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080235a.pdf
1 综述
1.1 以太网模块的综述
1.2 以太网模块的特性
1.3 关于功能版本B 中新增/更改的功能
1.4 软件配置
2 系统配置
2.1 可应用系统
2.2 网络配置需要的设备
2.3 使用QCPU 的远程口令功能时
2.4 在远程I/O 站处使用以太网模块时
2.5 在具有几个QCPU 的多CPU 系统中使用以太网模块时(功能版本B)
2.6 以太网模块与Q00J/Q00/Q01CPU 一起使用时
2.7 检查功能版本和系列号
3 规格
3.1 性能规格
3.2 通讯用的数据代码
3.3 外部设备和每个通讯功能的附加功能之间的关系
3.4 以太网模块功能列表
3.5 专用指令列表
3.6 GX Developer 设置的以太网模块项目列表
3.7 从PLC CPU 发出的输入/输出信号和发给PLC CPU 的输入/输出信号列表
3.8 缓冲存储器的应用和分配列表
4 操作之前的设置和步骤
4.1 装载和安装
4.1.1 处理注意事项
4.1.2 安装环境
4.2 开始操作之前的设置和步骤
4.3 以太网模块的部件
4.4 连接到网络
4.4.1 连接到10BASE-T/100BASE-TX 网络
4.4.2 连接到10BASE5 网络
4.4.3 连接到10BASE2 网络
4.5 用GX Developer 进行设置
4.5.1 I/O 分配设置
4.5.2 其它设置
4.6 设置MNET/10H 以太网卡号的网络参数
4.7 操作设置
4.8 自诊断测试
4.8.1 自抑制测试
4.8.2 硬件测试(H/W 测试)
4.9 维护和检查
4.9.1 维护和检查
4.9.2 安装和拆卸模块
5 通讯步骤
5.1 通讯步骤概要
5.2 初始化处理
5.2.1 初始化处理
5.2.2 初始化设置
5.3 路由信息设置
5.4 确认初始化处理的完成
5.4.1 使用GX Developer 进行PING 测试(通过以太网板)
5.4.2 使用GX Developer 进行PING 测试(通过CPU)
5.4.3 使用GX Developer 进行回路测试
5.4.4 PING 命令兼容IBM 的个人计算机→以太网模块)
5.4.5 回路测试(使用MC 协议进行通讯)
5.5 开启设置
5.6 - 9
10 - 索引
080235_2.pdf
1 - 5.5
5 通讯步骤
5.6 开启处理/关闭处理
5.6.1 主动开启处理/关闭处理
5.6.2 被动开启处理/关闭处理
5.6.3 UDP/IP 开启处理/关闭处理
5.7 建立成对连接
5.7.1 建立成对连接
5.7.2 使用GX Developer 建立成对连接设置的实例
5.8 自动开启UDP 端口
5.9 使用QCPU远程口令功能进行通讯
5.9.1 设定远程口令时的数据通讯
5.9.2 使用远程口令核对功能时的注意事项
5.9.3 数据通讯步骤
5.9.4 远程口令解锁处理或锁定处理异常完成时
5.9.5 如何设定远程口令核对的目标连接
5.9.6 远程口令核对功能所用的缓冲存储器
5.9.7 设定远程口令核对时的数据通讯
6 使用MC 协议进行通讯
6.1 数据通讯功能
6.1.1 使用MC 协议访问PLC CPU
6.1.2 数据通讯的信息格式和控制步骤
6.1.3 执行数据通讯的PLC CPU 设置
6.1.4 对多CPU 系统的支持
6.1.5 对QCPU 远程口令功能的支持
6.2 使用MX Component 和MX Links
7 固定缓冲存储器通讯(有顺序控制方法)
7.1 控制方法
7.2 发送控制方法
7.3 接收控制方法
7.3.1 用主程序接收(专用指令:BUFRCV)
7.3.2 用中断程序进行接收处理(专用指令:BUFRCVS)
7.4 数据格式
7.4.1 标题
7.4.2 应用数据
7.5 编程
7.5.1 创建程序时的注意事项
7.5.2 固定缓冲存储器通讯程序实例(有顺序的控制方法)
8 固定缓冲存储器通讯(无顺序的控制方法)
8.1 控制方法
8.2 发送控制方法
8.3 接收控制方法
8.3.1 用主程序接收(专用指令:BUFRCV)
8.3.2 用中断程序接收(专用指令:BUFRCVS)
8.4 数据格式
8.5 使用UDP/IP 进行同步广播
8.5.1 用同步广播发送
8.5.2 用同.广播接收
8.5.3 使用同步广播功能时的注意事项
8.6 编程
8.6.1 创建程序时的注意事项
8.6.2 固定缓冲存储器通讯程序实例(无顺序的控制方法)
9 使用随机访问缓冲存储器进行通讯
9.1 控制方法
9.1.1 从外部设备读请求的控制方法
9.1.2 从外部设备写请求的控制方法
9.2 数据格式
9.2.1 标题
9.2.2 应用数据
9.2.3 命令/响应格式的实例
9.3 随机访问缓冲存储器的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
9.4 创建程序时的注意事项
10 - 索引
080235_3.pdf
1 - 5.5
5.6 - 9
10 专用指令
10.1 专用指令列表
10.2 BUFRCV 指令
10.3 BUFRCVS 指令
10.4 BUFSND 指令
10.5 CLOSE 指令
10.6 ERRCLR 指令
10.7 ERRRD 指令
10.8 OPEN 指令
11 故障排除
11.1 如何使用LED 显示来检查出错
11.1.1 检查出错显示
11.1.2 如何熄灭COM.ERR LED 及如何读/清除出错信息
11.2 如何通过GX Developer 检查出错
11.2.1 以太网诊断
11.2.2 系统监视器
11.2.3 可用GX Developer 诊断功能监视的缓冲存储器
11.2.4 使用缓冲存储器成批监视功能来检查出错信息
11.3 出错代码列表
11.3.1 在数据通讯期间返回至外部设备的结束代码(完成代码)
11.3.2 使用 A 兼容的 1E 帧进行通讯期间返回的异常代码
11.3.3 存储在缓冲存储器中的出错代码
11.4 故障排除流程图
11.4.1 固定缓冲存储器通讯期间发送出错(有顺序和无顺序共用)
11.4.2 固定缓冲存储器通讯期间接收出错(有顺序和无顺序共用)
11.4.3 随机访问缓冲存储器通讯期间出错
11.4.4 使用MC 协议通讯出错
11.4.5 电子邮件通讯期间发送出错
11.4.6 电子邮件通讯期间接收出错
附录
附录1 以太网模块的功能升级
附录1.1 以太网模块功能的比较
附录1.2 将模块从功能版本A 升级到B 的注意事项
附录2 QnA/A 系列模块
附录2.1 以太网模块和QnA/A 系列模块之间的功能比较
附录2.2 使用专门为QnA/A 系列模块设计的程序
附录3 将以太网模块安装在现有的系统上
附录4 处理时间
附录5 ASCII 代码列表
附录6 参考材料
附录7 外部尺寸
附录8 程序实例
附录8.1 使用MC 协议进行通讯的程序实例-1
附录8.2 使用MC 协议进行通讯的程序实例-2
附录8.3 MELSEC 通讯支持工具
附录8.3.1 MX Links 的概况
附录8.3.2 MX Links 的应用实例
附录9 以太网和IEEE802.3 之间的差异
附录10 以太网模块支持的ICMP 协议
附录11 设定值记录页
索引