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上半年事业单位统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试题及
答案(教师岗)
第一部分常识判断
(共 25 题,参考时限 15 分钟)
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开始答题:
1.根据我国刑法,下列情形构成犯罪的是:
A.甲将一岁的女儿遗弃在公园长椅上,后女孩被冻死
B.乙收留了福利院走失的孤儿却未办收养手续,将其抚养成人
C.过路人丙看见公寓发生火灾而不报警,火灾中有三人死亡
D.丁因工作中发生矛盾而扬言要殴打同事,同事害怕而逃跑,在逃跑过程中不慎坠楼身
亡
1.【答案】A。
2.民事诉讼法规定了经人民法院许可,证人可以通过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者视听
资料等
方式作证的若干情形。下列不属于这些情形的是:
A.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B.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C.因经济困难不能出庭的D.因自然灾害不能出庭的
2.【答案】C。
3.下列哪个主体不能担任精神病人的监护人?
A.所在单位B.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C.精神病医院D.民政部门
3.【答案】C。
4.关于 2011 年新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各课程标准中,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共分为两个学段
B.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描述以学生行为为主体
C.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要求学生默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 300 字
D.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从第二学段(4~6 年级)开始,学生开始认识几何
4.【答案】B。
5.关于教育理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卢梭提出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思想,把教育看作由德育、智育、体
育、劳动 教育、美育有机联系并相互渗透的统一的整体
B.夸美纽斯崇尚自然,主张回归自然,提出了“自然教育理论”
C.“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命题是由杜威提出的
D.洛克一方面强调泛智教育,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儿童;另一方面,又强调在选择
教学内容时要注意知识的实用性
5.【答案】C。
6.教师不能以任何原因在公众场合随意对学生进行精神伤害,是因为教育法明确规定学
生具有:
A.个人隐私权B.人身自由权
C.受教育权D.人格尊严权
6.【答案】D。
7.下列关于校训的出处,说法正确的是:
A.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大学》
B.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易经》
C.中国人民大学校训“实事求是”出自《孟子》
D.中山大学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出自《礼记》
7.【答案】D。
8.教师发现:同一个知识点有的学生一点就透,兴趣盎然,有的学生则表示很难理解,
兴趣不高;组织一个活动,班上男女同学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这些都体现了个体身
心发展的:
A.不平衡性B.互补性
C.个别差异性D.阶段性
8.【答案】C。
9.根据学习的金字塔理论,在被动学习中,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最低的是:
A.听讲B.阅读
C.视听D.演示
9.【答案】A。
10.学习迁移理论即一种学习中学到经验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对指导实践教学有重
要意义。 下列教师的哪些做法符合促进迁移的教学?
①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前后有联系
②每年都更换一种教材系统
③上课前,花几分钟时间复习以前所学的知识
④启发联想,引导学生总结新、旧知识的联系
⑤避免讲解易混淆的知识点,防止旧知识对新知识产生影响
A.③④⑤B.①②⑤
C.①②③D.①③④
10.【答案】D。
11.小兵在班里常常欺负同学,很多学生对他避之不及,在老师的帮助下,他认识到了
自己的问 题,改正了不足,如果用一句格言来勉励小兵,最恰当的是:
A.有志者,事竟成B.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C.见善则迁,有过则改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答案】C。
12.下列诗句与涉及的人物对应不正确的是:
A.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
B.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
C.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
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
12.【答案】A。
A.萧规曹随——执政方式
B.颜筋柳骨——按摩手法
C.颠张醉素——书法特点
D.魏紫姚黄——牡丹名品
13.【答案】B。
14.关于清朝对边疆的管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西藏实行政教合一制度B.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
C.台湾在建省前归浙江省管辖D.在蒙古族聚居区实行盟旗制度
14.【答案】C。
15.下列战争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错误的是:
A.牧野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
B.拿破仑战争→普法战争→美国南北战争
C.抗美援朝战争→中苏珍宝岛之战→中越西沙之战
D.英阿马岛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
15.【答案】B。
16.关于水资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球上淡水资源的主体是冰川
B.水圈循环能够调节气温变化
C.水圈循环的主要动力是月球引力
D.湿地能净化水源,具有“排毒”“解毒”功能
16.【答案】C。
17.关于月相,下列对应错误的是:
A.上弦月——七夕B.新月——露似真珠月似弓
C.渐亏凸月——重阳节D.满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7.【答案】 C。
18.下列典故或事件,不是发生在汉武帝在位期间的是:
A.七国之乱B.封狼居胥C.首开丝绸之路D.颁布“推恩令”
18.【答案】A。
19.关于文学或电影史上的著名三部曲,下列作者和作品对应错误的是:
A.巴金:《幻灭》《动摇》《追求》
B.王小波:《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
C.基耶斯洛夫斯基:《蓝》《白》《红》
D.凡尔纳:《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
19.【答案】A。
20.关于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元谋人是我国已知的最早人类B.北京人已经能够使用天然火
C.河姆渡居民能够种植水稻D.半坡居民是父系氏族部落
20.【答案】D。
21.关于天文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七月流火”的“火”指的是火星
B.北斗七星位于大熊座
C.哈雷彗星环绕太阳一周需要 76 年
D.太阳除了自转,还绕着银河系的中心运动
21.【答案】A。
22.下列哪项与特洛伊战争无关?
A.《荷马史诗》B.阿喀琉斯C.木马屠城D.古巴比伦
22.【答案】D。
23.下列关于铁的说法错误的是:
A.铁的导电性能比铜弱
B.铁器表面的锈可减缓其内部的锈蚀速度
C.我国在战国时期已经广泛使用铁制农具
D.铁可以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单质铜
23.【答案】B。
24.下列与四大名著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赵云是刘备麾下的“五虎上将”之一
B.“木石前盟”的“木”指的是绛珠仙草
C.“智取生辰纲”的首领是“玉麒麟”卢俊义
D.孙悟空在取得真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24.【答案】C。
25.下列成语或俗语与最初适用的领域对应错误的是:
A.三下五除二——珠算 B.丢车保帅——象棋
C.丝丝入扣——纺织 D.严丝合缝——刺绣
25.【答案】D。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共 25 题,参考时限 15 分钟)
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 最恰
当的答案。
请开始答题:
26.调 A 类第 21 题
26.我国目前 600 多座城市中,有 2/3 的城市缺水。有的城市由于过度使用地下水,
已出现城区部分地段塌陷的严重后果,这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形势已十分严峻,提高城
市水利用率已_____。
A.迫在眉睫B.时不我待C.十万火急D.千钧一发
26.【答案】A。
27.语文教材修订只有“方向标”,没有“标准件”,判断一本教材是否成功的标准之
一是孩子 们是否喜欢,是否能够从中受到启迪、领略到美感。对于一本尚在路上的
修订教材,说其脱胎换骨 还_____ ,仍有待实践的检验。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言过其实B.差强人意
C.空口无凭D.为时过早
27.【答案】D。解析:由“对于一本尚在路上的修订教材”“仍有待实践的检验”可
知,语文教材还未完成修订,修订后的结果怎样还未知。说修订的教材脱胎换骨还言之
过早,“为时过早”符合句意。故本题答案为 D 项。
28.目前,在线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_____而非颠覆,这是由于其盈利模式还只是在线上
_____了传统模式,真正适合互联网规律的盈利模式还未创造出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
恰当的一项是:
A.完善 延续B.补充 复制
C.创新 沿用D.发展 继承
28.【答案】B。解析:本题从第二空入手,“真正适合互联网规律的盈利模式还未创造
出来”说明了在线教育的盈利模式和传统模式是一样的,即“复制”或“沿用”传统模
式,排除 A、D。第一空所填词语应和“颠覆”意思相对,而 C 项的“创新”含革新、
改变旧事物的意思,与“颠覆”意思相近, 故比较而言,选“补充”更恰当。答案为
B。
29~30.调 A 类第 22~23 题
29.目前,我国不少大城市已处于超载状态,“城市病”严重,而人口还在不断_____:
许多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缓慢,甚至出现_____ ,对农民工失去吸引力。面对这一
现状和城镇化所带来 的巨大压力,城市群的发展被寄予厚望。
A.增加空置B.迁移停滞C.涌入萎缩D.流动退化
29.【答案】C。解析:第一空,由“处于超载状态”“还在不断”可知,大城市的人口
还处于增长态势,“迁移”和“流动”既有人口迁入也有人口迁出,不能表达迁入大于
迁出造成人口进一步增加的状况,排除 B、D。第二空,由“甚至”可知,此处所填词
语应比“发展缓慢”程度更重,
“空置”与此不符,排除 A。“萎缩”指衰退,恰能表达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不发展反而
退步的窘境。故本题选 C。
30.尽管电子化阅读具有携带方便、容量较大、可选择范围广等优势,但是不少专家指
出,利用_____时间进行的阅读,获得的是碎片化信息,令读者无须_____思考,容易形
成思维“惰性”。
A.短暂 冷静 B.闲暇 独立 C.业余 深入 D.零散 严谨
30.【答案】D。解析:由“获得的是碎片化信息”可知,第一空所填词语应与“碎片
化”相关,
“零散”填入最恰当。第二空,碎片化即不完整的内容,与之相对,思考上也是不全面
的,“严谨” 符合句意。故本题选 D。
31.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章?关键在于选题。首先是题目要小,这是为了能够对问题做
的_____发掘,保证把文章写得深入透彻。其次是涵量要大,所谓的“涵量大”,一方
面对内具有可挖掘性,好比开矿,想开掘的地点要有丰富的蕴藏;另一方面,对外具有
引发力,可以_____,带动一系列的追踪研究。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穷尽式由此及彼B.连续性举一反三
C.地毯式顺藤摸瓜D.针对性穿针引线
31.【答案】A。解析:第一空,根据“题目要小”“文章写得深入透彻”可知此处说的
是对问题做深入的发掘,“连续性”与句意不符,排除 B。第二空所填词语应与“具有
引发力”“带动一系列的追踪研究”对应,“由此及彼”符合文意,其中的“此”对应
于“题目”,“彼”对应于“追 踪研究”。C 项“顺藤摸瓜”比喻按照某个线索查
究事情,D 项“穿针引线”比喻从中联系、拉拢, 均与句意不符。故本题答案为 A。
32~35.调 A 类第 24~27 题
32.当一个湮没个性、缺少选择的社会开始转向一个价值多元、选择多样的社会时,如
果不能根据客观情况对法律法规进行适时的修正,只会将其推入_____之境。语言文字
领域亦复如此。所以, 此次异体、生僻字的“转正”值得_____ 。
A.被动斟酌B.两难珍视C.矛盾反思D.尴尬喝彩
32.【答案】D。解析:第二空,“所以”表示对上文的总结,前文表达的是对这次异体
字、生僻字“转正”工作的认可。“斟酌”和“反思”均与此义相悖,排除 A、C。第
一空,文段表达的是, 假如法律没有根据社会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一旦出问题,
现有法律将无法解决,那么该法律的存在就比较“尴尬”。故本题选 D。
33.就形式而言,引注被历史地赋予两种功能,即索引工具和道德标尺。引注以其标记
技术直接显示所引内容的存在处所,方便人们_____ ,同时也有利于人们全面地把握
所引内容的准确意义。另外,直观地表明作者对事实和前人劳动的_____ ,展示自己
的道德人格。
A. 搜索认同B. 核实尊重C. 理解敬畏D. 查阅关注
33.【答案】B。解析:第一空,此处阐述的是引注的索引工具功能,即在帮助人们明确
引文的 出处方面的作用,据此排除 C 项的“理解”。第二空,此处阐述的是“道德
标尺”功能,“认同”
和“关注”均与道德无关。而引注中对引文出处的标注,恰能体现作者对所引作品作者
劳动的“尊 重”。故本题选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