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指纹识别仪辐射骚扰问题分析与整改案例.pdf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资料共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1. 问题描述 客户一款高科技指纹识别仪(主要使用在美国联邦调查局、机场、进出口海 关等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指纹采集场所)设计为 4 层板,在做 CE 认证时,按 照 EN55022 法规,10m 辐射骚扰 Fail,且水平和垂直测试结果均较差,最大点超 标 20dB 左右,测试数据如图 1、2 所示,因为此种频点测试数据的 QP 和 PK 值 相差不大,故未读 QP 值。 图 1 原始水平极化 图 2 原始垂直极化
2. 原因分析 从图 1、图 2 结果可以看出,各个超标窄带频点之间间隔为 20MHz 和 40 MHz 及其整数倍,因此推断 EUT 本身有 20MHz 或者 40MHz 的 CLK 信号,所以诊断 应该围绕着振荡器,以及芯片 CLK 走线进行。 另外图 1、图 2 宽带包络 Base 较高,已经接近或达到测试限值,所以应该围 绕 PCB 的电源以及整机的 GND 进行处理。 可能原因分析如下: 1.查看原理图,发现该产品有 4 颗晶体振荡器,且分别为:Y1,32768MHz; Y2,14.7456MHz;Y3,24MHz;Y4(原理图 D9),40MHz。 图 3 单板晶体振荡器 Y4 为 40 MHz 有源晶振,和我们前面分析的一致,查看 PCB,发现 40 MHz 有源晶振为 CMOS 感光芯片提供时钟驱动,Y4 与 CMOS 芯片不在同一层。基本 可以判定,辐射超标肯定与该芯片及其外围电路有关,需要详细分析该芯片的外 围电路以及信号布线加以确认。
图 4 CMOS 芯片及其外围电路 2.观察 CMOS 芯片的外围电路,发现有数条数据线与主芯片相连,如图 5 所示,源端匹配电阻为 33 欧与 100 欧不等。根据时间常数与信号上升沿的关系, 可以对匹配电阻的大小进行调整,从而改善高频辐射状况。 图 5 数据线源端匹配 3.查看样机与 PC 的 USB 互连线 (PC 端为标准接口,EUT 端为方形 USB 接口),发现该段互连线长度约为 2m,且线缆带有屏蔽层,但无 Core。根据经验, 屏蔽双 Core 线缆具有良好的 EMI 效果。 4.查看样机 USB 信号输出端口 PCB,发现有预留 Common Mode Choke 位 置,但此时焊接的却是两颗 0 欧姆电阻,需要更换为 Common Mode Choke,理论 上 90 欧姆的 Common Mode Choke 是 USB2.0 的标准配置,但是在实践当中,发 现调整到 120 欧姆后,对性能影响不大,部分主板厂商对 USB 端口已经量产使用 该元件参数。 USB 接口原理图如图 6 所示: 图 6 USB 接口原理图 前期分析只是凭借经验进行一些必要的分析,或许分析结果与真实状况大相 径庭,但是整改工作本身就是一项分析、验证、再分析、再验证的过程,因而前 期对频率、GND、接口的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3. 整改措施
根据前面分析,采取如下对策加以整改: 1.40M 有源晶振的串接电阻由 10 欧更换为 33 欧; 2.HR14 排阻由 33 欧更换为 51 欧; 3.HR11、HR1 和 HR13 更换为同封装排珠,阻抗 60 欧; 4.有源晶振的 VCC 并联 10nF 滤波电容; 5.USB 输出信号线 90R Choke 更换为 120R Choke; 6.24M 无源晶体外壳接地; 7.USB 线材更换为较好的线材; 8.EUT 内一条排线(该排线跨在 PCB 上方)套一小磁环。 根据以上对策,测试结果如图 7、8 所示: 图 7 整改后水平极化
图 8 整改后垂直极化 从图 7、8 可以看出,整改之后,测试结果已经有了较大改善。之后继续整改, 加了很多对策进行验证,但是效果微乎其微,无法有效对测试结果进行改善。其 中一个对策是对 CMOS 芯片的引脚进行屏蔽,取得一定效果,测试数据窄带噪声 下降了 4dB 左右,但是考虑到生产等因素,此措施无法实施。 图 9 芯片管脚屏蔽 最后因整改对策无法通过 EN55022 辐射骚扰限值,所以建议客户对 PCB 进 行改板。主要要求客户优化 PCB 布局、优先处理重要信号线、改善主芯片的供电 回路、加增大芯片附近 GND 等。特别要求客户改板时注意如图 10 的几部分电路 及其布线:
图 10 改板时需要关注的电路 PCB 改板建议: Y1、Y2、Y3 振荡器尽量放置在与芯片同一布线层,且与芯片就近连接; Y1、Y2、Y3 振荡器下面切勿走线,并且振荡器下面和附近尽量覆铜; Y1、Y2、Y3 切勿放置在 PCB 边缘,距离 PCB 边缘最短距离要在 5mm 以上; 40M 振荡器周围元件适当远离,且振荡器下面覆铜; PCB 顶层和底层空闲区域可以适当覆铜; HR11、12、13 更换为 CM4-3216MAIN-181T; L50 更换为 WCM-2012-221T; HR14 更换为 51 欧; 芯片切勿距离 PCB 边缘过近; 金属外壳振荡器需预留接地位置; 对摄像头芯片可采取部分屏蔽措施,如无法操作可将附近固定螺丝孔与 机构良好搭接,利用机构接地; 机构内部屏蔽 USB 线材,尽量屏蔽到线材的根部,避免裸露过长。 其它建议: 去耦电容靠近 IC 引脚; PCB 上固定螺丝孔需良好接地; PCB 板边(包括通孔 Via 边界)与其它布线之间的距离应大于 0.3mm; 高速信号与其它布线之间的距离保持在 0.2mm~0.3mm; 重要的线如 Reset、Clock 等与其它布线之间的距离应大于 0.3mm; 大功率的线与其它布线之间的距离保持在 0.2mm~0.3mm; 不同层的 GND 之间应有尽可能多的通孔(VIA)相连; 覆铜应尽量避免尖角,有尖角应尽量使其平滑。 历经 2 个月的时间,终于拿到了改板后的 PCB 以及样机(客户改板时,增 加了部分功能,讨论用了很长时间),测试之后发现数据有较好的改进,如图 11、 12 所示:
图 11 改板后水平极化 图 12 改板后垂直极化 从图 11、12 可以看出,改板后测试数据在限值附近,但是裕量较低,对样机 内的排线进行梳理,发现产品内部的 USB 延长转接线的走线方式对测试结果有一 定影响,改变该线材的走线方向,对部分频率有一定效果,但是裕量仍然不足。 该产品的内部机构采用五金,外部采用塑胶外壳,五金机构表层均镀了绝缘漆, 金属机构的搭接位置,采用螺丝组装,阻抗很高,使用刀片刮开绝缘漆且缝隙加
导电泡棉,加强机构间的接触,使五金机构各个位置间搭接良好,整改之后测试 可以通过,测试结果如图 13、14 所示。 图 13 改板后水平极化(整改后) 图 14 改板后垂直极化(整改后) 4. 思考与启示 测试数据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观察测试数据后进行仔细分析,Fail 的频 点是如何造成的,有哪些方面和这些超标频点有关联,需要一一罗列出来。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