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 年广西普通高中会考化学真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2.用蓝、黑墨水钢笔或蓝黑笔芯园珠笔在试卷上直接答题。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H—1
C—12
N 一 14
O—16
S 一 32
Fe 一 56
Ca 一 40
Na 一 23
Cl 一 35.5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多选、错选
均不得分。将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括号内。
1.“一 CH3”表示的是(
)
(A)甲烷
(B)乙烷
(C)乙基
(D)甲基
2.下列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仪器是(
)
(A)集气瓶
(B)量筒
(C)试管
(D)烧杯
3.氯化钠在无色火焰上灼烧时,火焰呈(
)
(A)红色
(B)黄色
(C)紫色
(D)绿色
4.下列气体排放到大气中,不会污染环境的是(
)
(A)SO2
(B)N2
(C)NO
(助 NO2
5.铝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是(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6.下列关于氨的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制硝酸
(B)作致冷剂
(C)制氮肥
(D)制盐酸
7.第三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对应的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是(
)
(A)硫酸
(B)磷酸
(C)硅酸
(D)高氯酸
8.下列物质中与 CH3—CH2—CH2—CH3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CH2=CH-CH=CH2
(C)CH3—CH—CH3
(B)CH2=CH-CH2—CH3
(D)CH C—CH2—CH3
|
CH3
9.氯化钠的电子式正确的是(
)
(A)NaCl
(B)
(C)
(D)Na+[Cl—]
10.下列关于氯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是无色气体
(B)是一种有毒气体
(C)红热的铜丝能在氯气中燃烧
(D)氯气能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
1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硫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B)硫通常是一种淡黄色的晶体
(C)硫化氢通常是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D)硫化氢具有还原性
12.在下列物质中滴入 KSCN 溶液,呈现红色的是 (
)
(A)FeCl2 溶液
(B)FeCl3 溶液
(C)NaCl 溶液
(D)CuSO4 溶液
13.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是(
)
(A)HCl
(B)NaBr
(C)CaBr2
(D)NaF
14.按周期表中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顺序排列,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B)原子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C)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
(D)金属性逐渐增强
15.既能跟稀硫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
(A)Fe2O3
(B)MgO
(C)Al2O3
(D)CuO
16.下列物质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
(A)乙醇
(B)乙醛
(C)乙酸
(D)乙烷
17.分别将下列物质滴入苯酚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
(A)浓溴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稀盐酸
(D)氯化铁溶液
18.下列反应中,通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氯化氢的是(
)
(A)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B)氢气在氯气中燃挠
(C)氯化钠固体与浓硫酸反应
(D)氯气与水反应
19.用氨氧化法制硝酸时,不涉及的反应是(
)
(A)2NaNO3+H2SO4=Na2SO4+2HNO3
(B)4NH3+5O2
4NO+6H2O
(C)2NO+O2=2NO2
(D)3NO2+H2O=2HNO3+NO
20.设 N0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对 1molH2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质量为 2g
(B)标难状况下体积为 22.4L
(C)含有 N0 个氢原子
(D)含有 N0 个氢分子
21.下列物质各 1mol,质量最大的是(
)
(A)O2
(B)H2O
(C)H2
(D)CO2
22.制玻璃用的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
)
(A)CuO
(B)Na2O
(C)Al2O3
(D)SiO2
2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盐酸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H++OH—=H2O
(B)硝酸跟碳酸钠溶液反应:
2H++CO
2-
3 =CO2↑+H2O
(C)氯化钠溶液跟硝酸银溶液反应:
Ag++Cl—=AgCl↓
(D)盐酸跟氢氧化铜反应:
H++OH—=H2O
24.5.6g 铁粉和 2g 硫粉混合后加热,发生反应:Fe+S
FeS,充分反应后得到的固体(
)
(A)全部是 FeS
(B)全部是 Fe (C)是 Fe 和 FeS 的混合物 (D)是 S 和 FeS 的混合物
25.含杂质的碳酸钙样品(杂质不与酸反应)12.5g 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得到二氧化碳 4.4g,
则样品中 CaCO3 的质量分数为(
)
(A)60%
(B)80%
(C)85%
(D)90%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下列每题有 l 一 2 个符合题意的答案,多选、错选
均不得分,有两个答案的只选一个且选对的得 1 分,选两个有一个错误的不得分。
26.下列对
16
8 O 和
18
8 O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内质子数都是 8 个
(B)原子核内都含有 8 个中子
(C)互为同位素
(D)都是氧的同素异形体
27.常温下,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是(
)
(A)甲烷
(B)乙烯
(C)乙炔
(D)苯
28.不能用稀盐酸跟金属单质直接反应制得的是(
)
(A)ZnCl2
(B)CuCl2
(C)FeCl2
(D)FeCl3
29.通常情况下,能与水反应的气体是(
)
(A)N2
(B)NO
(C)NO2
(D)SO2
30.在标准状况下,22.4L NH3 的(
)
(A)质量为 17g
(B)质量为 34g
(C)物质的量为 2mol
(D)物质的量为 0.5mol
三、填空题(40 题 1 分,4l、42 题各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19 分)
31.食醋的主要成分是(写名称)
,其结构简式为
。
32.第三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至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
33. 在标准状况下,1mol 的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是
L,这个体积叫做气体摩尔
体积。
34.在 2Na+Cl2=2NaCl 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是
;若生成 1molNaCl 则反应中转移
了
mol 电子。
35.铁是一种过渡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在元素周期表中该元素位
于第
周期第Ⅷ族。
36.我国研究的高温超导材料中,铊(Tl)是重要成分之一,已知铊与铝是同主族元素,写
出铊的硝酸盐的化学式
.
37. 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
(高、低).
38.石油主要含碳和
两种元素,它是由各种
、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的混合物。
39.在反应
+HO—NO2
+H2O 中,催化剂为
;生成物
的名称为
。
40.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将系数填入方框中:
口(NH4)2SO4
口 NH3+口 SO2+口 H2O+口 N2
41.将 5.85gNaCl 溶于水中配成 1L 溶液,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42.将 2molSO2 与 1molO2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SO2+O2
2SO3,一段时间后将
混合物与足量 NaOH 溶液反应,则生成的盐的化学式可能是
。
四、实验题(每一问 2 分,共 6 分)
43.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测定一定量含 Na2CO3 杂质的烧碱试样的纯度。可供使用的试
剂只有浓硫酸和水,可供选用的仪器、装置如下图。(假设各步反应均是完全的)
实验开始时,取一定量试样置于 E 装置烧瓶中,将水跟浓硫酸混合成稀硫酸加入到烧
瓶中。
(1)在装置 E 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实验所选仪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填接口序号)
(3)知道哪几项数据就能计算出烧碱试样的纯度?
。
.
五、推断题(每空 1 分,共 6 分)
44.甲、乙两种溶液各含一种 X—离子(X—可为 Cl—、Br—),分别向甲、乙中加人 AgNO3 溶液,
再各加入稀硝酸。在甲中产生白色沉淀,乙中产生浅黄色沉淀。由此判断原两溶液中
所含的 X—离子:甲含
、乙含
。
45.已知有机物分子中羰基可跟 H—CN 发生加成反应,如:
+HCN→
→
生成物中的一 CN 基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生成羧基(一 COOH)。又知由四个以下原子构成
的环状有机物是不稳定的,一般不能存在,而环已酮分子是由六个碳原子构成的环状
分子,比较稳定。环已酮可发生如下转化(其中 A、B、C 均为反应生成的有机物):
(1) 写出环已酮跟 HCN 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写结构简式):
(2) 若使 B 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写结构简式):
(3) 分析 B 的结构及官能团的性质,结合已学过的有机反应知识,可以初步推断,将 B
跟浓 H2SO4 共热后,由于能发生消去反应或两分子间的酯化反应,生成的有机物 C
可能有两种。写出 C 的两种可能的结构简式:
、
。
六、计算题(46 题 3 分、47 题 6 分,共 9 分)
46.为中和 0.4L0.1mol/L NaOH 溶液,需加入 0.2mol/L 盐酸溶液。
(1)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计算恰好中和时所需盐酸的体积。
47.已知氨气跟氯气可发生如下反应:2NH3+3Cl2=N2+6HCl
,
NH3+HCl=NH4Cl
将 a L 氨气置于一个可改变容积的容器中,然后向容器中注入氯气。(下列计算结果可用
含 a 的代数式表示)
(1)若保持温度及压强不变,在反应后剩余的气体体积达到最小值时即停止注人氯气,求:
①注入氯气的体积为:
L。
②注入氯气前后,容器内气体密度之比为:
。
(2)若始终保持体积不变,在注入一定量氯气即停止注入,并测得反应后容器中剩余气体
能使润湿的石蕊试纸变蓝色,其密度为注入氯气前容器内气体密度的 64%,求已注入了
多少升氯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