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库

四旋翼微型飞行器设计 - 红桃K.pdf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资料共4页,全文预览结束
四旋翼微型飞行器设计  作者:红桃 K 0 引言 微型飞行器(Micro Air Vehicle,简称 MAV) 是 20 世纪 9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飞行 器。根据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 的定义,微型飞行器的基本技术指标包括:飞 行器最大尺寸不超过 15 cm,重量 10~100 g, 有效载荷 1~18 g,续航时间 20~60 min,巡航 速度 30~60 km/h,飞行距离 1~10km,能够自 主飞行。按照飞行模式的不同,微型飞行器可 分为:固定翼微型飞行器、旋翼微型飞行器和 扑翼微型飞行器。固定翼微型飞行器飞行距离 远,巡航速度快,续航能力强,比较适合野外 区域性侦查等工作。其典型代表是美国航空环 境公司(AeroVironment)研制的 Black Widow 和 洛克希德桑德斯公司(Lockheed Sanders)研制 的 MicroStar。旋翼微型飞行器具有一个或多 个旋翼,能够垂直起降和悬停,适用于狭小空 间(如室内)或复杂近地环境中。典型代表是洛 克尼克公司(Lutronix)研制的 Kolibri 和斯坦福 大学研制的 Mesicopter。扑翼微型飞行器是一 种模仿昆虫或鸟类的新型飞行器,其主要特点 是将举升、悬停和推进功能集成于一体,具有 很强的机动性和灵活性。扑翼微型飞行器控制 方式比较复杂,目前多数机构都处于研究阶 段,离实际使用还有一定的距离。典型代表是 加利福尼亚工学院研制的 MicroBat 和斯坦福 研究中心(SRI)研制的 Mentor。国内也有多家 高校开展了微型飞行器的研究工作,如清华大 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华南理 工大学等。 对于室内狭小空间的侦查任务,需要微型 飞行器具有垂直起降能力,稳定悬停能力以及 灵活的机动性。多旋翼微型飞行器是实现以上 功能的理想选择。本文设计了一种微型四旋翼 飞行器,使用三轴陀螺仪,三轴加速度计和三 轴磁力计组成姿态测量系统,使用四元数算法 进行姿态解算,使用互补滤波器进行数据融合 以减小机体振动和陀螺漂移对姿态测量的影 响。该飞行器体积小,重量轻,可垂直起降和 悬停,适用于室内狭小空间的侦查任务。 1 飞行器基本工作原理 前 前 十字模式 X模式 图 1 两种四旋翼飞行器模式示意图 四旋翼飞行器是一种由固连在刚性十字 交叉结构上的四个电机驱动的一种飞行器。飞 行器动作依靠四个电机的转速差进行控制,其 机械结构相对简单,可由电机直接驱动,无需 复杂的传动装置,便于微型化。四旋翼飞行器 按照旋翼布置方式可分为十字模式和 X 模式, 如图 1 所示。对于姿态测量和控制来说,两种 方式差别不大。考虑到可能会使用向前安装的 视觉传感器,为了使视线不被遮挡,本设计使 用 X 模式布置方式。 电机1 xB yB M2 电机2 F2 zB M4 F4 mg M1 F1 yN xN zN 电机4 电机3 M3 F3 图 2 四旋翼飞行器动力学模型   微型飞行器的动力学模型如 2 图所示。飞 行器载体坐标系 B,原点固连于飞行器的重心, 以坐标轴 xB, yB 和 zB 表示,分别指向飞行器的 前(横滚轴)、右(俯仰轴)和下(偏航轴)方向。选 取导航坐标系 N 为参考坐标系,以坐标轴 xN, yN 和 zN 表示,分别指向北、东和当地垂线向下 方向。M 和 F 分别代表飞行器受到转矩和升 力。 四旋翼飞行器产生基本动作的原理为:电
机 1 和 3 逆时针旋转驱动两个正桨产生升力, 电机 2 和 4 顺时针旋转驱动两个反桨产生升 力。反向旋转的两组电机和桨使其各自对机身 产生的转矩相互抵消,保证四个电机转速一致 时机身不发生转动。电机 1 和 4 转速减小(增 大),同时电机 2 和 3 转速增大(减小),产生 向前(后)方向的运动。电机 1 和 2 转速减小(增 大),同时电机 3 和 4 转速增大(减小),产生 向左(右)方向的运动。四个电机转速同时增大 (减小)产生向上(向下)的运动。对角线的电机 一组转速增大,另一组转速减小产生自身旋转 运动。 2 系统结构及硬件组成 姿态控制指令 无线模块 姿态测量系统 主控制器 三轴陀螺仪 三轴加速度计 三轴磁力计 姿 态 解 算 PID 控 制 器 PWM1 PWM2 PWM3 PWM4 场效应管1 场效应管2 场效应管3 场效应管4 电机1 电机2 电机3 电机4   图 3 飞行器系统结构图 四旋翼微型飞行器的系统结构如图 3 所 示。三轴陀螺仪,三轴加速度计和三轴磁力计 组成姿态测量系统,主控制器将姿态测量系统 的数据进行解算得到当前姿态,再与通过无线 模块接收的姿态控制指令一起作为姿态 PID 控制器的输入,姿态控制器输出相应的 PWM 信号分别驱动四个场效应管,进而改变四个电 机的转速实现姿态控制。 飞 行 器 相 关 硬 件 包 括 : 主 控 制 器 : STM32F103RBT6,工作频率 72MHz。姿态测 量系统:双轴陀螺 IDG650 和单轴陀螺 ISZ650, 三 轴 加 速 度 计 和 三 轴 磁 力 计 组 合 模 块 LSM303DLHC。无线通信模块: 2.4G 无线收 发模块 nRF24L01。驱动装置:四个 N 沟道场效 应管 SI2302DS。动作执行装置:四个直径 6mm 的空心杯电机,两对直径 45mm 正反桨。供电 装置: 3.7V/130mAh 锂电池。 3 姿态解算 要对微型飞行器进行控制,首先要得到飞 行器的当前姿态。姿态解算需要从姿态测量系 统得到原始测量数据。首先获取初始姿态,然 后使用四元数算法进行姿态更新,再将四元数 转换为欧拉角,通过互补滤波器进行姿态矫 正,最后将矫正后的欧拉角转换为四元数并将 其规范化,进行下一次的姿态更新。 3.1 初始姿态获取 使用欧拉角表示姿态,令,和代表 ZYX 欧拉角,分别称为偏航角、俯仰角和横 滚 角 。 载 体 坐 标 系 下 的 加 速 度 a , , 和 参 考 坐 标 系 下 的 加 速 度 a a x B z B , , 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1)。其 y N z N x N y B a a a     中 c 和 s 分别代表 cos 和 sin。 a  x  B a  y B  a  z      c s  s s s  c s s   s      c s s c          c c s s          c c  s s c  c s c  c c s c        B (1)       a x N a y a z N N 起飞前,飞行器处于静止状态,无法由陀螺得 到初始姿态。此时参考坐标系下的加速度等于 重力加速度,即 a a a       x N y N z N        0     0   g    把(2)代入(1)可以解得 (2)   arctg     a 2 y B B x  a a 2 z B     (3)    arctg     a a y B z B     (4)  即为初始俯仰角和横滚角,通过加速度计得到 载体坐标系下的加速度即可将其解出。 
积误差,由陀螺得到的四元数只能保证短期的 精度,需要使用加速度计和磁力计对其进行矫 正。首先使用(9)将更新后的四元数转换为欧拉 角,然后使用互补滤波器进行矫正,基本原理 如图 4 所示,其公式表示为(10)。其中下标 g 代表由陀螺得到的欧拉角,下标 a 代表由加速 度计得到的欧拉角,下标 e 代表经互补滤波器 矫正后的欧拉角估计值。   q q q q 2   0 3 1 2  q q q q 2 2 2 2     2 3 1 0     q q q q arcsin 2  1 3 0 2   q q q q 2   2 3 0 1  q q q q 2 2 2 2     3 2 1 0 arctan arctan       (9)                          g g g , ,    a a a , ,    e e e , , + - k   载 体 坐 标 系 下 的 磁 场 强 度 B B B N N N z y x y x  m m m m z  m , , , , 之 间 的 关 系 可 表 示 为 和参考坐标系下的磁场强  m 度  (5)。通过磁力计可以得到载体坐标系下得磁场 强度,将其代入(5),并结合(3)和(4)可以求得  m 航角。  。再由(6)可以解得初始偏 , , m m  x y z N N N       m m m x N y N z N        c s c        s 0     s c c        s s c   s c      m x m m y z B B B (5)                               arctg 3.2 四元数姿态更新 m m y N x N                       (6) q 0  c q 1  s q 2  c q 3  s s s s s c c c c 2 2   2 2 s       2 2 2       c 2 2 2       2 2 2       c 2 2 2 2 2 c 2 2 2 2   2 2 c c s s s s s s 首先通过(7)将欧拉角转换为四元数,然后 采用毕卡算法进行四元数的更新,这里使用一 阶近似算法,如(8)所示,其中∆t 代表陀螺采 Bz 代表载体坐标 样时间间隔。 Bx , By 和 系下的角速度,可由陀螺得到。 q 0  q 0 (   q    z 1 q 3   q 2 x y ) B B B q 1  q 1  (   q    y 0 q 3   q 2 x z B B ) B q 2  q 2  ( q    x 0 q 3 q 1   y z q 3  q 3  ( q    x 0 q 1   q 2 y z B B B B t  2 t  2 t  2 t  2 ) ) B B 3.3 互补滤波器数据融合 由于陀螺零点漂移和离散采样产生的累 (7)                     e    图 4 互补滤波器原理示意图   g   e g       g    g    g a  k  k k       a g a e               (10) 静态时,使用公式(3)-(6)计算的欧拉角即 可作为有效值。动态时,造成加速度计角度计 算误差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电机和旋翼旋转时 引起的振动,二是除重力之外的外力产生的加 速度。振动通常可以使用低通滤波器进行处 理。对于有外力加速度的情况,计算三轴加速 度的合成量,并计算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当 比值处于规定区间内时,认为由加速度计算的 欧拉角是可靠的,可用互补滤波器进行矫正。 当比值在区间外时,认为外力加速度过大,由 加速度计算的欧拉角不可靠,取消矫正,仅用 陀螺计算的欧拉角进行四元数更新。互补滤波 器融合系数 k由(10)表示。 (8) k   0.02,0.8      0,  其他  2 y  a 2 z a 2 x  a g  1.2     (10) 3.4 规范化四元数 表征旋转的四元数应该是规范化四元数, 但是由于计算误差等因素,计算过程中四元数
会逐渐失去规范化特性,因此必须对四元数做 规范化处理。 使用互补滤波器矫正后的欧拉角,先由(7) 转换为四元数,然后使用(11)对其进行规范化 后再进行更新操作。 q 2 0 q 2 0 q 2 0 q 2 0 q 2  3 q 2 3 q 2 3 q 2 3 q 2 1 q 2 1 q 2 1 q 2 1 q q 2 2 q q 2 2 q 0 q 1 q q 3 2 q 0 q 1 q q 3 2 / / / /         (11)                     2 2      2 2   4 飞行器姿态 PID 控制器 图 6 四旋翼微型飞行器实物图 四旋翼微型飞行器实物如图 6 所示。整机 重量 22 克(含电池),有效载荷 5 克,最大尺 寸 15 厘米。前端预留了视觉传感器接口,以 便进行视觉辅助导航任务。实验表明,四旋翼 微型飞行器飞行时间大于 5 分钟,可垂直起降 和悬停,动作灵活,适合狭小空间飞行。 PWM1 PWM4 6 结论 设计了一种微型四旋翼飞行器,对其工作 原理进行了描述,对构成飞行器的相关硬件及 整体参数进行了说明。给出了飞行器姿态解算 过程,对陀螺测量误差使用互补滤波器进行矫 正,提出了互补滤波器融合系数的确定方法, 介绍了 PID 姿态控制器的原理。该微型飞行器 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具有垂直起降和 自主悬停能力,在有效负载范围内可扩展视觉 传感器或其他辅助定位装置,实现避障以及自 主导航,适用于狭小空间的侦查任务。 俯仰角 期望值 + - 俯仰角 计算值 PID + - + - + + - - + - - + PWM2 PWM3 偏航角 计算值 - PID + 偏航角 期望值 PID + - 横滚角 期望值 横滚角 计算值   图 5 飞行器姿态 PID 控制器原理图 四旋翼微型飞行器的控制目标是使其在 无动作指令时保持稳定悬停状态,有动作指令 时有效完成指定动作。PID 控制器结构简单, 稳定性好,工作可靠,调整方便,在工业控制 中被广泛使用。本文使用 PID 控制器进行飞行 器的姿态控制,无需对飞行器进行精确的数学 建模,原理图如图 5 所示。以姿态欧拉角的期 望值与计算值之差作为 PID 控制器的输入,每 个电机的对应的 PWM 控制量都是三个 PID 控 制器输出的叠加,叠加量的正负与电机位置相 关。姿态控制与升力控制相结合,使飞行器能 够完成三维空间的各种运动。  5 飞行器技术指标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