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信号的产生、分解与合成
【实验内容】
设计并安装一个电路使之能够产生方波,并从方波中分离出主要
谐波,再将这些谐波合成为原始信号或其他周期信号。
1. 基本要求
(1)设计一个方波发生器,要求其频率为 1kHz,幅度为 5V;
(2)设计合适的滤波器,从方波中提取出基波和 3 次谐波;
(3)设计一个加法器电路,将基波和 3 次谐波信号按一定规律相
加,将合成后的信号与原始信号比较,分析它们的区别及原
因。
2. 提高要求
设计 5 次谐波滤波器或设计移相电路,调整各次谐波的幅度和
相位,将合成后的信号与原始信号比较,并与基本要求部分作对
比,分析它们的区别及原因。
3. 其他部分
用类似方式合成其他周期信号,如三角波、锯齿波等。
【实验目的】
1. 掌握方波信号产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电路参数的计算
方法,各参数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滤波器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及参数选择;
3. 了解实验过程:学习、设计、实现、分析、总结。
4. 系统、综合地应用已学到的电路、电子电路基础等知识,在单元
电路设计的基础上,利用 multisim 和 FilterPro 等软件工具设计出
具有一定工程意义和实用价值的电子电路。
5. 掌握多级电路的安装调试技巧,掌握常用的频率测量方法。
6. 本实验三人一组,每人完成一个功能电路,发挥团队合作优势,
完成实验要求。
【报告要求】
1. 根据实验内容、技术指标及实验室现有条件,自选方案设计出原
理图,分析工作原理,计算元件参数。(写出理论推导,不能只有图)
非正弦周期信号可以通过 Fourier 分解成直流、基波以及与基波成自
然倍数的高次谐波的叠加。本实验需要设计一个高精度的带通滤波器
和移相器,组成选频网络,实现方波 Fourier 分解的原理性实验,实
现方波合成的原理性实验。
简易波形分解与合成由下述四个部分功能电路—周期信号产生电路、
波形分解电路(滤波器)、相位调节、幅值调节与合成电路组成。
1.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分解与合成
对某非正弦周期信号 ( )
t ,其周期为T ,频率为 f ,则可以分解
f
为无穷项谐波之和,即:
2
n
T
sin(
( )
t
c
c
f
n
1
0
n
t
n
)
c
0
n
1
c
n
sin(2
n
f t
0
)
上式表明,各次谐波的频率分别是基波频率 0f 的整数倍。
方波信号可以分解为:
1
3
4
U
tf
sin
t
3sin
t
由 1、3、5、7 等奇次波构成,2
.
1
7
t
t
5sin
7sin
1
5
1n 次谐波的幅度值为基波幅值 4U
..........
的
倍。
1
2
n
(1) 设计一个方波发生器,要求其频率为 1kHz,幅度为 5V;
1
方波电路的设计:
用运放实现方波发生器的设计,主要是由普通积分器(充放电回路不
同)和迟滞比较器组成。
电路图如下:
高电平 V0=+Vz 经历的时间为
T
1
CR
4
)121ln(
R
fR
低电平 V0=-Vz 经历的时间为
T
2
CR
16
)121ln(
R
fR
振荡频率为
f
1
T
1
T
2
T
1
1
)
CR
16
(
R
4
21ln(
R
1
fR
)
占空比
TD
1
T
R
4
R
16
R
4
因此,要使得方波的频率为 1kHz,取参数值如下:
C=0.1uF
R1=Rf=10kΩ
要使得占空比为 50%,则 R4=R16=4.55kΩ。
因此调节两个电位器 R4 和 R16,改变其阻值,即可调节输出波形的
占空比和输出方波的频率,从而达到输出方波占空比为 50%,频率为
1kHz。
(2) 设计合适的滤波器,从方波中提取出基波和 3 次谐波;
基次谐波提取:
从方波中提取出一次谐波可以通过设计一个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实
现。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的转移函数为:
)(
sA
2
s
A
uf
0
Q
2
0
2
s
0
三次谐波的提取:
从方波中提取三次谐波可以通过设计一个二阶有源带通滤波器实现。
二阶有源带通滤波器的转移函数为:
)(
sA
2
s
2
s
0
0
s
A
0
Q
0
Q
目前已经有很多专业的有源滤波器设计软件如:德州仪器的 Filter
Pro 、 国 家 半 导 体 WEBENCH® 中 的 Active Filter Designer 、Nuhertz
Technologies 的 Filter Solutions 等。这些软件可以根据我们的设计指标
要求很快的算出电路参数,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开发周期。
我们实验中选用的是德州仪器的 Filter Pro 软件设计有源滤波器。
基次谐波滤波器的电路图和参数如下:
R 3
k10
R 5
k10
R 6
k10
C 2
nF10
C3
100
nF
三次谐波滤波器的电路图和参数如下:
R
7
R
8
k10
R
R
12
1
k
R
9
R
10
11
33
k
C
4
C
5
C
6
C
7
10
nF
(3)设计移相电路,调整各次谐波的幅度和相位
考虑幅值的损失,应使得最终输入输出表达式为两个共轭复
数的相除,使得模值比为 1,而使输出相对源输入产生附加相移。通
过可变电阻对输出的相移进行改变,输入输出比表达式应该是 R的函
数,即 (
f R ,选择图所示的电路实现移项功能。
)
由图,联立方程组
U in
UCjU
R
3
1
1
U
1
UU
1
R
2
U
in
R
1
CR
3
j
解得
U
U
out
in
j
CR
R
2
R
1
13
①
out
②
若选择参数 1R = 2R ,则表达式化简为
U
U
out
in
j
j
CR
CR
3
3
1
1
,其模为 1。针对
滤波器网络输出的不同频率的波形适当选择C 的大小, 3CR 在调节的
过程中大小在 1 左右变动实现相移。当 3R =0 时,相移为π;当 3CR =
∞时,相移为 0,相移的变化范围可以满足调整的需要。
在此实验中,取
1 R
R
2
=10kΩ,都选用 100nF 的电容,电位器选用 1k
Ω。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来选择以上两种移项,移相器的可移动相位
角为 0~180°。
(4)设计一个加法器电路,将基波和 3 次谐波信号按一定规律相加,
将合成后的信号与原始信号比较。
加法器由简单的反相加法电路构成,其结构如图所示。其中输入端的
电位器用于调整输入波的幅度。
U
out
R
R
1
U
1
R
R
2
U
2
R
R
3
U
3
R
R
4
U
4
2. 利用 EDA 软件进行仿真,并优化设计。(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
方波产生电路的仿真结果如下:
分析:
由(1)的方波产生原理可知,方波的频率和占空比取决于两个点位
器的阻值。因此调节两个电位器,改变其阻值,即可调节输出波形的
占空比和输出方波的频率,从而达到输出方波占空比为 50%,频率为
1kHz。
基次谐波滤波器仿真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