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6年湖南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知识考研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资料共4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6 年湖南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知识考研真题及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真理的客观性 【答案】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 是客观真理。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有两层含义: (1)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依赖于人而存在 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真理最根本的特征就在于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 确揭示,就在于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 (2)指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凡是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 验、得到实践的证实、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 2.规律及其特点 【答案】(1)规律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①规律是事物的本质的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的内在根据和本质联系; ②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 ③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任何规律都是同类现象背后的共性,是丰富多彩的现象背 后的稳定联系。 (2)规律的特点 ①规律的稳定性一也就是它的相对重复性。只要条件具备,某种规律就会重复起作用。 ②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相反,人 的意识活动要受规律的支配。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 规律。但这绝不是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完全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人们在实践中,透 过大量的外部现象,可以认识或发现客观规律,并利用这种认识指导实践,达到改造自然、 改造社会,为社会谋福利的目的。不仅如此,人们还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使事物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3.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及其表现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
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与能动地改造世界 的能力和活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①是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来改造客观世界; ②是按照自己的价值尺度和审美尺度来改造客观世界; (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以认识和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规律是客观的,具有稳 定性和强制性,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要使主观符合客观而达到预期结果,就必 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4.社会基本矛盾 【答案】(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社会 基本矛盾就是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 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 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 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3)社会基本矛盾规定并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的性质和基本面貌,社会基本矛盾实 际上也就是社会基本结构要素之间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5.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 【答案】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是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为根本内容的。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包括对内和对外两个基本方面,即对内实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对 外进行国际交往和维护国家安全及利益。 (1)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 ①政治统治的职能,即资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运用手中掌握的政府机构和军队、警 察、法庭、监狱等国家机器,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压迫、控制,使社会生活保持在统治阶级 所制定的秩序要求之内。
②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即国家要运用各种权力和资源对包括邮政、铁路、水利、文教、 卫生保健、社会福利等事业进行管理,以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从根本上说国家的公 共管理职能是服务于其政治统治职能的。 (2)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职能,是指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进行国际交往与维护国家安全 和利益的职能。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职能是国家对内政治统治职能的延伸,是服务十其政 治统治的。 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是以一种 新的阶级剥削和压迫形式取代了以往旧的阶级剥削和压迫形式。 二、辨析题 6.有人认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 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试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答案】该说法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1)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 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 技术、知识 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使用 价值的源泉。但就商品价值的创造而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 动。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离开了人的劳动,价值增长就不可能实现,劳动是 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2)在信息经济社会中,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给人类的生产带来 极大的方便。在这一时代,知识和技术甚至成为首要的生产力。但价值的增长源泉仍是劳 动,而不是知识。知识不创造价值,它本身的价值也必须通过生产者的具体劳动才能转移 到新产品中去,成为商品价值的一个构成部分。 此观点的错误在于,没有认清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来源。 7.和谐不包含矛盾,因而建立和谐社会将会失去发展的动力。 【答案】该说法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1)和谐指事物协调地生存与发展的状态。从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人类的角度来看, 和谐包括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2)从哲学上讲,和谐包含着矛盾双方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思想,强调平衡、协调、 合作,体现包容万物、兼收并蓄的博大精神。但和谐并非否认矛盾,也不意味着矛盾双方 的绝对同一。“和而不同,同则不继”,和谐也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实现的。
(3)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多种因素的差异,发挥各种要素的 效能,优势互补,推动事物的发展。 (4)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 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 会结果,并不会使社会发展失去动力,和谐社会建设会使社会主义更加健康地发展。 8.相对真理是包含错误认识的真理。 【答案】该说法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 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 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 (1)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任何真理由于都会受到人类实践水平和范围以及认识能力的限制,它只能是对无限的 物质世界发展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认识,因而是有限的。这是真理在广度 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2)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任何特定的真理不仅所反映的对象在范围上是有限的,而且其正确程度也是有限的。 由于条件的限制,任何真理对认识对象的反映只能是相对正确的,即在认识的深刻程度上、 精确度上都是有限的,或者是近似性的。这是真理在深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任何真 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