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广东暨南大学管理学考研真题 A 卷
学科、专业名称:工业工程
研究方向:所有方向
考试科目名称:833 管理学 A 卷
考生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卷)上,写在本试题上一律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请选择唯一的正确答案,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 “治病不如防病,防病不如讲卫生”。根据这一说法,以下几种控制方式中,哪一种方
式最重要?( )
A.预先控制
B.实时控制
C.反馈控制
D.前馈控制
2. 在下面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3.
A.人的需要可以分成五个层次
4.
B.人的需求是由低到高逐级向上发展的
5.
C.人在某个低层次的需要得到完全满足时,才会关注更高一级需要
6.
D.人在某个阶段,通常有一个主导需要,可以针对这个主导需求对他进行激励
7. 早晨 8 点 30 分,公司常务副总、董事老杜接到市政府电话,通知企业开展冬季消防检
查;10 分钟后老杜打电话给保卫部,通知他们去处理这项要求;9 点 15 分,老杜接到
库房电话,被告之房屋后墙再次被人敲了个洞,又有几十箱产品被偷走;8 分钟后,老
杜打电话给市公安局请他们改善本地治安情况……。整个上午老杜接电话、打电话,倒
也挺忙。根据管理方格理论,你认为老杜最接近哪种类型领导者?( )
A.1.1 型
B.5.5 型
C.9.1 型
D.1.9 型。
8. ( )对于高层管理者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较不重要。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D.设计技能
9. 企业规模较大、产品种类多、工艺差别大、市场比较广阔多变,适宜采用(
)
10. A.职能型组织
B.事业部制组织
11. C.矩阵制组织
D.动态网络型组织
12. “管理就是决策”意味着(
)
A.对于管理者来说只要善于决策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B.管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都是由于决策的复杂性而导致的.
C.决策能力对于管理的成功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D.管理首先需要的就是面对复杂的环境作出决策
13. 甲公司生产某种产品的固定成本是 30 万元,除去固定成本外,该产品每单位成本为 4 元,
市场价格为 10 元,若要达到 6 万元销售毛利的目标,该产品的产量应该为(
)
A.30,000 件
B.45,000 件
C.60,000 件
D.75,000 件
14. 霍桑试验的结论之一是生产率的提高与下列( )关系最大?
A.职工的工作技能 B.职工的满足度
C.职工的工资水平 D.工作环境状况
15. 在 PC 制造业中,Dell 公司率先采用网络直销的销售模式,并为客户提供在线定制 PC
的服务,使其在 PC 市场的销售份额大幅度提高,这里它所采用的竞争战略是( )。
A. 聚集战略
B. 成本领先战略
C. 差异化战略 D. 关系结构战略
16. 当代管理机构变革的一大趋势是( )
A.管理层次复杂化
B.组织结构扁平化
C.管理幅度日益减少
D.锥型结构更受欢迎
17. 面对动态变化、竞争加剧的世界经济,管理者必须注意考虑环境因素的作用,以便充分
理解与熟悉环境,从而能够做到有效地适应环境并( )
A.进行组织变革
B.保持组织稳定
C.减少环境变化
D.推动环境变革
18. 小张大学计算机系毕业以后,到一家计算机软件公司工作。三年来,他工作积极,取得
了一定的成绩。最近他作为项目小组的成员,与组内一道奋战了三个月,成功地开发了
一个系统,公司领导对此十分满意。这天小张领到领导亲手家给他的红包,教丰厚的奖
金令小张非常高兴,但当他随后在项目小组奖金表上签字时,目光在表上注视了一会儿
后,脸便很快阴沉下来。对于这种情况,下列哪种理论可以较恰当地给予解释(
)
A.双因素理论
B.期望理论
C.公平理论
D.强化理论
19. 以下行为中不属于企业伦理表现的是(
)。
A.治理污染
B.定期和不定期培训员工
C.为顾客提供售后服务
D.开发新产品
20. 在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中,具有较高业务增长率和较低市场占有率的经营单位是
(
)。
A.金牛
B.明星
C.问题
D.瘦狗
21. 康全公司是一家设计环保设备的公司,经营规模虽然不大但发展迅速。公司成立以来,
为了保持行动的统一性,一直实行较强的集权。请问当下列哪一种情况出现时, 公司
更有可能改变其过强的集权倾向?(
)。
A.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B.公司经营业务范围拓宽
C.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下降
D.国家发布了新的技术标准
二、判断题(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 一个人可能是个领导者,但并不一定是个管理者。(
)
2. 一旦计划付诸实施,控制工作应必须穿插其中进行。(
)
3. 事业部的缺点是机构设置重叠,管理成本高(
)
4. “管理过程理论之父”是指韦伯(
)
5. 行为决策学派认为决策是一个选优过程,所以决策结果是基于已有资源背景下寻求利润
或收益的尽可能大。 (
)
6. 环境复杂多变时,组织结构弹性应该大一些。( )
7. 在 BCG 矩阵分析中,瘦狗业务尽管目前的市场份额较低,但由于具有较高的预期增长率,
因此,其中某些业务有可能转变为明星业务。(
8. 下级的意见、信息向上级反映叫做下行沟通。(
)
)
9. 麦克莱兰的研究表明:对主管人员来说,权力需求比较强烈(
)
10. 在管理方格理论中,1.9 型领导方式是俱乐部型的领导(
)。
三、名词解释题(请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1. 效率
2.决策
3.前馈控制
4.负强化
5.部门化
四、论述题(请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
1. 什么是权变观点,以及怎么用权变观点描述管理者做什么?
2.试比较麦格雷戈的 X 理论和 Y 理论。
3.组织的基本结构形态有哪两种类型?这两种结构形态各有何特点?
4.领导和管理是一回事吗?
五、计算题(请通过计算回答以下问题,共 15 分)
某企业准备生产某种产品,但对市场销量不能确定,经估算各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如
下表所示,三种方案如下:
方案一:改建原有罐头生产线,投资不多,风险不大,损益值一般;
方案二:新建一条生产线,投资大,可能收益高,促风险大;
方案三:和某大厂搞联合,利润分成投资少,收益少,风险小。
表 1 某企业准备生产产品的三种备选方案的损益值单位:万元
项目
自然状态
很好 a1
一般 a2
6000
8000
5000
3000
5500
4500
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较差 a3
-500
-1500
-1000
很差 a4
-1000
-3200
-1500
分别运用最大最小损益值法、最大最大损益值法,折衷法(a=0.3,a 为乐观系数)
选出最优方案。
六、案例分析题(共 40 分)
案例一 虹光公司
虹光公司面向市场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不断改革企业管理体制,是适应不同产品结构、
人才结构和科技结构,发挥企业各种资源效率的内在要求。虹光公司近年来在组织机构方面
的改革主要有:
1. 逐步推行事业部制。为了适应快速多变的市场需要,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与管理效率已
势在必行。虹光公司精心研究和策划企业组织机构的改革方案,作出了先实行模拟事业
部制,而后实行独立事业部制的决定,将厂部的八个职能重新合并成八部一室,压缩或
分流 102 名处室人员。这一措施激发了各经营分厂的活力,管理效率得以提高,而厂部
的工作则着重于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及协调各经营分厂的经营战略、技术战略等更高层
次的决策。
2. 生产组织管理从工艺专业化转向产业专业化。早在 80 年代末期,虹光公司采用以工艺
专业化为核心的生产组织形式,但常常出现如下问题:
(1)该种生产组织是跨行政部门的,在各生产工艺环节出现生产进度不一致时,有时难
以协调;
(2)由于原料品种多,可能会引起原料组织不到位而出现停工待料现象,影响生产效
率。虹光公司对该公司的产品的生产组织进行仔细研究后,发现其主导的三大类产品基本上
是相对独立的,没有必要按照生产工艺划分车间,于是打破了原来低效率的工艺专业化生产
格局,建立起产品专业化的新体系,一年内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50℅。
3. 改革科研体制。1991 年以前,虹光公司将研究所集中于总厂,负责全厂的技术开发,由
于科研人员远离市场,缺乏市场意识,新产品开发的速度与品种均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
化。针对这一矛盾,虹光公司作出了把科研人员推向市场的决策,即解散远离市场的集
中式新产品开发研究,而将其转移到相关的经营分厂。这一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表
现在:
(1)技术开发以市场为导向,消除了科研与生产、销售脱节的弊端;
(2)由于有了经济观念,产品开发中的不合理费用得以减少。
4. 引进多种经营体制,实行“一厂多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所有制有其各自的优
势,国有企业引进多种经营体制、提高自身活力是一种新的尝试,虹光公司对此进行了
初步的探索。例如,虹光公司的传输分厂积极采用横向联合方式进行生产经营,一方面
与某省古荡镇政府合办企业,解决了产业发展所必需的土地与厂房和企业富余人员的流
向问题;另一方面与香港一家公司组建了合资企业—爱华达有限公司,生产具有当今国
际先进水平的 SDH 同步香港传输光端机,既获得了必要的资金,又得到了先进的技术。
根据上述案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 虹光公司推行事业部制的主要目的是:(
)
A.较少决策层次
B.精简人员
C.经营自主权下放
D.提高管理效率
2. 把科技人员推向市场,最可能出现的灾难性问题是:(
)
A.企业科技人员地位下降
B.企业科技人员收入下降
C.企业科技人员任务不饱满
D.企业长远科研项目停顿
3. 对虹光公司的组织创新效果的评判,以下哪一点不甚正确:(
)
A.带来了经济活力
B.无显著经济效益
C.带来了人事变更
D.获得了新的管理方式
4. 虹光公司的事业部建成后,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是:(
)
A.决策混乱
B.企业文化不一致
C.总厂资金回收困难
D.协调各部门的难度加大
5. “一厂多制”最合理的理论概括是:(
)
A.多种经营体制的互补
B.合资合作是大势所趋
C.经营资源的合理化配置
D.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微观化
案例二
K 集团的新行业进入战略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中国彩电市场竞争激烈。以生产通信产品而闻名的 K 集团却大胆
地进军彩电行业,在 1996 年一跃成为中国彩电行业的第三名、中国电子行业的第九名,且
传统产品的产销量继续稳居全国第一位,企成功业绩引人注目。
(一) 行业选择:成败各占一半
从通信产品与彩电的资源相关程度来看,这两类产品之间技术与生产资源是低度相关
的,品牌资源是中度相关的,销售资源却是高度相关的。
从行业吸引力程度来看,20 世纪 90 年代初,中国彩电行业总体吸引力并不大:产品供
大于求;市场竞争激烈;政府放开彩电价格管制,彩电业进入市场化时期。在行业总体吸引
力大不得前提下,K 集团经过广泛、周密的市场调查,找出了一个吸引力较大的产品市场:
大屏幕彩电。这是 K 集团成功地第一位因素,市场——产品选择策略。
在开发新产品过程中,K 集团针对中国市场的需求,分析了国内外同类产品的优劣势,
欲走出一条独特的设计路线:相对进口产品而言,减少一些中国市场不需要但费用较高的装
置和功能,从而大大降低了成本;相对国产产品而言,以国内使用的电路设计、外壳款式、
多制式和全功能遥控为主攻方向,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水平。
(二) 进入方式:扬长避短
K 集团没有走自己建工厂的老路,而是采用了合资生产方式。经过调查分析,K 集团选
定香港某电子集团作为合作伙伴。这一合作,形成了双方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的关系。
通过与该电子集团合作生产,K 集团大规模向国内市场推出大屏幕彩电,在“有计划
地市场推广”策略的推进过程中,其市场占有率节节上升。
(三) 南北兼并:巩固市场地位
K 集团进入大屏幕彩电市场的成功,导致国内许多彩电厂商加入市场竞争。彩电业进
入规模竞争阶段。
K 集团为巩固提高其市场地位,又兼并了几家企业,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
根据上述案例材料,分别讨论(共 25 分):
1.K 集团在进行战略转移时是怎么样分析彩电市场的?(6 分)
2.K 集团进军彩电市场面临哪些风险?(6 分)
3.为什么说 K 集团进军彩电市场是企业扩张战略的成功运用?(5 分)
4.K 集团怎样在产品结构调整中实现了扬长避短?(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