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RFID技术和防冲撞算法.pdf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资料共4页,全文预览结束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7, 43( 6) 223 RFID 技术和防冲撞算法 谢振华, 赖声礼, 陈 鹏 XIE Zhen- hua, LAI Sheng- li, CHEN Peng 华南理工大学 电信学院, 广州 510640 School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China E- mail: xiezhenhua05@163.com XIE Zhen - hua , LAI Sheng- li , CHEN Peng.RFID technology and anti- collision algor ithm .C omputer Engineer ing and Applications, 2007, 43( 6) : 223- 225. Abstr act: The RFID technology and the unavoidable collision problem are analyzed detailedly in this article.It brings forward a binary- tree searching anti- collision algorithm based on dynamic adjustment.Using this algorithm, the tags collision problem can be solved effectively.The advantage will be proved by the analysis of time and space complexity.The algorithm has important signifi- 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RFID. Key wor ds: RFID; anti- collision; tags collision; dynamic adjustment 摘 要: 论文详细介绍了 RFID 技术, 并针对 RFID 技术中不可避免的碰撞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动态调整二进制搜索树防冲 撞算法, 可以有效解决 RFID 标签冲突问题。在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等方面比较验证其优越性。该算法对于 RFID 技术的发展 和推广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RFID; 防冲撞; 标签冲突; 动态调整 文章编号: 1002- 8331( 2007) 05- 0223- 03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TP301 1 引言 随着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 射频识别( Radio Frequency I- dentification, RFID) 技 术 逐 渐 兴 起 , 对 供 应 链 管 理 、物 流 、生 产 控制和零售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并将成为未来自动识别技术 的主流。RFID 技术是利用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 以达到识别目的并交换数据。 RFID 系统主要由阅读器和标签( 即射频卡) 组成。阅读器 通过天线发送能量并接收返回数据, 将接收到的数据传送给主 机进行处理。当阅读器的射频场作用范围内存在多个标签, 并 有两个或者以上的标签同时响应阅读器时将会产生冲突, 称为 标签冲突。解决冲突的算法称为防冲撞算法。良好的防冲撞算 法 可 以 有 效 解 决 标 签 的 冲 突 问 题 , 实 现 标 签 的 快 速 、高 效 的 读 取。 2 RFID 技术 RFID 技术在近几年才显出大规模发展的态势。种种迹象 表 明, RFID 正 在 加 快 商 业 化 进 程, 成 为 零 售 、物 流 业 炙 手 可 热 的主流技术趋势, 而 市 场 咨 询 公 司 Forrester 更 是 将 RFID 列 为 未来 IT 业的四大发展趋势之一。 2.1 RFID 系统 RFID 的 系 统 主 要 包 括 以 下 几 个 部 分 : ( 1) 射 频 卡 : 载 有 目 标物相关信息的 RFID 单元, 射频 卡 内 存 储 了 用 于 识 别 的 唯 一 的 ID 号 ; ( 2) RFID 单 元 间 传 输 射 频 信 号 的 天 线 ; ( 3) 射 频 识 别 阅读器: 产生射频信号和接收从射频卡 返 回 的 射 频 RF 调 制 信号 并 将 其 解 码 ; ( 4) 主 机 : 控 制 阅 读 器 通 讯 获 取 数 据 信 息 并 作 应 用 层 的 软 件 处 理 。其 中, 射 频 卡 与 相 应 天 线 统 称 标 签 。收 发 天 线 和 射 频 识 别 阅 读 器 统 称 阅 读 器 。 具 体 的 系 统 组 成 原 理 图 如 图1。 标 签 按 照 能 量 供 给 方 式 , 可 分 为 有 源 电 子 标 签 ( active tags) 和无源电子标签( passive tags) 。通常, 有源电子标签需要 专 用 电 池 来 提 供 芯 片 工 作 的 能 量 。 而 无 源 电 子 标 签 内 不 含 电 池, 其 所 需 工 作 能 量 需 要 从 阅 读 器 发 出 的 射 频 波 束 中 获 取 能 量, 经过整流、存储后提供电子标签所需的工作电压。 RFID 有 两 种 常 见 的 工 作 方 式 RTF( Reader Talks First, 阅 读器先发言) 和 TTF( Tag Talks First, 标签先发言) 。RTF 为: 阅 读器首先发送指令, 标签收到指令后回复数据。而 TTF 为标签 基金项目: 广东省科技公关计划( the Key Technologies R&D Program of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under Grant No.2003C40406) 。 作者简介: 谢振华( 1984- ) , 硕士, 主要从事 RFID 阅读器和系统防冲撞研究; 赖声礼( 1939- ) ,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为微波天线与射频 识别系统; 陈鹏( 1979- ) , 博士, 从事射频识别与嵌入式系统开发。
224 2007, 43( 6)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直接发送数据。 2.2 RFID 的国际标准 目 前 RFID 技 术 还 没 有 形 成 一 个 统 一 的 国 际 标 准 。RFID 的标准化包括标识编码规范、操作协议及应用系统接口规范等 多个部分的标准化。当前主要的 RFID 相关规范有欧美的 EPC ( Electronic Product Code) 规 范 、日 本 的 UID( Ubiquitous ID) 规 范 和 国 际 标 准 化 组 织 ISO 基 于 物 品 管 理 的 射 频 识 别 标 准 ISO 18000 系列规范。其中, 欧美的 EPC 标准和 ISO 18000 标准, 由 于应用较广泛, 成为当前主流的 RFID 标准。 2.3 RFID 系统的冲撞问题 在很多应用场合, 阅读器要在很短时间内尽快识别多个标 签。由于阅读器和标签通信共享无线信道, 阅读器和标签的信 号 可 能 发 生 冲 突, 使 阅 读 器 不 能 正 确 识 别 标 签, 即 发 生 了 碰 撞 ( collision) 。因此, 需要一种防冲撞技术减少冲突达到快速准确 识别多个标签的目的。由于 EPC 标准和 ISO 标准在 RFID 系统 上主要采用无源标签和 RTF 的工作方式, 所 以 一 般 的 防 冲 撞 技术都基于无源标签和 RTF 方式。 RFID 系统中的冲撞分为标签冲撞和阅读器冲撞。标签冲 撞是指多个标签同时响应阅读器的命令而发送信息, 引起信号 冲突, 使读写器无法识别标签。阅读器冲撞指多个阅读器之间 由于工作范围重叠, 导致信息读取失败所产生的冲突。由于整 个阅读器系统一般是一个静止的体系, 只需在全局上合理分配 时间和频率就可有效地克服阅读器碰撞问题。对于阅读器冲撞 问题比较容易解决, 而标签冲 撞 问 题 却 成 为 RFID 系 统 发 展 的 瓶颈。 3 RFID 防冲撞算法 由于 RFID 的冲撞问题主要 是 标 签 冲 撞 问 题, 故 以 下 针 对 RFID 的标签 防 冲 撞 问 题 进 行 分 析 。 对 RFID 冲 撞 问 题 的 解 决 一般有 4 种方式: SDMA( Spac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 FD- MA(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 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 TDMA (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 其 中, TDMA 时分多址方式由于应用简单, 容易实现大量标签的 读写, 所以被多数防冲撞算法采用。现有防冲撞算法主要包括 ALOHA 算 法 和 树 分 叉 算 法 两 种 。 由 于 ALOHA 算 法 [1]随 机 性 大, 当 大 量 标 签 并 存 时, 帧 冲 突 严 重, 引 起 性 能 急 剧 恶 化, 不 适 宜大规模标签读取。所以主要发展树分叉算法。 目 前 树 分 叉 算 法 主 要 有 ISO18000- 6B 的 二 进 制 搜 索 算 法 [2]、动 态 二 进 制 防 冲 撞 算 法 [3]、后 退 式 二 进 制 树 形 搜 索 算 法 [4] 等 。ISO Type B 的防冲突机制利用随机产生的 0、1 信 号 达 到 二 进 制 树 形 搜 索 的 目 的, 本 质 上 仍 然 是 基 于 概 率 的, 不 适 合 大 规模标签读写。动态二进制算法对发送指令长度进行了研究, 但未对多个标签的连续有序性读取进行分析。后退式二进制树 形 搜 索 算 法 : 碰 撞 发 生 时 , 根 据 碰 撞 的 最 高 位 , 跳 跃 式 向 前 搜 索; 无碰撞时, 采取后退策略, 实现标签的有序读取。但其发送 指令长度比较固定, 仍需进一步改善。本文提出动态调整二进 制 树 形 搜 索 算 法, 保 持 标 签 读 取 的 有 序 性, 并 动 态 调 整 发 送 指 令长度, 高效地利用信道。 3.1 动态调整二进制树形搜索法 本文用 Manchester 编码判别位碰撞, 保持后退式二进制树 算法的后退机理, 提出动态调整二进制树形搜索的改进算法。 该算法能更快速、有效地对数据进行读写。动态调整二进制树 形搜索法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 1) 发 送 指 令 长 度 动 态 调 整, 只 发 送 位 数 高 于 或 等 于 冲 突 位的指令位, 有效减少发送指令长度。 ( 2) 基于一位冲突直接识别, 当只探测到一位碰撞位时, 可 直接识别出两个标签。 ①Manchester 编码与防冲撞 该编码用逻辑“1”表示发送数据由 1 到 0 的转变即下降沿 跳变, 用逻辑“0”表示发送数据由 0 到 1 的转变即上升沿跳变。 若无状态跳变, 视为非法数据, 作为错误被识别。当两个或多个 标签同时返回的数位有不同之值时, 则上升沿和下降沿互相抵 消, 以 至 无 状 态 跳 变, 阅 读 器 可 知 该 位 出 现 碰 撞, 产 生 了 错 误 , 应 进 一 步 搜 索 。 利 用 Manchester 编 码 识 别 碰 撞 位 示 意 图 如 图 2。 假 如 有 两 个 标 签 , 其 ID 号 为 10011111 和 10111011, 利 用 Manchester 可识别出 3 和 6 位碰撞。 ②防碰撞指令规则 Request( ID) —请求指令。该 ID 长度小于或等于标签的 ID 长度。与 Request( ID) 携带的 ID 值匹配的标签回送其 ID 值给 阅读器。如 Request( 10) 表示 ID 开始两位为 10 的所有标签应 答。并规定发送指令 Request( 1) 后射频场内所有非“静默”状态 下的标签都应答。 Select( ID) —选择指令。与 Select 携带相同 ID 值的标签被 激活。 Read- Write—读写指令。对被 Select 指令激活的标签进行 读写操作。 Quiet( ID) —静默指令。对匹配标签进行静默操作, 使其不 对阅读器的任何指令作出反应。当标签离开阅读器的作用范围 ( 等于没有供应电压) 后复位。 ③算法要点和实现 算法要点: 首 先, 阅 读 器 发 送 Request( 1) 命 令 , 要 求 区 域 内 所 有 标 签 应答。 检测是否有 1 位碰撞位发生。当无碰撞或只有 1 位碰撞位 时, 直 接 识 别 标 签 。 若 有 多 位 碰 撞 发 生 时, 将 碰 撞 的 最 高 位 置 0, 高 于 该 位 的 数 值 位 不 变, 低 于 该 位 的 数 值 位 忽 略, 得 到 下 一 次 Request 命 令 所 需 的 ID 参 数 。 直 到 识 别 出 两 个 标 签。 ( 3) 识别标签后, 判断刚才发送的指令是否为 Request( 1) , 若 为 Request( 1) 则 发 送 结 束, 否 则 下 一 次 Request 命 令 所 需 的 ID 参数, 采用后退策略, 由其相邻的上次发送指令确定。 算法实现: 假 设 ID( 电 子 产 品 代 码 ) 为 8 位 , 阅 读 器 作 用 范 围 内 有 4 个标签:
谢振华, 赖声礼, 陈 鹏: RFID 技术和防冲撞算法 2007, 43( 6) 225 TAG 1 2 3 4 ID 11001011 11001001 11010100 11011100 开始, 阅读器对区域内标签处于未知状态, 所以发送 Re quest( 1) 命令, 要 求 区 域 内 所 有 的 标 签 应 答 。 详 细 执 行 过 程 如 下: 第 1 次, 阅 读 器 发 送 Request( 1) 命 令 ; TAG1、2、3、4 应 答 ; 阅 读 器 根 据 Manchester 编 码 原 理, 可 解 码 得 数 据 110xxxxx, D4 到 D0 位发生碰撞。碰撞的最高位为 D4 位。算法作以下的处 理 : 将 D4 置 0; 高 于 D4 位 的 数 位 不 变 , 即 D7D6D5=110; 低 于 D4 位的数位全部忽略。可得下一次 Request 命令所需的 ID 参 数为: 1100。 第 2 次 , 阅 读 器 发 送 Request( 1100) 命 令 ; 标 签 ID 前 4 位 与 1100 匹配的标签应答, 即 TAG1、2 应答; 同理阅读器可解码 得 ID 数据为: 110010x1。因为只有一个碰撞位, 阅读器可以直 接识别出存在 ID 为 11001001 和 ID 为 11001011 的两个标签。 此时, 可对 标 签 进 行 Select 选 择, 和 Read- Write 读 写 操 作 。 最 后 分 别 执 行 Quiet 指 令 , 屏 蔽 掉 两 个 标 签 , 使 它 们 都 处 于“ 静 默”状态。算法采用后退策略, 从相邻的上次发送指令( 此时为 第 1 次指令) 获得下一次 Request 命令为: Request( 1) 。 第 3 次, 阅 读 器 发 送 Request( 1) 命 令 ; TAG3、4 应 答 ; 同 理 阅读器可解码得 ID 数据为: 1101x100。也只有一个碰撞位, 阅 读器可 以 直 接 识 别 出 存 在 ID 为 11010100 和 11011100。 同 样 分 别 执 行 Quiet 指 令 , 屏 蔽 掉 这 两 个 标 签 , 使 它 们 都 处 于“ 静 默”状态。因此时判断出执行的指令为 Request( 1) 全返回指令, 而只有两个标签应答, 所以可知所有的标签都识别完毕。发送 过程如表 1 所示。 表 1 动态调整算法发送过程表 第 1 次发送 第 2 次发送 第 3 次发送 1 指令 Request TAG1 TAG2 TAG3 TAG4 11001011 11001001 11010100 11011100 接收解码 110xxxxx 1100 11001011 11001001 ( 不应答) ( 不应答) 1 ( 静默) ( 静默) 11010100 11011100 识别 11001011 识别 11010100 11011100 11001001 同样的 4 个标签, 用后退式二进制树算法的详细执行过程 如表 2。规定 Request( ID) 为标签把自己的 ID 号与 Request 指 令 携 带 ID 值 比 较 , 若 小 于 或 等 于 , 则 此 标 签 回 送 其 ID 给 阅 读 器。 表 2 后退式算法发送过程表 指令发送 第 1 次 第 2 次 第 3 次 第 4 次 第 5 次 Request TAG1 TAG2 TAG3 TAG4 第 6 次 第 7 次 11111111 11001111 11001001 11001111 11111111 11010111 11111111 11001011 11001011 ( 不应答) 11001011 11001001 11001001 11001001 11010100 ( 不应答) 11011100 ( 不应答) 110xxxxx 110010x1 ( 静默) ( 不应答) 11010100 11010100 ( 不应答) 11011100 ( 不应答) 11011100 ( 静默) ( 静默) ( 静默) 识别 1101x100 识别 ( 不应答) ( 不应答) ( 静默) ( 静默) ( 静默) ( 静默) 接收 解码 识别 识别 11001001 11001011 11010100 11011100 从表 1 和表 2 对比可知, 识别同样的 4 个标签动态调整算 法 只 需 发 送 3 次 查 询 指 令 , 8 位 ID 的 平 均 查 询 指 令 发 送 长 度 为 2; 而 用 后 退 式 二 进 制 树 形 算 法 为 7 次 指 令 , 平 均 指 令 发 送 长度为 8。 由此可见, 动态调整二进制树形搜索算法比后退式二进制 树形算法有明显的改进, 能更高效、快速进行标签读写。 3.2 算法的复杂度分析 ( 1) 时间复杂度分析。 后退式二进制算法[4]阅读器识别 N 个标签的查询次数为: S( N) =2N- 1 ( 1) 系统的有效服务率即吞吐率为: K=N/S( N) =0.5 以下对比动态调整算法和后退式算法的复杂度: 一般性分析: 由于动态调整二进制树形搜索算法是基于后 退式二进制树形算法, 在最不 理 想 的 情 况 下, 也 可 以 保 持 N 个 标签的查询次数为 S( N) =2N- 1。 ( 2) 当射频场中发生碰 撞 的 标 签 数 量 N 较 大 时, 识 别 出 1 位 碰撞的几率较大。设在整个识别过程中探测到 M 次 只 有 1 个 碰撞位, 通过动态调整二进制树形算法的直接识别相当于减少 了 二 进 制 搜 索 树 的 M 个 叶 子 结 点 ( 图 3 所 示 ) , 此 时 只 需 查 询 指令发送次数为: S( N) =2* ( N- M) - 1 ( 3) 特 别 地 , 当 2N 个 标 签 第 一 次 发 送 Request( 1) 识 别 指 令 只 探测出 N 个碰撞位时, 可 知 识 别 过 程 中 将 出 现 连 续 的 1 位 碰 撞, 此时: M= 2N 2 =2N- 1 ( 4) 个标签的查询次数为: 阅读器识别 2N S( 2N ) =2* ( 2N- 2N- 1 ) - 1=2N- 1 系统的有效服务率即吞吐率为: K= 2N S( 2N ) = 2N 2N- 1 =1 ( 5) ( 6) 对比后退式二进制树形搜索算法需要发送次 S( 2N ) =2N+1 - 1 查询指令, 而系统吞吐率为 K=0.5。可见, 当发生大规模标签碰 撞 时, 标 签 ID 号 比 较 连 续, 探 测 到 1 位 碰 撞 几 率 比 较 大 , 容 易 识别到连续的 1 位碰撞, 此时识别过程中动态调整算法的时间 复杂度将比后退式算法以倍数级递减。 ( 2) 空间复杂度分析 特 别 地 , 当 识 别 标 签 所 发 查 询 指 令 Request( ID) 的 碰 撞 位 服从左右对称分布时, L 位 ID, 用动态调整算法发送的平均查 询 指 令 长 度 为 L/2, 与 后 退 式 算 法 固 定 的 L 位 长 度 相 比 , 节 省 了 50%的查询信息量。一般情况下, 当射频场碰撞标签的数量 比较大时, 可以满足碰撞位发生在 ID 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的 概率基本一致, 此时应用动态调整算法可以有效减小发送信息 量, 提高发送速率。 ( 下转 239 页)
陈 望, 陈兵旗: 基于图像处理的公路车流量统计方法的研究 2007, 43( 6) 239 景取值范围后精确计算的方法进行道路背景提取, 此后利用逐 一替代背景候补图像的方法进行背景更新, 用背景差分法提取 出 车 辆 的 形 状 和 位 置 信 息, 并 利 用 车 影 的 灰 度 特 征 来 去 除 车 影, 然 后 根 据 汽 车 自 身 的 纹 理 特 性, 对 多 车 道 上 的 汽 车 进 行 区 分, 以 提 高 计 数 准 确 率, 最 后 使 用 前 后 帧 车 辆 中 心 连 续 匹 配 的 方法来确定车辆数目。对上述算法, 在实际道路环境中进行了 实验验 证, 结 果 表 明 该 算 法 不 但 能 适 应 背 景 变 化 的 环 境, 车 辆 计数也达到了 97%的准确率。( 收稿日期: 2006 年 6 月) 参考文献: [1] 严宝杰.交通调查与分析[M].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7. [2] SRF Consulting Group, Inc.Portable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 smart test evaluation report, SRF No. work zone application operational 0942089.7/11[R].1997. [3] Hourdakis J, Michalopoulos P , Morris T, et al.Advanced portable wireless measurement and observation station[R].Minnesota: Intelli- 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2005. [4] 王 琳, 冯 海 军, 卢 朝 阳.一 种 基 于 聚 类 分 析 的 实 时 交 通 流 量 监 测 系 统[J].电视技术, 2004, 1: 82- 84. [5] Mikic I, Cosman P C, Kogut G T, et al.Moving shadow and object detection in traffic scenes [C]//Proceedings 15th International Con- ference on Pattern Recognition, 2000, 1: 321- 324. [6] Cucchiara R, Costantino G, Massimo P, et al.Improving shadow sup- pression in moving object detection with HSV color information [C]// Proceedings IEE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Conference ( ITSC2001) , Oakland, CA, USA, 2001, 8: 334- 339. [7] 张 懿 慧, 徐 晓 夏 , 陈 泉 林.基 于 阴 影 抑 制 和 自 适 应 背 景 更 新 的 车 辆 目 。 假设车辆平均长度和检测区域对应在图像上的宽度都为 3 m, 当车速小于等于 80 km/h 时, 汽车通过检测区域的最短时间为 0.3 s, 当处理帧率达到 10 帧/s 时, 同一车辆通过检测区域时至少 可以采集到 3 帧图像, 因此如果车辆区域中心有 3 次以上匹配 就可以认为有车通过。如果车速超过 80 km/h, 车辆通过检测区 域时采集到的图像帧数将小于 3 帧, 此时会产生漏计数现象。车 辆通过处理区域期间采集到的图像越少越容易产生计数误差。 在现场实时计数调试的基础上, 选取了有代表性的 10 min 视频图像进行了具体分析。该段视频图像包括了少车、多车并 行、前后连接紧密、有自行车和行人干扰、不同车型、不同车辆颜 色等多种情况。在该段视频图像中, 实际通过车辆为 220 辆, 测 量输出数目为 213 辆, 正确率达到 97%, 平均处理速率为 15 帧/ s, 符合实时计数要求。产生计数误差的原因是, 由于大型车辆经 过时, 引起了相机震动, 造成图像混乱。因此, 在实际应用时, 应 该增加摄像头的抗震能力, 同时需要进一步提高算法的鲁棒性。 4 总结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车流量的计算方法, 首先利用先确定背 检测系统[J].上海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5, 11( 5) : 465- 471. ( 上接 193 页) 参考文献: [1] Feldkamp L A, Davis L C, Kress J W.Paratical cone - beam algo- rithm[J].J Opt Soc Am, 1984, 1( A) : 612- 619. [2] Wang G, Lin T H, Cheng P C, et al.A general cone- beam recon- struction algorithm[J].IEEE Trans Med Imag, 1993, 12: 486- 496. [3] Wang B, Liu H, Wang G.Generalized feldkamp image reconstruction from equiangular cone- beam projection data[C]//Proceedings 13th IEEE Symposium on Computer - Based Medical Systems, 2000: 123- 128. [4] Kudo H, Satio T.Helical - scan computed tomography using cone - beam projections [C]/ / Nuclear Science Symposium and Medical Imaging Conference, IEEE, 1991, 3: 1958- 1962. [5] Izumi S, Kamata S, Satoh K, et al.High energy X - ray computed tomography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s[J].IEEE Trans Nucl, 1993, 40 ( 2) : 158- 161. [6] Miyai H, Kawasaki S, Kitaguchi H, et al.Response of silicon detec- tor for high energy X- ray computed tomography[J].IEEE Trans Nucl, 1994, 41( 4) : 999- 1003. [7] Satoh K, Miyai H, Izumi S.Correction of cross - talk noise in high energy X- ray computed tomography[J].IEEE, 1995. [8] 周日峰, 张平, 张泽宏.高能 X 射线探测器射线串扰模拟研 究[J].核 技术, 2005, 28( 12) : 937- 939. [9] 吴 沐 新, 钱 永 庚, 王 经 瑾.用 Monte Carlo 方 法 模 拟 设 计 工 业 CT 探 测器[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1999, 16( 5) : 340- 344. [10] 李 玉 兰, 李 元 景, 王 少 锋, 等.高 能 X 射 线 成 像 系 统 固 体 探 测 器 模 块的设计[J].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3, 43( 12) : 1594- 1596. ( 上接 225 页) 4 结论 本 文 详 细 分 析 了 RFID 技 术 并 改 进 了 后 退 式 二 进 制 树 形 搜 索 算 法 , 提 出 动 态 调 整 二 进 制 树 形 搜 索 算 法, 保 持 标 签 读 取 的有序性、动态调整指令发送长度和一位冲突 ID 直接识别, 有 效减少识别时间和发送指令长度, 高效地利用了信道。解决约 束 RFID 系统快速读取的瓶颈, 提 高 商 品 实 时 数 据 的 采 集, 使 商品的采购、仓储、配送过程更加便捷, 对商业应用中大批量物 品的识别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收稿日期: 2006 年 6 月) 参考文献: [1] 吴春华, 陈军.动态 ALOHA 法在解决 RFID 反碰撞问题中的应用[J]. 电子器件, 2003, 26: 173- 176. [2] ISO/IEC 18000- 6, ISO/IEC JTC 1 /SC31 /WG 4 N652R 国 际 标 准 组织发布协议草案[S], 2003- 02. [3] 鞠伟成, 俞承芳.一种基于动态二进制的 RFID 抗 冲 突 算 法[J].复 旦 学报, 2005( 2) : 46- 50. [4] 余松森, 詹宜巨, 彭卫东, 等.基于 后 退 式 索 引 的 二 进 制 树 形 搜 索 反 碰撞算法及其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4, 40( 16) : 26- 28.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