高锰酸钾 【答案】B 【解析】 B. 氧化汞 D. 氯化钠溶液 【详解】A、氧气是由同种元素(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B、氧化汞是由 Hg、O 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C、高锰酸钾是由 K、Mn、O 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溶液是由氯化钠和水混合而成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3.安全无小事,人人需谨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天然气泄露,立即关闭阀门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 用甲醛溶液浸泡木耳防止变质 D. 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缓缓倒入盛水的烧杯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A、天然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稀释天然气的浓度,禁止开灯或打开排气扇等,因 为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B、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或氧气),起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C、甲醛有毒,不能用来浸泡木耳,符合题意; D、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器皿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的散发出去,不能将水 注入浓硫酸中,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4.我国航天技术迅猛发展,“天舟一号”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首次成功交会对接,有力 推动了我国空间站建设的进程。空间站里的 O2 源自电解水,所得 H2 与 CO2 反应生成 H2O 和 CH4,该反应的微 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反应后原子的个数增加 B. 生成水和甲烷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C. 反应前后物质种类不变 D. 上述反应中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该反应是氢气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催化剂 CO +4H 2 2 CH +2H O 4 2 。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水和甲烷的分子个数比为:2:1,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是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故反应前后,物质种类一定改变,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甲烷由甲烷分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上述反应 中,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符合题意。 故选 D。 5.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多次由不同病毒引起的大规模传染病,2019 年 12 月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可以通过打喷嚏,咳嗽以及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等方式引发感染,专家提示:乙醚、75%的乙醇溶液,含 氯的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均可有效灭活病毒,其中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 C2H4O3。下列关于过氧乙酸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过氧乙酸 是无机化合物 B. 过氧乙酸由三个元素组成 C. 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4:3 【答案】C 【解析】 【详解】A、过氧乙酸是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附合有机物的定义,因此过氧乙酸是有机物, A 选项错误; B、过氧乙酸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元素是宏观意义的表述,不能用个,B 选项错误; C、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4+4+48=76,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8 100% 63.2% 76   ,C 选项正确; D、过氧乙酸中 C、H、O 元素的质量比应为 24:4:48=6:1:12,故 D 选项错误; 故选 D。 6.ClO2 是一种高效的水处理剂,其制备反应为 2NaClO X+H SO =2ClO 2N+ + 3 2 4 2 aHSO 4 ,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 X 的化学式是 SO3 B.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 ClO2 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 D. ClO2 的名称为二氧化氯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含有 2 个 S,12 个 O,生成物中也应该有 2 个 S,12 个 O 参与反 应, 2 H SO 和 4 2NaClO 一共含有 10 个 O,因此 X 含有 1 个 S,2 个 O,从而得出 X 的化学式是 SO2,不符 3 合题意。 B、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三种化合物, 所以不是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C、ClO2 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不是-1 价,不符合题意。 D、ClO2 的名称为二氧化氯,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 D。 7.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P 点表示 t2℃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t1°C 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30% D. 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不符合题
意; B、由图可知,t2℃时,甲、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 P 点,故 P 点表示 t2℃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t1°C 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30g,故该温度下,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0g 30g+100g  100% 23.1%  ,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 响较小,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8.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再向滤渣中加 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滤液可能呈蓝色 B. 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C. 滤渣中只有 Ag、Cu D. 滤液中的阳离子有 Ag+、Cu2+、Zn2+ 【答案】B 【解析】 【分析】 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待硝酸银完全反 应后,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 滤渣中含锌,说明锌过量,已经将硝酸银和硝酸铜完全置换。 【详解】A、硝酸铜已经被完全置换,滤液不可能呈蓝色,不符合题意; B、硝酸银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硝酸银已经完全反应,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锌过量,锌将硝酸银和硝酸铜完全置换,故滤渣中含 Zn、Ag、Cu,不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锌过量,锌将硝酸银和硝酸铜完全置换,滤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锌,故滤液中的阳离子只有 Zn2+,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9.下列各组离子能在 pH=12 的溶液中共存的一组是
A. H+、K+、CO 2- 3 B. Ba2+、OH-、SO 2- 4 C. Na+、Cl-、NO - 3 D. Mg2+、NH + 4 、SO 2- 4 【答案】C 【解析】 【分析】 pH=12 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氧根离子。 【详解】A、氢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且氢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 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B、氢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钡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符 合题意; C、Na+、Cl-、NO - 3 、OH-不能形成沉淀、气体和水,可以大量共存,符合题意; D、镁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铵根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0.向 2.8g 表面被氧化成氧化镁的镁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至固体全部溶解,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 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固体 6.38g,则该镁条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B. 1.12g C. 1.68g D. 2.64g A. 0.16g 【答案】A 【解析】 【详解】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发生的反应为: MgSO +2NaOH=Mg OH 4   2  +Na SO 2 4 ,因此沉淀即 为氢氧化镁沉淀,氢氧化镁中镁的质量分数为 24 100% 58 ´ ,根据沉淀的固体质量为 6.38g,可计算出镁的质 量为 6.38g=2 24× 58 .64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镁的质量不变因此 2.8g 表面被氧化成氧化镁含镁元素的 质量为 2.64g,可计算出氧的质量=2.8g-2.64g=0.16g。故选 A。 二、填空题(本题 4 个小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40 分)
11.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氦气_____; (2)2 个氢离子_______; (3)2 个硫酸分子______;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 (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答案】 (1). He (2). 2H+ (3). 2H2SO4 (4). Al (5). 3Fe+2O 点燃 2 Fe O 4 3 【解析】 【详解】(1)氦气:He(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既可以表示一个原子,也可以表示一个分子); (2)2 个氢离子:2H+(氢离子为 H+,2 个 H+,即在 H+前加一个 2); (3)为硫酸分子 H2SO4,2 个 H2SO4,即在 H2SO4 前面加 2,因此是 2H2SO4。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即 Al。 (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Fe+2O 点燃 2 Fe O 3 4 12.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广元市盛产红心猕猴桃,猕猴桃中富含______。 A 油脂 B 蛋白质 C 维生素 (2)施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______。 A KNO3 B K2SO4 C CO(NH2)2 D Ca(H2PO4)2 (3)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等对人体毒害最大,其中___(用化学式填空)能 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4)嘉陵江流经广元市的大部分县区,每年的六月开始出现汛期,一旦洪水来临,河水会因带入的泥沙而 变得浑浊,可通过净水方法中的____________原理除去其中的不溶性杂质,但河水仍是含有大量可溶性钙 镁化合物的硬水,长期饮用对人体健康有害,生活中降低水硬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 (2). A (3). CO (4). 过滤 (5). 煮沸 【解析】 【详解】(1)猕猴桃属于水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 故选 C; (2)A、KNO3 中含 K、N 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 B、K2SO4 中含钾一种营养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C、CO(NH2)2 中含氮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D、Ca(H2PO4)2 中含磷一种营养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3)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故填: CO; (4)过滤可实现固液分离,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硬水中含有大量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水加热或长久放置后,这些化合物会形成沉淀,故生活中通常 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13.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硅衬底高光效氮化镓发光二极管(简称 LED)技术,已广泛用于照明、显像等 多个领域,图甲是镓元素的部分信息,图乙是另外三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镓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2)写出图乙中 C 表示的微粒符号____,镓原子与图乙中_____(填字母)的化学性质相似,它们在化学 反应中易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形成离子。 (3)写出氮化镓的化学式_______。 【答案】 (1). 69.72 (2). Cl- (3). B (4). 失去 (5). GaN 【解析】 【详解】(1)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镓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9.72; (2)C、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17 号元素为氯元素,故 C 为氯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 成的氯离子,表示为:Cl-; 由图可知,镓原子与图乙中 B 的最外层电子数的是 3,化学性质相似; 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3,小于 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3)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3,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 3 个电子,从而带上 3 个单位的正电荷; 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5,在化学反应中,能得到 3 个电子,从而带上 3 个单位的负电荷,根据氮化镓的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