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满分 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 分)(2014•泰安)元素在自然界里分布并不均匀,如智利富藏铜矿、澳大利亚多铁矿、
我国山东富含黄金,但从在整个地壳含量来看,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
)
A.Fe
B.Si
C.O
D.Al
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氧硅铝铁,它们在地壳中的含量分别为:氧元
素的含量为 48.60%,硅元素的含量为:26.30%,铝元素的含量为 7.73%,铁元素的含
量为 4.75%.
解答:解:在地壳中氧元素的含量为 48.60%,硅元素的含量为:26.30%,铝元素的含量为
7.73%,铁元素的含量为 4.75%;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
2.(2 分)(2014•泰安)“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主体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
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措施中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
A.广泛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
B.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C.多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D.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
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低碳经济的概念分析即可.低碳经济就是指通过开发新能源,尽可能地减少煤炭、
石油、天然气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解答:解:A.广泛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可以有效降低人类对煤、石油、天然气的
依赖,减少高碳能源消耗,故正确;
B.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故正确;
C.多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会造成白色污染,故错误;
D.少用汽车、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可以减少石油、天然气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
温室气体的排放,故正确;
答案:C
点评:此题属于社会热点题,同学们要了解低碳经济,会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相关题目.
3.(2 分)(2014•泰安)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油分离出汽油、煤油和柴油等
B.煤焦化产生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
C.工业上分离空气制取氧气、氮气
D.膜法和热法淡化海水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是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解答:解:A、石油中含有汽油、煤油和柴油等物质,通过分馏可以把它们分离开来,过程
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煤的主要成分是碳,通过焦化可以产生新物质﹣﹣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属
于化学变化;
C、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工业上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分离空气制取氧气、
氮气,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利用膜法和热法淡化海水的过程中,只是把海水中的水和其它物质分离开来,没
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
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
4.(2 分)(2014•泰安)分类是化学学习、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
)
A.水属于氧化物
B.干冰属于单质
C.硝酸铵属于盐
D.乙醇属于有机物
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根据物质与元素的分类依据进行分析.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
合物是氧化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
合物属于盐;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
解答:解:A、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B、干冰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C、硝酸铵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D、乙醇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组成等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
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5.(2 分)(2014•泰安)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B.
蒸发结晶
稀释浓硫酸
C.
D.
滴管用后不洗插回原瓶
用力塞紧橡皮塞
考点:蒸发与蒸馏操作;液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仪器的装配或连
接.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滴瓶上的滴管专瓶专用用后一定不能洗涤解答;
D、根据连接试管和橡皮塞时试管不能放在桌上要拿起了连接解答.
解答:解:
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
操作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
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滴瓶上的滴管专瓶专用用后一定不能洗涤,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连接试管和橡皮塞时试管不能放在桌上要拿起了连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答案: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
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2 分)(2014•泰安)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
B.分别点燃一小块棉纤维和羊毛纤维,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里,铜粉加热变黑
D.一氧化碳高温还原氧化铁时,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银白色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空气组成的测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点燃一小块棉纤维和羊毛纤维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里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一氧化碳高温还原氧化铁时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点燃一小块棉纤维不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故选项说法错误.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里,铜粉加热变黑,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高温还原氧化铁时,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蛋白质的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
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7.(2 分)(2014•泰安)过多的植物营养物质如尿素[CO(NH2)2]等进入水体会恶化水质,
导致“水华”现象.尿素属于(
)
A.磷肥
B.氮肥
C.钾肥
D.复合肥料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
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尿素[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故选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种或哪几种营养元
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8.(2 分)(2014•泰安)今年 5 月,南京某公司丢失一枚探伤用放射源铱﹣192,经过多方
寻找终于放回安全箱.如图是元素周期表提供的铱元素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铱的原子序数为 70
B.铱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77
C.铱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92.2g
D.铱属于非金属元素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
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
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铱的原
子序数为 77,故 A 说法错误.
B.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
字 77 可知,其核电荷数为 77,故 B 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下方的数字 192.2 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单
位为 1,省略不写,故 C 说法错误;
D.根据铱元素的汉字名称“铱”的偏旁“金”可知,为金属元素,故 D 说法错误;
答案: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中元素信息的理解与在解题中应用的能力.
9.(2 分)(2014•泰安)溶洞中存在的化学反应:CaCO3+CO2+H2O═Ca(HCO3)2,此反应属于
(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钟乳石的形成与 CaCO3+H2O+CO2═Ca(HCO3)2 有关,据此由反应特征、结合四种基本
反应类型确定该反应的类型即可.
解答:解;钟乳石的形成与 CaCO3+H2O+CO2═Ca(HCO3)2 有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
征,属于化合反应.
故选 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2 分)(2014•泰安)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可以制取氧气,其
原因是(
)
A.都属于氧化物
B.都含有氧气
C.都含有氧气分子 D.都含有氧元素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物质的元素组成.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因此制取氧气的物质中必须含有氧元素.
解答: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纯净物,氯酸钾和高锰
酸钾中都有氧元素,但它们由三种元素组成,故 A 不对.
B、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三物质都是纯净物,都含有氧元素,不含氧气,
故 B 不对.
C、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三物质不含氧气,故不含氧分子,所以 C 不对.
D、三物质都含氧元素,故 D 对.
故选 D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和物质的分类,氧化物和含氧化合物的区
别.
11.(2 分)(2014•泰安)稀土元素铕(Eu)是激光及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材料.已知氯化铕
的化学式为 EuCl3,则氧化铕的化学式为(
A.EuO
)
D.EuO3
B.Eu2O3
C.Eu3O2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由氯化铕的化学式为 EuCl3,确定铕元素的化合物,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写
出氧化铕的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氯化铕的化学式为 EuCl3,氯元素显﹣1 价,设铕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
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1)×3=0,则 x=+3 价.
氧化铕中铕元素显+3 价,氧元素显﹣2 价,其化学式为 Eu2O3.
故选 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
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2.(2 分)(2014•泰安)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只能有分子、原子构成
B.分子质量一定大于与原子质量
C.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
D.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化学反应的
实质.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A.根据原子、分子、离子都能都成物质;
B.分子、原子都有一定大小和质量;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分的,而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
子;
D.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解答.
解答:解:A.原子、分子、离子都能都成物质,故错误;
B.分子、原子都有一定大小和质量,但分子质量不一定大于与原子质量,如氢分子
的质量不如氧原子的质量大;故错误
C.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不一定发生变化,故错误;
D.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正确;
答案:D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和原子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3.(2 分)(2014•泰安)据探测卫星发回的数据分析,火星大气中 95%是二氧化碳,其余
为少量的氮气.氢气,还找到了有液态水存在的证据.根据以上信息,某同学作出如下推
断:
①火星大气是混合物
②火星大气与地球大气成分相似
③火星上钢铁不容易生锈
④火星环境适宜人类生存
⑤火星上温室效应显著.
)
你认为正确的是(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摄取典型信息、以新衬新解题.
分析:①根据火星大气的成分判断.
②根据火星大气的成分和空气的组成间区别判断.
③根据铁生锈的实质判断.
④根据氧气能供给呼吸判断.
⑤根据主要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氟利昂回答.
解答:解:①火星大气中 95%是二氧化碳,其余为少量的氮气、氢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是混合物,所以正确.
②火星大气中 95%是二氧化碳,其余为少量的氮气、氢气,而空气的组成按体积计算,
大约是: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其它气体和杂质
0.03%,所以错误.
③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生成铁锈,火星大气中无氧气,铁不会生锈,
所以正确.
④人生存就必须呼吸,氧气能供给呼吸,火星大气中无氧气,所以错误.
⑤主要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氟利昂,火星大气中 95%是二氧化碳,
温室效应强于地球,所以正确.
故选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跨度大,
强调了学生信息提炼和运用的能力.
14.(2 分)(2014•泰安)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
13C 表示核内有 6 个质子和 7 个中子的碳原子.下
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如 6
列关于 53
A.各一个原子相比较,中子数相同
127I 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131I 和 53
)
B.属于同种元素
C.各一个原子相比较,核外电子数相同
D.各一个原子相比较,质子数相同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元素的概念.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元素
种类的微粒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解答:解:A、由题意比较 53
131I 和 53
127I 知:其中子个数分别是 78、74;故不正确;
127I 知:其质子数都是 53,即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131I 和 53
B、由题意比较 53
正确;
C、由题意比较 53
故核外电子数相同;正确;
D、由题意比较 53
故选 A
131I 和 53
131I 和 53
127I 知:其质子数都是 53,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27I 知:其质子数都是 53,即质子数相同.正确.
点评:此题考查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
构成的;熟记规律“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中子数”.掌握这些对以后做此类题帮助很大.
15.(2 分)(2014•泰安)关于下列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10mL 酒精和 10mL 水混合后体积小于
20mL
稀硫酸和稀盐酸化学性质相似也存在差
异
A
B
C
解释
分子之间有间隔
溶液中都含有 H+,也存在不同的 SO4
﹣离子
化学反应中每个原子都易得 1 个电子
2﹣、Cl
F、Cl 元素化学性质相同
D
化肥硫酸氨不能和熟石灰混放或混用 硫酸铵与熟石灰发生中和反应
A.A、
B.B、
C.C、
D.D、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酸的化学性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原
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A、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B、稀硫酸和稀盐酸阳离子相同,但阴离子不同,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原子结构中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D、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能放出氨气,降低肥效;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
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10mL 酒精和 10mL 水混合后体积小于 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
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B、稀硫酸和稀盐酸化学性质相似也存在差异,溶液中都含有 H+,也存在不同的 SO4
﹣、Cl﹣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C、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原子结构中的最外层电子数,F、Cl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
数均为 7,化学反应中每个原子都易得 1 个电子,故 F、Cl 元素化学性质相同,故选
项解释正确.
D、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能放出氨气,降低肥效,而不是硫酸铵与熟石灰发生
了中和反应,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的因素、铵态氮肥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2 分)(2014•泰安)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
相符合的是(
)
①FeCl2﹣氯化亚铁②2Ca2+﹣2 个钙离子③O2﹣2 个氧原子④ ﹣钠离子⑤2H2O﹣2 个水分
子⑥2H﹣2 个氢元素⑦ ﹣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A.①④⑤⑦
B.②③④⑥
C.①②⑤⑦
D.②⑤⑥⑦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
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
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
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①由化合物的书写规则和化合价原则,氯化亚铁可表示为:FeCl2;故化学用语
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
②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